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近年來,隨著社會變遷與教育改革呼聲的崛起,「家庭與學校合作關係」備受國人注目與重視。「家長參與」儼然已成當紅炸子雞,不僅政府以政策推動、研究者投身其中探究一、二,而且現場老師、校長、園長、家長等都在談它。不過,這個名稱雖然非常普遍,也無人否定它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家長參與」究竟是指什麼?大家講的、想的都是同一回事嗎?「有些家長不在乎?有些家長又熱心過度?」這樣說法的背後可能蘊含那些更多值得關注與釐清的刻板認知與迷思?再者,「家庭與學校合作關係」有一定的模式及標準嗎?或者它可能存在什麼不同的面貌?
針對以上議題,目前國內學前教育階段仍十分缺乏學者有系統地去揭開相關議題「what」之下的「why和how」。本書兼顧「理論與實務」的好奇與需求,在重要理論知識的探究之外,透過兩所幼稚園親師的認知與經驗,以教育民族誌的觀點帶領讀者細細品味:「家庭與學校合作關係」如何被詮釋?以及在特定「合作關係」認知的圖像下,「家長參與」、「親師關係」等概念又如何被呈現? 在台灣家庭社會結構日趨多元之際,本書激盪讀者深入思考、理解可能存在的其他諸多親師合作面貌與故事。
針對以上議題,目前國內學前教育階段仍十分缺乏學者有系統地去揭開相關議題「what」之下的「why和how」。本書兼顧「理論與實務」的好奇與需求,在重要理論知識的探究之外,透過兩所幼稚園親師的認知與經驗,以教育民族誌的觀點帶領讀者細細品味:「家庭與學校合作關係」如何被詮釋?以及在特定「合作關係」認知的圖像下,「家長參與」、「親師關係」等概念又如何被呈現? 在台灣家庭社會結構日趨多元之際,本書激盪讀者深入思考、理解可能存在的其他諸多親師合作面貌與故事。
-
第一章 理論架構
-
第一節 序論
-
第二節 學校與家庭對幼兒期望的連續性
-
第三節 幼兒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期望與認知
-
第四節 學校與家庭合作的不同信念與類型
-
第五節 家長參與角色的可能性
-
第六節 家長參與的障礙與瓶頸
-
第七節 適性vs.非適性的家長參與-我們從凹凸鏡看家長嗎?
-
第八節 國內相關實證研究概況
-
-
第二章 研究歷程
-
第一節 研究參與對象的找尋與確定-私立果子園和公立種子園
-
第二節 徵求兩園參與的過程-不同思維與回應模式
-
第三節 兩所幼稚園的概況
-
第四節 焦點班級參與對象
-
第五節 資料的蒐集、建檔與分析
-
第六節 他人對故事的檢核
-
第七節 故事鋪陳的簡介
-
-
第三章 幼兒被期待學些什麼
-
第一節 私立果子園篇-從家長如何為孩子選擇幼稚園談起
-
第二節 公立種子園篇-從家長如何為孩子選擇幼稚園談起
-
第三節 學齡前還有哪些學習是重要的?-兩園家長相似的期望
-
第四節 小結
-
-
第四章 親師合作在果子園的展現
-
第一節 前言-相同議題,不同鋪陳與詮釋
-
第二節 家園分工式的親師合作-學校辦事,家長放手與放心
-
第三節 果子園之於教育夥伴的界定與期待
-
第四節 家長參與的方式-專注在學校力所不能及之處
-
第五節 家長參與的面向-出席就是最佳的支持和參與
-
第六節 親師溝通的主要管道
-
第七節 親師關係與互動
-
第八節 小結
-
-
第五章 親師合作在種子園的展現
-
第一節 家園同工式的親師合作-孩子的教育,親師攜手並進
-
第二節 親師合作的積極推手-家長會
-
第三節 全園性活動中的家長參與
-
第四節 試圖釐清問題與親師重新定位的親師檢討會
-
第五節 親師溝通的主要管道
-
第六節 親師關係與互動
-
第七節 班級中的家長參與
-
第八節 班級活動中家長參與的狀況與方式
-
第九節 小結
-
-
第六章 討論與省思
-
第一節 研究想法的回顧
-
第二節 家長對學前幼兒學習期望的不同圖像與理解
-
第三節 幼稚園中親師合作面貌的不同展現與詮釋
-
第四節 從文化生態觀的理解與統整-家長期望之於親師合作
-
第五節 研究建議
-
第六節 研究限制
-
-
附錄
-
附錄一 「親師合作」國內相關學位論文一覽表
-
附錄二 給園方的「簡要研究内容」說明信
-
附錄三 給焦點班級家長的一封信
-
附錄四 果子園相關活動照片
-
附錄五 種子園相關活動照片
-
- 後記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