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經驗與超驗的詩性言說─岩上論
本書係現代詩人岩上的專家研究,指涉範疇涵括岩上的詩學理論及其近千篇詩作。在詩論的探討上,分從本體論、創作論、批評論切入,耙梳闡述其周密的詩學體系,以作為詮釋詩篇之礎石,並互為印證;於詩作剖析方面,則先辨明其詩路進程及轉折樞紐,繼而就題材的展現及書寫策略兩大主線深入探究,歸納詩作風姿特色,彰顯價值地位,並蠡測其未來可能走向。書前扉頁有岩上近照、手稿、《詩脈》書影、著述目錄及獲獎紀錄;文後附錄岩上文學簡歷、未結集作品目錄及答客十三問,並在參考資料中,蒐羅纂輯岩上研究資料,可謂詳盡完整的岩上研究專著,具有相當程度的學術價值。
- 建構台灣現代詩圖象(代序)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岩上與台灣詩壇之關係
-
第二節 岩上的詩創淵源
-
一、現代主義的激盪
-
二、「笠」下基調
-
三、「詩脈」的交響
-
-
第三節 岩上對「笠」的回歸與創作信念
-
一、岩上對「笠」的回歸
-
二、「岩上」筆名所涵攝的創作信念
-
-
-
第二章 客子光陰:岩上的詩路進程
-
引言
-
第一節 一九六○年代:個人情懷的抒發
-
第二節 一九七○年代:鄉土意識的展現
-
第三節 一九八○年代:大我凝視與國族認同
-
第四節 一九九○年代:入世針砭與人生感悟
-
第五節 廿一世紀:反歸真我的可能
-
結語
-
-
第三章 存在,秩序:岩上的詩學體系
-
引言
-
第一節 本體論
-
第二節 創作論
-
一、詩是悲劇的產物
-
二、詩在虛實有無間
-
三、詩是語言的凝定
-
-
第三節 批評論
-
一、詩思動向秩序
-
二、詩的理想與共享
-
三、詩的出位與失位
-
-
結語
-
-
第四章 風景,世界:岩上詩的題材展現(上)
-
引言
-
第一節 生活感發與生命探索
-
一、日常事物寫生命實相
-
二、命運命理的叩應
-
三、尋求自我徵象
-
四、認同血緣系流
-
五、說詩殉詩
-
-
第二節 情愛滄桑的詠歎
-
一、浪漫想像與等待
-
二、自卑與自苦
-
三、犧牲與毀傷
-
四、性愛與情慾
-
-
第三節 田園模式的變奏
-
一、農村風情寫真
-
二、童年田園記憶
-
三、流失的風景
-
四、文化鄉愁的凝視
-
-
-
第五章 風景,世界:岩上詩的題材展現(下)
-
第四節 現實社會的觀照
-
一、悲憫邊緣人物
-
二、批判社會亂象
-
三、痛感治安惡化
-
四、挑戰政治禁忌
-
五、關心教育現場
-
-
第五節 哲理的思索與感悟
-
一、生命哲理的掘發
-
二、易變太極與水柔
-
三、梵意禪思
-
-
結語
-
-
第六章 凝定,通變:岩上詩的表現策略與模式
-
引言
-
第一節 奇幻超現實
-
第二節 寫實新即物
-
第三節 中心意象的經營
-
一、血
-
二、臉
-
三、海
-
四、太陽與火
-
五、髮
-
-
第四節 語言與修辭
-
一、對比,張力
-
二、暗示,隱喻
-
三、異質性,陌生化
-
-
第五節 形式的戲耍
-
一、單簡句式
-
二、具象圖式
-
三、類小說體
-
-
結語
-
-
第七章 結論
-
第一節 岩上詩的特色與缺失
-
一、岩上詩的特色
-
二、岩上詩作缺失舉隅
-
-
第二節 岩上詩的價值及未來走向
-
一、岩上詩的價值
-
二、岩上詩未來可能的走向
-
-
-
附錄
-
一、岩上文學簡歷
-
二、岩上未結集作品篇目纂輯(散文、評論)
-
三、岩上答客十三問(曾進豐提問,2007/10/31)
-
-
主要參考資料
-
甲、岩上研究資料彙編
-
乙、相關參考資料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