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文革」歷史已逐漸離我們遠去,但烙印在我們民族肌體上的創傷和諸多親歷者心靈深處的隱痛並沒有真正癒合和消失,而由這場荒誕而複雜的歷史所引發的政治、歷史、人性的思索也遠遠沒有充分深入,這是中國知識份子難以迴避而遠未完成的精神負債。對「文革」的不斷審視和反覆?事,不斷地把歷史的演進過程轉變為思想營養,並把這份營養以思想的形態留給後人,這是當代知識份子仍需努力的精神債務。打撈記憶,不只是再次揭開「文革」血淋淋的創口,也不僅是以懺悔來減輕心靈的舊債,重要的是讓歷史照亮未來的路,不僅是文學之路,也是民族之路。
- 序
- 引言
-
第一章 災難與新生-撥亂反正語境下的「文革」敘事(1977-1984)
-
第一節 「報春花」與「日食」
-
第二節 「苦戀」與超越:知識份子視角
-
第三節 政治合法性與農民視角
-
第四節 辯護與自省:紅衛兵視角
-
第五節 悲壯的青春與精神的家園:知青視角
-
小結
-
-
第二章 文化反思與人性自省-主體性與現代化語境下的「文革」敘事(1984-1992)
-
第一節 「文革」隱喻-烏托邦的建構與破滅
-
第二節 底層「文革」和文化尋根
-
第三節 啟蒙批判與荒誕敘事
-
第四節 苦難意識與人性自省
-
第五節 紅衛兵視角的敘事變調
-
小結
-
-
第三章 解構與懺悔-世俗化和「告別20世紀」語境下的「文革」敘事(1992-2002)
-
第一節 權力鬥爭:破譯「文革」的新密碼
-
第二節 「告別革命」和性話語狂歡
-
第三節 「躲避崇高」與知識份子精英形象解構
-
第四節 民間視野下的「文革」形態
-
第五節 「無神時代」的靈魂自審與救贖
-
小結
-
- 結語
- 參考文獻
- 附錄一:主要涉及作品
- 附錄二:「文革」題材小說研究學術綜述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