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共和大業

出版日期
201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869298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辛亥革命百年,兩岸各種紀念專輯出版
《共和大業》主編金沖及論點獨特;

把辛亥革命看作是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它的主要歷史功績至少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二、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三、辛亥革命帶來了民主意識的高漲和思想的大解放

西元1911年10月10日,也就是清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義爆發。在隨後的一個多月裡,革命的烈火幾乎燃遍了全國,各省紛紛宣佈脫離清廷獨立。81天後,中華民國在南京宣告成立。又過了42天,清帝宣佈退位,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從此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而“共和”從此引導著中國前進的方向,塑造並改變著人們的思想和生活。

共和大業的建立遠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之後,武昌起義成功了,中華民國建立了,中國實現了從“君主制”向“共和制”的轉變。儘管後來的事實證明,民主共和在當時只具形式,但是民主共和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中國走上民主共和的道路已是不可逆轉。從世界範圍看,這是亞洲出現的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從歷史上來看,這是中國走向建立一個現代民主國家進程中邁出的重要一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現在,就讓我們跟隨歷史的步伐,一起來探尋近代中國是如何走向共和的吧。
  • 總序
  • 導言
  • 第一章 走向革命
    • 一、變革的開始
    • 二、民族危機進一步加劇
    • 三、「新政」與舊秩序的動搖
    • 四、新型社會力量的出現
    • 五、早年孫中山
  • 第二章 立會建盟
    • 一、興中會鋒芒初試
    • 二、從倫敦蒙難到惠州起義
    • 三、留學生轉向革命
    • 四、革命團體相繼建立
    • 五、中國同盟會及其綱領
  • 第三章 社會動員
    • 一、聯合改良派的嘗試
    • 二、革命與改良的大論戰
    • 三、「歷史」的爭奪
    • 四、反滿輿論的形成
    • 五、立憲派的轉向
  • 第四章 武昌起義
    • 一、戰略重心北移
    • 二、全國性革命形勢的形成
    • 三、武昌起義與湖北軍政府成立
    • 四、袁世凱復出
    • 五、列強的反應及其影響
  • 第五章 創立民國
    • 一、王朝的解體
    • 二、共和基礎的奠定
    • 三、危機
    • 四、南北和談與清帝退位
    • 五、臨時政府北遷
  • 第六章 再造共和
    • 一、從臣民到國民
    • 二、各派政治力量的分化
    • 三、動盪不安的政局
    • 四、帝制與共和的較量
    • 五、救國的新方向
  • 主要參考文獻
  • 後記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