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晚清革命思潮與民間文學傳播之研究
晚清革命志士,曾以民間文學為宣揚革命之形式。本論文以社會學歷史視角,將知識菁英對時代思潮之回應,作文學現場的體現,由此體察菁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之聯繫與互動。
- 總序 楊振良
- 自序—十年磨一劍 林俊宏
-
第一章 結論
-
第一節 觀乎西法的文化啟蒙
-
一、科技層面的維新
-
二、制度層面的維新
-
三、革命思潮的醖釀
-
-
第二節 時生變革中的新式學會
-
一、風尚及社會變遷
-
二、新式學會啟迪民智
-
三、平民教育宣傳革命
-
-
第三節 現代化與民族性的抉擇
-
一、民族經濟模式
-
二、調和傳統及現代
-
三、民間文學的文化啟示
-
四、運用民間文學傳播革命思潮
-
-
-
第二章 時代之聲—陳天華的彈詞小說
-
第一節 喚醒迷夢—《警世鐘》與白話文
-
一、以白話啟蒙民眾
-
二、重視文藝實用性
-
三、以《警世鐘》挽救危亡
-
-
第二節 血淚戲文—《猛回頭》與彈詞小說
-
一、通俗易懂的彈詞小說
-
二、融鑄歷史以演述革命
-
三、以《猛回頭》省思世途
-
-
第三節 理想世界—《獅子吼》及小說
-
一、以小說呈現維新意識
-
二、通俗小說的寓言形貌
-
三、《獅子吼》的理想世界
-
-
-
第三章 吶喊之歌—秋瑾的革命歌謠
-
第一節 獻身革命之序曲
-
一、獻身革命勇赴國難
-
二、豪邁詩詞振奮人心
-
三、取法西洋以啟教化
-
-
第二節 喚醒國魂之詩歌
-
一、參酌民歌創作歌體詩
-
二、詩樂合一的創作模式
-
三、動人心魂的革命歌謠
-
-
第三節 《女子世界》宣傳女權思想
-
一、戒纏足與女權宣講
-
二、《女子世界》告語國民
-
三、女權在《中國女報》的呈現
-
-
第四節 《精衛石》的文藝特徵
-
一、口傅心授的文藝模式
-
二、民族文化與戲曲
-
三、《精衛石》所反映的女性形象
-
-
-
第四章 革命之流—菁英與民間文化
-
第一節 轉俗成真—知識分子的文化取捨
-
一、道德教育與文化融通
-
二、知行合一的文化省思
-
三、時代菁英的文化良知
-
-
第二節 陳天華及秋瑾的文化選擇
-
一、革命思潮的傳承與創發
-
二、民族國家的文化想像
-
三、民間文學的呼喚
-
-
第三節 迴真向俗—民間文學的現代啟示
-
一、民間文學的突圍
-
二、歷史解答—民俗控制論
-
三、文化符號之庶民思維
-
-
第四節 歷史語境中的民間文學
-
一、公共意識在善書中的體現
-
二、石印術及小說傳播
-
三、創作戲曲以化民成俗
-
-
-
第五章 到民間去—民間文學與革命
-
第一節 政治小說對社會改造的作用
-
一、以群治理論作社會改良的軸心
-
二、文化想像及政治小說
-
三、群眾時代新小說的呼喚
-
-
第二節 戲曲創作對教化的影響
-
一、輔翼教化的工具
-
二、傳統戲曲的重生
-
三、《二十世紀大舞台》的啟示
-
-
第三節 報刊傳播在啟蒙上的效用
-
一、透視時代的文明傳播
-
二、《民報》於革命宣傳上的策略
-
三、《新世紀》對民間文學的運用
-
-
第四節 醒世目標的革命文學
-
一、文學傳播中的文化建構
-
二、對應文化色覺的革命啟蒙
-
三、平民之學及新文藝復興
-
-
-
第六章 結論
-
一、文學傳播在革命啟蒙中的作用力
-
二、知識分子面對革命思潮的文化建構
-
三、陳天華、秋瑾民間文學應用的模式
-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