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騷體的發展與衍變:從漢到唐的觀察

出版日期
200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668825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兩漢以來的騷體,是承續屈原、宋玉作品遺緒而發展出來的新文體,本書的特色,在對屈原、宋玉文學作品的研究基礎上,探討從兩漢到唐騷體文學的發展與衍變,主要針對屈、宋作品的形式、題材、意象及其影響,整理出騷體一系文學發展的歷史脈絡,一方面考察騷體的淵源及其對後世文學發展的影響,更進一步肯定騷體獨特的文學價值。
  • 李序
  • 自序
  • 第一章 緒論
    • 壹 研究動機
    • 貳 研究面向
  • 第二章 騷體名實論
    • 第一節 騷名辨析
    • 壹 楚辭
    • 貳 屈賦
    • 參 騷
    • 第二節 騷體淵源與定型
    • 壹 先秦楚歌
    • 貳 屈宋作品
    • 小結
  • 第三章 屈宋騷體形式之發展與衍變
    • 第一節 兮字
    • 壹 上句句末用「兮」
    • 貳 句中用「兮」
    • 參 下句句末用「兮」
    • 第二節 些、只、羌等楚語的變化
    • 壹「只」字
    • 貳「些」字
    • 參「羌」字
    • 第三節 亂辭淵源與流變
    • 壹 「亂辭」淵源
    • 貳 屈宋作品中的「亂辭」
    • 參 「亂辭」發展與變化
    • 小結
  • 第四章 屈宋作品意象之發展與衍變
    • 第一節 美人意象
    • 壹 傳統美人之比興思維
    • 貳 屈宋作品的美人意象
    • 參 美人意象的流變
    • 第二節 香草意象
    • 壹 屈宋作品的香草意象
    • 貳 香草意象的流變
    • 第三節 禽鳥意象
    • 壹 屈宋作品的禽鳥意象
    • 貳 禽鳥意象的流變
    • 小結
  • 第五章 屈宋作品題材之發展與衍變
    • 第一節 神女題材的發展與衍變
    • 壹 屈原建立美善的傳統
    • 貳 宋玉的繼承與拓新
    • 參 從漢到唐的發展與衍變
    • 第二節 悲秋題材的發展與衍變
    • 壹 屈原建立浪漫的傳統
    • 貳 宋玉抒情的延續
    • 參 從漢到唐的發展與衍變
    • 第三節 遊仙題材的發展與衍變
    • 壹 屈原創遊仙文學之先
    • 貳 宋玉的超越與脫離
    • 參 從漢到唐的發展與衍變
    • 第四節 不遇題材的發展與衍變
    • 壹 屈原的不遇情結
    • 貳 宋玉延續抒情與諷諭傳統
    • 參 從漢到唐的發展與衍變
    • 第五節 紀行題材的發展與衍變
    • 壹 屈原紀行賦的特色
    • 貳 從漢到唐的發展與衍變
    • 小結
  • 第六章 屈宋騷體文學影響
    • 第一節 三言與樂府
    • 壹 三言詩
    • 貳 樂府詩
    • 第二節 七言詩
    • 第三節 組詩
    • 第四節 以「九」名篇
    • 壹 命題
    • 貳 屈宋以「九」名篇之作品
    • 參 漢代以降以「九」名篇之作
    • 第五節 漢賦
    • 壹 文人擬騷作品
    • 貳 系詩
    • 參 序與亂
    • 肆 主客問答與韻散結合
    • 第六節 駢文
    • 壹 駢麗
    • 貳 對偶
    • 參 四六言句
    • 第七節 敘事詩
    • 第八節 詠物詩賦
    • 壹 詠物之起源
    • 貳 詠物濫觴
    • 參 屈原詠物創作的藝術與成就
    • 肆 宋玉的繼承與突破
    • 伍 漢代以來騷體詠物的繼承與發展
    • 小結
  • 第七章 結論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