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儒學反思錄

出版日期
20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51094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一方面評析古哲時賢對儒學掌握失當之處,ㄧ方面提供一些新視域、新發點以供參考。
  • 自序
  • 儒家的飲饌政治學
    • 一、儒家所說的王道王制
    • 二、孟子論飲食口體之養
    • 三、孟子與儒家思維傳統
    • 四、禮樂教化皆主於飲食
    • 五、由飲食觀看儒道政論
    • 六、邁向生活儒家的重建
  • 儒家的星象政治學
    • 一、爲政擬喻於北辰
    • 二、以治曆明時論政
    • 三、對天行的基本看法
    • 四、以北辰爲中樞的天官體系
    • 五、以北辰爲元一太極的思想
    • 六、北辰之作用在北斗
    • 七、斗建時節以正綱紀
    • 八、序天之道以立人極
    • 九、在政治與宗教之間
  • 儒家的曆數政治學
    • 一、推算即位年數
    • 二、由天命到定數
    • 三、推曆數以知命
    • 四、孔子以曆論政
    • 五、政治的曆數學
    • 六、由卦推衍曆數
      • 補記
  • 儒家的聖典詮釋學
    • 一、今文家遺說
    • 二、神秘的作者
    • 三、特殊的觀點
    • 四、聖典解經學
    • 五、神聖的寓意
    • 六、文字的解讀
    • 七、春秋之義例
    • 八、春秋的政略
  • 儒家的性學與心性之學
    • 一、比德男女
    • 二、樂而不淫
    • 三、中和性學
    • 四、重德抑色
    • 五、禁欲愛主
    • 六、遏欲窮理
    • 七、不見可欲
    • 八、如好好色
    • 九、新的思路
  • 儒家對法治社會的反省
    • 一、法治
    • 二、法不足以治
    • 三、法制之弊
    • 四、思考法治
  • 儒家喪失歷史性的危機
    • 一、嚴男女之防
    • 二、明夷夏之分
    • 三、論士庶之別
    • 四、辨良賤之殊
    • 五、重尊卑之等
    • 六、見俗說之謬
    • 七、考船山之誤
  • 儒學經世的問題
    • 一、經世之弊
    • 二、儒者之迂
    • 三、復古之害
    • 四、思考之路
  • 背離孔子的國度
    • 一、新出土的中國論
    • 二、偉大天才毛澤東
    • 三、中國救社會主義
    • 四、爲權勢者辯護
    • 五、對權威的迷戀
    • 六、馬克斯中國化?
    • 七、儒者的經世異化
  • 論熊十力論張江陵
    • 一、以寄托論史
    • 二、歷史的爭辯
    • 三、熊氏張居正
    • 四、交光互攝的歷史認知
    • 五、獨裁的民主主義者
    • 六、公羊家的詮釋路向
    • 七、時代感受與微辭比興
    • 八、一個開放式的緒論
  • 新儒家面對的處境與批評
    • 一、主流之外的儒家
    • 二、政治權威的護法
    • 三、形式主義的歷史
    • 四、弄錯靶位的射手
  • 存在的感受:新儒家的學術性格
    • 一、存在的感受
    • 二、生命的學問
    • 三、致曲以有誠
    • 四、異化的可能
  • 當代儒家與基督宗教的會通
    • 一、新的親和關係
    • 二、儒耶親和狀態
    • 三、必然緊張關係
    • 四、調和會通之路
  • 道教影響下的儒家經學
  • 人問佛教與生活儒學
    • 一、在現代化情境中的儒家與佛家
    • 二、當代新儒家與佛教的淵源
    • 三、當代儒學發展的困境
    • 四、生活儒學的新路向
    • 五、儒學發展策略的反省
    • 六、生活儒學與人間佛教
  • 生活儒學的重建
    • 一、未受重視的朱子禮學
    • 二、仁禮雙彰論仁心仁政
    • 三、據孟子以言王者之道
    • 四、王道以制民之產爲先
    • 五、論禮制務酌古今之宜
    • 六、與胡五峰辯仁禮體用
    • 七、斟酌禮制與鄉里自治
    • 八、生活儒學的重建之路
  • 附錄
    • 悼錢賓四先生
    • 香煙答記者問
    • 李退溪政治思想商兌
    • 朱子興臺灣儒學的傳統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