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莊學之美學義蘊新詮

出版日期
200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57668778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學界探究莊學之美學義蘊,向來有視莊子之道境為藝術審美境界,從而將莊學之精神本質等同於藝術審美者。本書認為,莊子之「道」與「藝術」之間,原有本質與境界上的差別;藝術必以主體情意為其質性內涵,以審美判斷為其活動特徵,凡藝術審美活動皆離不開主體情意的審度分別,而如此境界,卻是在莊學修道過程必須予以超越的。
  莊學之體道境界,乃是泯除主觀念慮分別與情感執著的生命狀態;而莊子肯定的美(「至美」、「大美」),亦非屬藝術層境之美。本書的宗旨,即在「本質」層面上析分出莊子之道境與藝術審美境界間的差別,挑明莊子美學之根本實質乃是「生命美學」,而非藝術審美之學。
  • 序:不能删略的銘記 顔崑陽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論题概述與研究意義
    • 第二節 學界相磁研究之問題省察
    • 一、莊學之美學義涵的發現
    • 二、諸家論見之商權
    • 第三節 莊學美學義涵之鳖定-兼述本文之研究進路
  • 第二章 莊子的生命美學
    • 第一節 莊子生命美學之意義及其核心問题
    • 第二節 心靈「至美」境界的開顯
    • 一、《莊子》「至美」之美感意義
    • 二、「至美」境界中的物我關係
    • 三、「至美」之無相性與「真」「善」「美」之合一
    • 第三節 「形上根源之美」與人生「衆美」之實現
    • 一、《莊子》「天地大美」之意義
    • 二、「大美』落實於主體生命的實現性
    • 三、「大美」與柏拉圖美學中「形上美」的比较
    • 第四節 「人格形相美」之體現
    • 一、「人格形相美」的意義與莊子「人格形相美」之特殊性
    • 二、道心之「顯相」-莊書中所呈现的體道人格形相美
    • 三、與魏晋人物品鑑中之人格形相美的比较
  • 第三章 莊學之審美精神義蘊
    • 第一節 魏晋「任情」士風與莊學的歧出
    • 一、魏晋莊學歧出於先秦原始莊學之因素的考察
    • 二、由「無情」到「任情」-郭象對於莊子「無情」觀念的轉化
    • 第二節 莊學對於魏晉士人之審美精神的啟發
    • 一、莊學對於魏晉士人情性生命之解放作用
    • 二、「玄心」與「情性」之交融下所開展出的審美精神
  • 第四章 莊學之藝術美學義蘊
    • 第一節 莊子之「道」與「藝術」本質的析别
    • 第二節 莊學影響下所開顯出的藝術創作精神
    • 一、莊學所開顯之藝術創作精神的「特殊性」
    • 二、莊學所開顯之藝術創作精神的特質
    • 第三節 莊學影響下所開顯出的藝術美感境界
    • 一、「逸」的境界
    • 二、「淡」的境界
  • 第五章 結論
    • 第一節 莊子之道境與藝術審美境界的區辨
    • 第二節 莊子生命美學之内涵的分析
    • 第三節 莊學之藝術審美義蘊的考察
  • 徽引及参考資料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