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天台佛教的解脫詮釋學

出版日期
201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72111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作者曾於2003年10月出版《佛學詮釋學》一書,此次的《天台佛教解脫詮釋學》乃是進一步從天台佛教的化法四教的判教思想與解脫論來闡明天台佛教的詮釋學。本書的內容分為兩部分:首先,本書綜合運用了文獻研究和哲學詮釋的佛學研究方法,闡明天台智顗對於「四句不可說」和「無生義」的詮釋,由此來建構解脫詮釋學。其次,本書從事佛教詮釋學的應用與對話,例如天台止觀的實修、生態環保、不同修行傳統的解脫體驗的會通,都有專文詳細展開討論。
  • 自序
  • 第一部分 理論建構
    • 智顗的天台佛教的詮釋學與「四句說無生」的詮釋理解
      • 導論
      • 一、判教的淵源
      • 二、天台判教與三法圓融的天台佛教詮釋學
      • 三、天台佛教的「四句說無生」的詮釋理解
      • 結論
    • 四句說無生的兩種詮釋模式與其統整:天台佛教的解脫詮釋學
      • 導論
      • 一、天台佛學的「四句不可說」說「無生義」的解脫體驗的兩類詮釋
      • 二、天台佛教「四句不可說」說「無生義」的兩類解說之統整
      • 結論
    • 天台佛教「四句不可說」之解脫體驗的破惑證真之詮釋
      • 導論
      • 一、四句不可說的破惑證真
      • 二、「六句」的破惑
      • 三、「四句不可說」的不同詮釋理解的一些疑義的釐清
      • 結論
    • 天台佛教詮釋學的人間佛教論
      • 導論
      • 一、「先驗方法」的重新反省:從「先驗」深化為「超越」
      • 二、「基本神學」(Fundamentaltheologie)的進路與傾聽聖言
      • 三、天台佛教詮釋學的三個基本環節
      • 四、從「實存分析」與「佛教詮釋學」的基本立場闡明「一念三千」
      • 結論
    • 覺意三昧之研究:其演變、內涵及其與四句不可說的關係
      • 導論
      • 一、覺意三昧的演變過程
      • 二、覺意三昧六種七覺與六即佛
      • 三、《覺意三昧》的入觀門
      • 四、覺意三昧與《摩訶止觀》破法遍之關係
      • 五、覺意三昧與四句不可說
      • 結論
  • 第二部分 應用與對話
    • 天台止觀的「持息念」法門及其在天台佛教中的演變與轉化
      • 導論
      • 一、天台次第止觀的「息為禪門」與「亦有漏亦無漏禪」
      • 二、天台智顗的不定止觀的持息念
      • 三、《小止觀》的持息念
      • 四、天台圓頓止觀所涉及的持息念
      • 結論
    • 天台止觀與丹道的跨文化溝通
      • 導論
      • 一、見於天台止觀之中的丹道禪修
      • 二、《太乙金華宗旨》回光修持法與禪丹合修
      • 三、總論《太乙金華宗旨》與天台止觀的禪丹合修之回顧與展望
      • 結論
    • 天台佛學與佛教生態哲學
      • 導論
      • 一、當代台灣佛教環保思想諍議的理論脈絡與根本問題
      • 二、天台佛學的心境並建與其深度生態學的涵義
      • 三、從跨文化觀點之中的生態哲學到佛教的生態環保思想
      • 結論
    • 慈濟功德會的法華精神與資源運用
      • 導論
      • 一、證嚴法師的思想成熟過程與《法華經》
      • 二、證嚴法師慈濟事業與法華精神的展開
      • 三、慈濟功德會的環保工作與法華的淨土思想
      • 結論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