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河口是連接河川與海洋這兩種不同性質的水域,河口海岸地形形態之變遷過程對海域泥砂管理、航道維持及保護工之設計非常重要,而主要影響河口海岸地形變遷之因素為河道砂源及近岸漂砂。一般對近岸地形變遷演算著重在波浪場、海流流場及近岸漂砂之運行機制,部分 文獻會考量河道洪峰流量,較少針對集水區整體泥砂對海岸地形變遷之影響。淡水河流域在枯水及洪水之交迭變動下,泥砂輸運量約介於50~300萬立方公尺/年(75年至83年),河道水流所挾帶之泥砂經淡水至淡海間之河口段時,因河道斷面由漸縮至急劇放寬,流速因變緩而落淤在河口區域。再加上波浪場、海流流場及近岸漂砂之影響,增加淡水河河口及鄰近海岸地形變遷之複雜性。本計畫探討淡水河流域泥砂產量在颱洪期間(艾利颱風)對河口及鄰近海岸地形之影響,初步結果顯示颱洪期間上游泥砂經淡水河河口後,懸浮載沿淡水河主流方向向外延伸輸運,並偏西南擴散,若河口有海岸結構物時則會限制懸浮載向南擴散。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表目錄
- 圖目錄
-
第一章 緒論
-
1.1 計畫緣起及目的
-
1.2 計畫重要性及關鍵課題
-
1.3 前期研究成果
-
-
第二章 研究區域基本資料分析
-
2.1 研究區域概況
-
2.1.1 水系現況
-
2.1.2 地質土壤
-
-
2.2 臺北港
-
2.3 水文資料蒐集
-
2.3.1 雨量資料
-
2.3.2 水庫資料
-
2.3.3 水位及流量資料
-
2.3.4 波浪資料
-
2.3.5 波流觀測資料
-
-
2.4 地文資料
-
2.4.1 臺北港河口海域數值高程
-
2.4.2 淡水河流域斷面資料
-
2.4.3 淡水河流域數值高程
-
2.4.4 土地利用
-
2.4.5 河床質特性
-
-
-
第三章 基本方程式
-
3.1 RCPWAVE波場模式
-
3.1.1 RCPWAVE波場模式基本方程式
-
3.1.2 數值方法
-
-
3.2 集水區地文性土壤沖淤模式
-
3.2.1 水流演算基本方程式
-
3.2.2 土壤沖淤演算基本方程式
-
3.2.3 數值方法
-
-
3.3 二維地形變遷模式
-
3.3.1 水流基本控制方程式
-
3.3.2 沉滓輸運基本控制方程式
-
3.3.3 數值方法
-
-
-
第四章 模式計算資料匯整
-
4.1 檢定演算
-
4.2 地文性沖淤模式
-
4.2.1 數值DTM及格網佈置
-
4.2.2 雨量資料
-
4.2.3 水庫放流邊界條件
-
4.2.4 颱風基本資料
-
-
4.3 河口海域二維地形變遷模式
-
4.3.1 數值高程及格網佈置
-
4.3.2 曼寧n值
-
4.3.3 海域波高、波向及週波數參數
-
4.3.4 水位邊界條件
-
4.3.5 流量及水位邊界條件
-
4.3.6 泥砂邊界條件
-
-
-
第五章 演算結果與討論
-
5.1 主深槽糙率係數
-
5.2 艾利颱風演算結果
-
5.2.1 河口流況
-
5.2.2 河口懸浮載濃度
-
5.2.3 河口底床沖淤
-
-
5.3 重現期100年豪雨洪水演算結果
-
5.3.1 河口流況
-
5.3.2 河口懸浮載濃度
-
5.3.3 河口底床沖淤
-
-
5.4 海流影響評估
-
5.5 植生對土壤沖淤及海域地形變遷之影響
-
5.5.1 河口流況
-
5.5.2 河口懸浮載濃度
-
5.5.3 河口底床沖淤
-
-
5.6 淤積改善方案
-
-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6.1 結論
-
6.2 建議
-
- 參考文獻
-
附錄A 報告審查意見處理情形表
-
期末報告審查意見處理情形表
-
- 附錄B 期末報告投影片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