
0人評分過此書
在台灣,同樣的語言在南北即有腔調與語法上的差異;在大陸,語言間的豐富變化更是精彩多元。兩岸使用語詞的差異所引發的趣事,也因為往來頻仍而時有所聞,譬如在路邊招攬計程車,大陸上習慣稱為「打的(音:ㄉㄧ)」,此「的」為廣東方言「的士」的簡化,而「的士」又是從英文「Taxi」音譯而來。又如台灣形容一個人的打扮或氣質為「風格」,北京則將此個人特性稱為「范兒」。不同的詞語形容的卻是同一件事,若是溝通出現問題,往往會鬧出笑話來。
詞語的差異造成溝通不良,說清楚了就是一笑置之,偏偏也有詞語一樣,涵義卻大不相同的時候。例如在台灣,會因為人們的幫忙與協助而感到溫暖,便說這種情況很「窩心」,而在大陸上對「窩心」的解釋正好相反。如果在不適當的時機誤用了語詞,便容易造成不知所措的誤會。也因此,部分專家學者以兩岸語詞的差異作為研究主題。現在台灣已經開放大陸的遊客來台自由行,彼此的語言溝通上並沒有太大的困擾,但是有些情況下脫口而出自己習以為常的語彙,從人名、飲食、消費、衣著、電腦資訊、生活保健……幾乎每一個領域的語詞都有差別存在,雖然有些詞兩岸不同,還是能夠猜出約略的意思,但有些卻是風馬牛不相及,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而隨著時代演進,新詞的出現,外來語的引用,方言的衍生,都是語詞產生差別的因素,儘管如此,兩岸語詞仍相互影響並有逐漸融合之勢。
詞語的差異造成溝通不良,說清楚了就是一笑置之,偏偏也有詞語一樣,涵義卻大不相同的時候。例如在台灣,會因為人們的幫忙與協助而感到溫暖,便說這種情況很「窩心」,而在大陸上對「窩心」的解釋正好相反。如果在不適當的時機誤用了語詞,便容易造成不知所措的誤會。也因此,部分專家學者以兩岸語詞的差異作為研究主題。現在台灣已經開放大陸的遊客來台自由行,彼此的語言溝通上並沒有太大的困擾,但是有些情況下脫口而出自己習以為常的語彙,從人名、飲食、消費、衣著、電腦資訊、生活保健……幾乎每一個領域的語詞都有差別存在,雖然有些詞兩岸不同,還是能夠猜出約略的意思,但有些卻是風馬牛不相及,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而隨著時代演進,新詞的出現,外來語的引用,方言的衍生,都是語詞產生差別的因素,儘管如此,兩岸語詞仍相互影響並有逐漸融合之勢。
- 序一 建立中華語文寶庫/劉兆玄(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 序二 「中華語文知識庫」的故事/楊渡
- 推薦序 語意,出入之間/郝明義
- 編者按
- 一、日常會話篇
- 二、飲食用餐篇
- 三、消費商業篇
- 四、衣裝美容篇
- 五、電腦資訊篇
- 六、生活保健篇
- 七、交通旅行篇
- 八、校園職場篇
- 九、運動娛樂篇
- 附錄一 /一般名詞 對照表
- 附錄二 /品牌中譯 對照表
- 附錄三/全部字詞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