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網路社會之崛起‧資訊時代:經濟,社會與文化〈第一卷〉
- 圖目錄
-
表目錄
-
資訊化社與認同的運動-中文版譯者序/夏鑄九
-
中文版作者序
-
2000謝誌
-
1996謝誌
-
總導言:網絡與自我
-
技術、社會與歷史變遷
-
資訊主義,工業主義,資本主義,國家主義:發展方式與生產方式
-
資訊主義與資本主義「重建」
-
資訊化社會中的自我
-
方法簡述
-
-
第一章 資訊技術革命
-
哪一種革命?
-
工業革命的啟示
-
資訊技術革命的歷史序列
-
微體工程的鉅大變革:電子學與資訊
-
網際網路(互聯網)的建立
-
網絡技衛與遍布的電腦運算
-
1970年代的技術分水嶺
-
生命技術
-
社會脈絡與技術變遷的動力
-
資訊技術革命的模型、行動者與基地
-
資訊技術範型
-
-
第二章 新經濟:資訊主義,全球化,網絡化
-
生產力、競爭力與資訊化經濟
-
生產力之謎
-
以知識為基礎的生產力是資訊化經濟特有的嗎?
-
資訊主義與資本主義,生產力與獲利力
-
資訊主義的歷史特殊性
-
全球經濟:結構、動態與起源
-
全球金融市場
-
財貨與服務市場的全球化:國際貿易的成長與轉變
-
全球化對抗區域化?
-
生產的國際化:多國公司與國際生產網絡
-
資訊生產與選擇性的科學及技術全球化
-
全球勞動?
-
全球經濟的幾何形勢:區段與網絡
-
全球化的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再結構、資訊技衛,以及國家政策
-
新經濟
-
-
第三章 網絡企業:資訊化經濟的文化、制度與組織
-
資本主義再結構,以及由工業主義轉向資訊主義的組織軌跡
-
從大量生產到彈性生產
-
小型企業與大公司的危機:神話與現實
-
豐田主義:管理階層-工人合作、多功能勞動力、全面品質管制,以及降低不確定性
-
公司之間的網絡化
-
公司策略聯盟
-
水平公司與全球企業網絡
-
垂直公司模型的危機與企業網絡的興起
-
網絡化網絡:思科模型
-
資訊科技與網絡企業
-
文化、制度與經濟組織:東亞企業網絡
-
東亞企業網絡的類型學
-
文化、組織與制度:亞洲企業網絡與發展性國家
-
多國企業、跨國公司與國際網絡
-
資訊主義精神
-
-
第四章 工作與就業轉化:網絡工作煮、無工作及彈性工作者
-
先進資本主義國家就業與職業結構之歷史演變:以1920至2005年的七大工業國為例
-
後工業主義、服務業經濟,以及資訊化社會
-
就業結構的轉化:1920-1970與1970-1990
-
新職業結構
-
資訊化社會的成熟:廿一世紀的就業預測
-
總結:就業結構演變及其對資訊化社會之比較分析的意涵
-
有全球勞動力嗎?
-
資訊化範型的勞動過程
-
資訊技術對就業的影響:邁向無工作社會?
-
工作與責訊分隔:彈性工作者
-
資訊技術與勞責關係的再結構:社會雙元論或片斷化的社會?
-
附錄A:第四章統計表
-
附錄B:方法論註記與統計參考資料
-
-
第五章 真實虛擬之文化:電子溝通之整合、閱聽大眾之終結與互動式網絡的出現
-
從古騰堡星系到麥克魯漢星系:大眾媒體文化的興起
-
新媒體與閱聽大眾的分殊化
-
電腦中介之溝通、制度性控制、社會網絡與虛擬社群
-
迷你電訊的故事:國家與情愛
-
網際網路(互聯網)星系
-
互動式社會
-
大融合:作為象徵環境的多媒體
-
真實虛擬之文化
-
-
第六章 流動空間
-
先進服務業、資訊流動與全球城市
-
新工業空間
-
電子別墅裡的日常生活:城市的終結?
-
都市形式的轉化:資訊化城市
-
美國最後的郊區邊境
-
歐洲城市消逝中的魅力
-
第三千禧年的都市化:鉅型城市
-
空間的社會理論與流動空間的理論
-
歷史終結之建築
-
流動空間與地方空間
-
-
第七章 永恆的邊緣:無時間之時間
-
時間、歷史與社會
-
時間是價值的根源:全球賭場
-
彈性時問與網絡企業
-
生涯工作時間的縮減與扭轉
-
生命週期的模糊化:趨向社會失律症?
-
否定死亡
-
瞬間戰爭
-
虛擬時間
-
時間、空間與社會:永恆的邊緣
-
結論:網絡社會
-
第二卷與第三卷內容摘要
-
參考書目
-
索引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