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有些人將曾經視為「家」的地方拋在身後,而有些人依然固守其他人紛紛離去之家園,這本書讓我們能一窺其中因由,唯有更深入理解個別案例,我們才能對整體的遷徙現象作出適切回應。 ★ 喬治.巴特勒的每一幅插畫引人矚目,輕巧柔和的筆觸所展現的是令人心酸、深刻反映戰爭、動亂不安地區的每個人,必須面對的磨難與同時展現的韌性。 ★ 這些作品彙集成冊,構成了感人至深的見證,展現我們共同的人性──以及那份追求安全與更好生活的普世渴望。 我與他們相處時光極為短暫,但是在那一刻,他們展現的人道精神與慷慨,遠遠超越了迫使他們流離的創傷與艱辛。 人們為了許多不同的原因,在世上遷徙。有些遷徙是自願的,但也有許多並不是。人們遷徙是為了愛、為了工作、為了安全保障、為了戰爭、為了食物、為了家人。千萬年來,人類都是如此,現在也依然如此。它根植在人類的特質中,卻是一個錯綜而廣泛的主題,難以理解。 屢獲殊榮的藝術家喬治・巴特勒(George Butler)帶著速寫本,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裡,於戰區、難民營及流亡路上,創作出一系列非凡的鋼筆、水彩肖像畫。創作的同時,他的描繪對象──來自中東、歐洲、非洲與亞洲的移民與難民──向他訴說了自己的故事。這些是新聞頭條背後的真實人生:有人逃離貧困、災難與戰爭,有人踏上未知之地尋找工作、教育與安全。 無論是在空襲中倖存的十歲敘利亞男孩、懷著許多疑問的小巴勒斯坦女孩手中的布偶,或與被迫離開肯亞鄉村家園、遷往基貝拉貧民窟的馬賽牧民對話,喬治・巴特勒都將深思的藝術與細膩的紀實融合成一聲優雅而有力的呼喚──呼喚理解與同理心。
- 敘利亞,阿扎茲 2012
- 塔吉克,杜尚別 2015
- 緬甸,馬圭 2015
- 巴爾幹路線,希臘與塞爾維亞 2015
- 肯亞,安博賽利及基貝拉 2018
- 伊拉克,西摩蘇爾 2017
- 塞爾維亞,貝爾格勒 2017
- 敘利亞,土耳其邊境 2013
- 巴勒斯坦,加薩 2016
- 伊拉克,摩蘇爾 2018
- 黎巴嫩,貝卡谷地 2011
- 伊拉克庫德斯坦,達霍克 2018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