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37269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後人類時代、人工生命時代、大數據時代的必讀經典之作!
☆勾勒虛實夾雜的後人類景象,梳理各種情境編織成的世界!
☆醍醐灌頂,提點探索後人類的感性層面!
☆賴淑芳、李偉柏雙譯者專文導讀!

隨著人工生命技術日益成熟,人類是什麼?誰又是後人類?
後人類時代來臨,人類與機器的關係將大翻轉?
人工智慧高度發展,人類與機器之間不再存有明顯的界線?

這是DNA精密計算的時代,是人工智慧即將當道的時代,所謂實體信息已分散在茫茫的信號間,我們對於人類身體曾持有的概念,一度消失於虛擬空間中。某些人對於這樣的變化驚豔不已,但若將這樣的概念落載於電腦程式或人類的大腦想像中,卻變成了星際迷航的科幻風格,令大多數的人驚恐,沉溺於外星怪物在太空艙中沉思的驚怖畫面。

當我們逐步成為後人類的這段過程中,知名人文學者N. 凱瑟琳.海爾斯(N. Katherine Hayles在《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書中提出她的精闢見解,將妄想與事實清楚析離,深度研究信息時代的具體現象,成就本書最經典的論述核心。

在技術、文化研究和文學批評的歷史脈絡下,海爾斯為我們展現出被抹去、被遺忘、被忽略之物,將信息想像成一個無形的實體。她從二戰後的梅西會議控制論談到1952年的控制論愛好者及小說家伯納德•沃爾夫(Bernard Wolfe);從自製的概念談到菲利普•迪克的幻覺與現實的文學探索;從人造生命談及後現代小說,探索人類作為控制論系統的意義。

凱薩琳.海爾斯橫跨了科技史、文化研究和文學批評,將三個故事的關連編織起來:信息是如何失去其身體的,亦即概念化為與物質形式分離的實體;仿生人文化和技術的建構;以及控制論論述中的自由主義人文主體的解體。從控制論到人工生命的誕生,《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提供了關於你我如何抵達虛擬時代,以及從此處可往何處去不可或缺的記述。

本書內容橫越數個專業領域,既有學術教科書的深度、文學批評理論的推演,亦有科普類科學史的介紹及大眾科幻作品的分析評論,是延續上個世紀徹底實踐跨文學科學「兩文化」的上乘之作,是本評論者驚嘆為耀眼的奇書(dazzling book)。

N. 凱薩琳.海爾斯寫作本書時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現任杜克大學英文系「詹姆士 .杜克」講座特聘教授(James B. Duke Professor)。她擁有化學及英文高等學歷,著有《我的媽媽是電腦:數位主題和文學文本》(My Mother Was a Computer: Digital Subject and Literary Texts),並編輯《混沌與秩序:文學和科學的複雜動態》(Chaos and Order: Complex Dynamics in Literature and Science),皆由芝加哥大學出版。代表作《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HOW WE BECAME POSTHUMAN: Virtual Bodies in Cybernetics,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cs)已成為文學、人類學、社會學與媒體學等研究領域崇奉為經典之作。

  • 作者感謝辭
  • 好評推薦
  • 譯者導論
  • 序幕
  • 第一章 朝向具體化的虛擬
  • 第二章 虛擬身體和閃爍標誌
  • 第三章 信息實體之爭:探討自動控制論的梅西會議
  • 第四章 岌岌可危的自由主體性:諾伯特.維納和自動控制焦慮
  • 第五章 從連字符號到拼接:《地獄邊境》(Limbo)中的控制論句法
  • 第六章 自動控制學第二波:從反身性到自我組織
  • 第七章 將真實內外、左右翻轉:菲利普.狄克六○年代中期小說中的邊界研究
  • 第八章 信息的重要性
  • 第九章 人工生命的故事
  • 第十章 虛擬的符號學:映射後人類
  • 第十一章 結論:何謂「成為後人類」?
  • 注釋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