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批判連帶
〈2005亞洲華人文化論壇〉於台北舉行,其目的在於推動華人批判圈的對話。華人的生活圈和生活網路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是批判性的知識分子社群彼此之間如果沒有關係、沒有連結,也就無從介入主流所謂大中華經濟圈的論述,對抗資本的剝削、華人的種族主義以及潛在的霸權主義,或是其他問題如種族歧視等。更為積極的來看,我們希望透過看到不同華人社會存在的歷史經驗,相互參照各地華人不同的社會文化脈絡,而能更為開放的了解我們自己的生活處境,甚至轉化我們既有的思考方式,彼此可以成為批判性的資源。同時,做為亞洲的主要人種之一,華人社會的批判性連結是整體亞洲區域統合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我們期待這樣的論壇是走向區域和平的一種機制。
- 序言:編者的話 陳光與
-
局長的話-後殖民視野中的華人批判圈 廖成浩
-
另一種電影 侯孝賢
-
批判連結:回顧與前瞻-馬來西亞的狀況 張永新
-
新加坡多元社會中的文化生產與社會運動 柯忠仁
-
關於「亞洲」與「華人」連帶的想像 孫歌
-
除了談生意,華人的連結在哪? 夏曉鵑
-
現場提問與對談 陳光與等
-
-
II.探索未來:華人社會互相參照/平等互動的可能性
-
尋找台北城市書寫的意義:一場與現代化的遭遇戰 朱天心
-
中國革命和亞洲討論 賀照田
-
談「中華性」當中的「殖民性」 羅永生
-
視線:裸露、錯叉或交匯-亞洲民眾戲劇的回流 鍾喬
-
經貿投資未必促進海峽兩岸人民互信 陳信行
-
現場提問與對談 劉紀蕙等
-
-
III.各地華人群體如何看待兩岸問題
-
淺析馬來西亞華人社會對台海兩岸的觀點 王維與
-
新加坡政府及人民對兩岸關係的看法 蔡明發
-
日本人對台灣認識 松永正義
-
一個和平主義者的觀點 簡錫培
-
華人群體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錢永祥
-
現場提問與對談 馮建三等
-
-
IV.華/漠種族歧視
-
「漢人」「種族歧視」的理論邏輯初探 陳光與
-
種族、階級與國際分工:台灣人的種族主義初探 夏曉鵑
-
港式華漢種族主義的運作與邏輯 古學斌
-
素質論、文明教化和通感種族主義 嚴海蓉
-
華裔馬來西亞人的種族主義 唐南發
-
新加坡華族社群中的「種族主義」現象 柯思仁
-
現場提問與對談 趙剛等
-
-
附錄
-
作者簡介
-
2005亞洲華人文化論壇議程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