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司馬遷的史傳文學世界

出版日期
199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57668324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共三部份:第一部份「人物篇」、第二部份「主題篇」及第三部分「情感篇」,史記不僅是一個博洽的歷史學家實錄史實的過程,而且是一個情感體驗十分豐富、宣洩慾望十分強烈的文學家借助歷史對象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過程。
  • 引言
  • 序論:司馬遷的史傳文學世界探源
    • 一、司馬遷的時代條件
    • 二、司馬遷的個人條件
    • 三、司馬遷的文學條件
  • 第一編:人物篇
  • 第一章:盡善盡美的理想帝王―開宗明義的《五帝本紀》
    • 一、「自黃帝始」的必然性
    • 二、五位一體的「類世家結構」
    • 三、盡善盡美的理想帝王
    • 四、「擇其言尤雅者」
  • 第二章:殘民以逞者自取滅亡―秦始皇的形象及其歷史意義
    • 一、《秦本紀》對於《秦始皇本紀》的意義
    • 二、「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秦始皇的性格特徵
    • 三、「居約易出人下」―秦始皇之納諫用人
    • 四、統一中國-秦始皇之歷史貢獻
    • 五、「得志亦輕食人」―秦始皇之貪婪暴戾
    • 六、「殘民以逞自取滅亡」―《秦始皇本紀》的思想深度
    • 七、秦始皇性格的典型意義
    • 八、《秦始皇本紀》文學表現的突出特點
  • 第三章:發人深省的成者和敗者-《項羽本紀》與《高祖本紀》對讀
    • 一、從《項羽本紀》的存在意義看對讀二紀的必要性
    • 二、尚力與尚智的兩種典型-項劉出身及性格的比較
    • 三、項羽鉅鹿之戰與劉邦霸上入關―軍事強人與政治巨人的不同面目
    • 四、「鴻門宴」與「鴻溝之約」―兩種人格的對比
    • 五、得士者昌,失士者亡―劉邦的善於用人與項羽的不能用人
    • 六、成者與敗者-關於垓下之戰的分析
    • 七、「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關於二紀「贊」論的分析
    • 八、「志古之道,所以自鏡」-意味深長的歷史意義
  • 第四章: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孔子精神永垂不朽的秘密
    • 一、《孔子世家》的地位與結構
    • 二、開頭與結尾
    • 三、政治命運-「喪家之狗」
    • 四、性格特徵-「擇木之鳥」
    • 五、在關係中表現性格
    • 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第二編:主題篇
  • 第一章:士為知己者用-關於「士」與「用士者」之間的關係
  • 第二章:功高者危―關於君臣之間的關係
  • 第三章:「人性各有所修短」―關於「列傳」中的人性主題
  • 第三編:情感篇
  • 第一章:建立抒情的渠道-《史記》選擇的抒情功能
    • 一、體裁選擇
    • 二、人物選擇
    • 三、史料選擇
  • 第二章:結構改變材料-《史記》結構的抒情功能
    • 一、比襯結構
    • 二、互見結構
    • 三、篇章結構
  • 第三章:激情的雙重表現-《史記》描述的抒情功能
    • 一、雙向描述
    • 二、反向描述
    • 三、變向描述
  • 第四章:激情的宣洩與深化-《史記》議論的抒情功能
    • 一、導向功能
    • 二、擴張功能
    • 三、傾洩功能
  • 第五章:對於《史記》情感表現的整體考察
    • 一、《史記》情感表現的主要內容
    • 二、《史記》情感表現的整體性質
  • 附錄
    • 一、本文論及或引用的《史記》篇目
    • 二、本文引用及參考書目
  • 後記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