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生老病死很遙遠? 癌症面前,年輕不是「本錢」 大眾認知嚴重滯後年輕患者隱身於社會視線外如何修復被打亂的人生? 癌症成為香港青少年第二大死因 30年間,早發性癌症發病率飆升40% 當他們尋找生命的答案,社會能否給出更好的回應? 「吓?我諗住生仔,冇諗住生cancer 喎!」 「冇諗過自己年紀輕輕,會同隔離床嘅婆婆一樣!」 「冇理由三十幾歲人就匿喺屋企㗎嘛!」 「冇病嘅人,你大概估到自己嘅終點,然後先去計劃人生,但係我唔知。」 青少年及青年(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癌症患者,這群介於兒童與中老年癌症患者之間的年輕族群,長期以來被社會忽視。他們如何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如何面對長期的身心挑戰?這些疑問促使四位醫學生萌生傾聽與記錄同齡患者生命故事的念頭。 本書集結了十二位香港青少年及青年抗癌人士的真實故事,以及一位美國康復者的跨國對照案例,深度呈現他們從確診、治療到康復的生命歷程。他們的故事不僅是與病魔的搏鬥,更是對抗康復後揮之不去的復發恐懼、社會偏見,以及重塑人生規劃等多重挑戰。 本書透過AYA患者的真實經歷,旨在提升大眾對早發性癌症的認知,呼籲關注其獨特醫療與心理需求,並賦權患者在逆境中重生。這些故事讓我們看見年輕癌症患者的困境,進而推動更友善的社會環境。 --------------------------------------------------------------------------------- 這些真實故事提醒我們,隨著醫學進步,癌症治療應採取更新、更全面的態度,兼顧患者的身心需求。 —梁智鴻醫生 GBM, GBS, OBE, JP 香港防癌會會長本書能夠讓大眾一窺青少年癌症患者的心路歷程,將會是癌症醫療改革的重要序章。由一群未來醫生親自執筆,描繪年輕癌症患者故事,這無疑是最感動人心的開始。 —陳子鋒香港青少年癌症基金會創辦人暨總幹事他們的故事讓我們得以看見年輕癌症患者在面對疾病時,被迫要暫停學業或剛起步的事業,或是康復後重返社交圈子時,所需承受的巨大壓力和迷茫。透過他們的心路歷程,本書將為讀者帶來深刻的鼓勵和啟發。 —趙偉仁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本書用了不少實際案例,說明許多癌症,現時都有了對治的方法,不再是絕症。衷心感謝撰寫這本好書的醫科同學,為病友做了一件極有意義的事,幫忙他們從絕症的心理恐懼中走出來,勇敢地繼續走自己的人生路。 —李焯芬教授 GBM, GBS, JP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
- 自序
- 梁智鴻 序
- 朱楊珀瑜 序
- 陳子鋒 序
- 趙偉仁 序
- 陳家亮 序
- 陳麗雲 序
- 前言:香港青少年癌症患者、康復者所面臨的挑戰
-
13 個茁壯者的故事
-
01 抗癌超人
-
專家的話:張佩蘭
-
-
02 背井離鄉的女孩
-
醫者的話:林道儀
-
-
03 出家修行的音樂家
-
專家的話:張彥婷
-
-
04 癌症只是個待辦事項
-
醫者的話:林嘉安
-
-
05 用生命改變生命
-
專家的話:黃嘉琪
-
-
06 別讓癌症吞噬心靈
-
專家的話:陳美娟
-
-
07 疤痕是勇敢的印記
-
專家的話:馮志恒
-
-
08 護士生病了
-
專家的話:何萬里
-
-
09 無懼命運的束縛
-
醫者的話:張天俊
-
-
10 渡人難渡己的輔導員
-
專家的話:王榮珍
-
-
11 生命的重量
-
醫者的話:楊美雲
-
-
12 活著的理由
-
醫者的話:李浩勳
-
-
13 人生的高山與低谷
-
專家的話:陳麗雲
-
-
- 附錄 大同而小異:優化東、西方青少年和青年癌症照護 Alexandre Chan
- 團隊簡介及鳴謝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