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淡水河即時洪水預報系統模式(REFOR模式)是民國93年十河局自行研發之洪水預報系統,該模式內容包含河口潮汐預測、雨量預測、降雨逕流演算、員山子分洪演算、河川變量流模擬、資料庫擷取、圖形及表格展示等,可在小型個人電腦上自動化執行。經過近年數 場颱風的實際預報作業,證實REFOR為一套可靠、穩定、即時、自動化的洪水預測模式。而經過數場颱風的實際預報經驗,十河局對於REFOR模式之需求,已由原先即時預報之功能,增加到能夠進行大量決策支援,且為了配合每年例行性的資料更新和參數檢定,並能夠引進中央氣象局QPESUMS降雨預報資料,REFOR模式需要進行擴充與更新,以符合目前淡水河流域的實際狀況及十河局作業所需。本計畫針對REFOR模式現有功能進行檢視,並配合十河局計畫之需求,在不更動REFOR模式計算核心的前提下,規畫建置水文資料庫和地文與參數資料庫,開發資料輸入視窗,將各種不同來源的資料進行整合,透過只改變模式輸入輸出方式的作法,達到擴充REFOR模式的目的。本計畫的預期成果,是透過資料輸入視窗,將不同年份斷面資料,不同事件參數資料,降雨、水庫洩洪、河口潮位的即時資料,手動輸入資料,或是歷史事件紀錄等不同的組合,由REFOR模式進行計算後,完成「即時預報」,「模擬分析」,「決策支援」,以及「參數檢定」等工作,達到十河局之作業需求。
- 摘要
- 圖目錄
- 表目錄
-
一、前言
-
1.1 計畫緣起與目的
-
1.2 淡水河即時洪水預報模式概述
-
1.3 工作項目
-
-
二、REFOR 模式預報功能擴充
-
2.1 QPESUMS 降水產品處理與應用
-
2.1.1 應用說明
-
2.1.2 QPESUMS 資料解析
-
2.1.3 應用案例與結果分析
-
-
2.2 預報介面擴充與改善
-
-
三、REFOR 模式單機系統建置
-
3.1 系統設計構想
-
3.2 資料庫架構規劃
-
3.2.1 輸入資料異質性說明
-
3.2.2 資料庫規劃設計
-
3.2.3 介面與資料溝通機制
-
-
3.3 系統功能
-
3.3.1 事件模擬
-
3.3.2 參數檢定半自動化介面
-
3.3.3 決策支援系統
-
-
3.4 成果展示介面
-
3.4.1 河川縱剖面圖
-
3.4.2 預報調整圖
-
3.4.3 水筒I/O 圖
-
3.4.4 水筒平衡圖
-
3.4.5 站間比較圖
-
3.4.6 誤差分析圖
-
-
-
四、資料維護與更新
-
4.1 REFOR 輸入資料更新方式
-
4.2 河道斷面資料更新
-
4.2.1 河道斷面資料分析
-
4.2.2 斷面資料更新半自動化模組
-
-
4.3 河口分潮參數更新
-
-
五、REFOR 計算核心改寫
-
5.1 REFOR 計算核心改寫緣由
-
5.2 REFOR-F 概述
-
5.2.1 REFOR-F 水文計算模組執行流程
-
5.2.2 REFOR-F 水理計算模組執行流程
-
-
5.3 事件模擬分析
-
5.3.1 辛樂克颱風模擬結果
-
5.3.2 薔蜜颱風模擬結果
-
5.3.3 REFOR-F 模擬差異分析
-
-
-
六、員山子分洪率定公式評估
-
6.1 問題說明
-
6.2 誤差原因探討
-
6.3 歷史分洪事件分析
-
6.4 評估方法
-
-
七、成果彙整與建議
-
7.1 成果彙整
-
7.2 後續建議
-
- 八、參考文獻
- 附錄A、ACCESS 資料庫
- 附錄B、輸入資料說明
- 附錄C、REFOR 模式輸出格式說明
- 附錄D、2008 年颱風
- 附錄E、期初審查意見回覆
- 附錄F、期中審查意見回覆
- 附錄G、期末審查意見回覆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