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時光庇護所
當記憶消失的時候,請速前往時光庇護所,
舊日美好我們一一保存,
你依然是你,歲月依然靜好。
傳道書: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
專治失智症的醫師高斯汀,開設了「往日診所」。
神祕建築物前綴著一朵朵「勿忘我」,而此處採用的獨門療法正是「復刻往日」──由助手採集懷舊碎片:六〇年代的家具、四〇年代的襯衫釦子,某年代的氣味、光線、樂音、聲響……無以名狀的必要細節,分層分室精準呈現,宛如一座座時光隧道,幫助患者解鎖塵封記憶,再次活在那段快樂年歲。
往日療法成效驚人,求診者日增,就連健康人士也期待入住,只為重溫美好舊事。連鎖據點一個個開,規模不斷擴張,從「往日村」到「往日城市」,甚至越洋跨海開設分支。
往日浪潮,洶湧蔓延,引發熱議,有人呼籲國家介入設限,也有支持者提出乾脆公投選定年代,讓整個國家回歸最好的時光!
但,要怎麼把一國、一地逆轉回到某個年代?還有,要挑哪個年代才好呢?
公投熱度升溫,眼看結果就要出爐,一覺醒來的世界會是哪個時空?!甜蜜時光真能得到庇護?或者,「此刻非吾鄉」引爆的是一場終將渾沌的……
◎媒體讚譽
◆這部小說令人深思,也值得我們警惕;它同時深具感動力,因為那敏感又精準的語言,以一種普魯斯特式的筆觸,捕捉了過去極度脆弱的本質。──國際布克獎獲獎評論
◆最精緻的文學……我把這書放在書架上一個特別的格子,專門收藏那些值得時不時重讀的書。──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犁過亡者的骸骨》作者
◆兼具玩味與深刻,《時光庇護所》讓哲學變得迷人,讓日常變得非凡。我非常喜愛這本書。──克萊爾.梅蘇(Claire Messud),《樓上的女人》作者 ◆戈斯波丁諾夫是歐洲最迷人且無可取代的小說家之一,而這是他最宏大、最有靈魂、最能撼動人心的一本書。──戴夫.埃格斯(Dave Eggers),《圓圈》作者
◆《時光庇護所》是一場穿越時間與記憶的奇幻之旅,一部文筆優美且創意豐富的沉思之作,探問過去對我們意味著什麼,我們是否能重新找回它,以及它如何定義我們的現在。這是為這個幽閉、無時間感的時代所準備的完美小說。──亞貝托.曼古埃爾(Alberto Manguel),《閱讀的歷史》作者、藏書家
◆在這部荒誕的歐洲政治幻想小說中,作者戈斯波丁諾夫以虛構的自己為敘述者,講述一位神祕友人創建了一間「往日診所」──透過重建患者尚能記得的舊日環境,來安撫阿茲海默症者的心靈。作者以「歷史仍是新聞」來巧妙地指出過去如何滲透、甚至侵蝕損害當下的現實。──《紐約客》,二○二二年度最佳書籍
◆這本小說的核心議題是,以人為手法返回過去的道德爭議,以及這是否真能予人安慰──沉溺舊時究竟是治癒,還是傷害……作者對那些來自過去的事物懷有同情與感傷之情──過時的物品、老牌咖啡、老唱片跳針的聲音──但他拒絕將全球化、移民與現代化當成這些事物消失的代罪羔羊;我們每個人都參與了歷史的毀滅,而倒退只會帶來偏狹與對傳統懷舊庸俗的吹捧。讀到這裡,很難不聯想到脫歐、「美國再次偉大」或普丁的大俄羅斯復興主義背後的反動情緒,但作者筆法相當細膩,不致淪為粗糙的政治諷刺……感人又睿智。──《紐約時報》書評
◆這是一部關於時間本身的編年史──這正是保加利亞當代最傑出作家戈斯波丁諾夫在《時間庇護所》中所展現的雄心壯志。這部作品於新冠疫情席捲歐洲前夕在柏林完成,讀來不時讓人感到一種不安的先知感,彷彿對身體、政治乃至形而上層面的「感染」提出警告。 戈斯波丁諾夫骨子裡是一位詩人。他能用一句話寫出一整本小說:「往日是我的祖國……」他以保加利亞特有的傷痛與鄉間的荒涼貧窮為背景,揭開深沉的歷史傷口。──《Astra文學雜誌》
◆這部融合奇幻與現實的小說,以一種新穎療法為核心,探索懷舊的力量是否真能療癒人心,是戈斯波丁諾夫繼《悲傷物理學》後又一力作。小說筆法靈巧,將看似荒誕的設定注入濃厚的感傷與渴望……是一部耐人尋味、充滿尖銳諷刺的作品,堪與卡夫卡並肩。──《出版人週刊》
◆這本極富哲思的小說,與其說是寫實文學,不如說是一則寓言,警示人們回看過去的危險。小說後半部節奏明快,充滿一種令人著迷的波赫士式奇異感,同時也提出警告:記憶不但會失誤,甚至可能帶來危險。這是一部充滿野心、古怪奇異、玩味時空的小說。──《柯克斯書評》
◆戈斯波丁諾夫是保加利亞最受歡迎的當代作家之一,也是一位懷舊藝術家。他的作品和奧罕.帕慕克、安德烈.馬金尼類似,都執迷於記憶,那既模糊曖昧又令人感傷的吸引力……這部非常值得一讀的小說,以歐洲再次來到衝突邊緣的畫面作結—此一想像場景如今因現實事件而變得駭人又真實。──《華爾街日報》
◆這是一部極具突破性的思想類型小說。本書談論記憶──它如何褪去,又如何在迷茫個體的想像以及國家的公共話語中被恢復,甚至重新創造。──《泰晤士報》
◆再合時宜不過了……既幽默又荒誕,但同時令人不寒而慄,因為當戈斯波丁諾夫把這個想法當作虛構玩笑時,讀者開始感受到某種更貼近現實的東西……他是位溫暖又技藝高超的作家。──《衛報》
◆小說提出許多引人入勝的問題:如果社會變得如此害怕未來,以致我們注定要不斷重溫熟悉的過去,明知其中藏有恐怖與歧途,我們會怎麼辦?而如果我們已經走在那條路上呢?──《洛杉磯書評》
舊日美好我們一一保存,
你依然是你,歲月依然靜好。
傳道書: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
專治失智症的醫師高斯汀,開設了「往日診所」。
神祕建築物前綴著一朵朵「勿忘我」,而此處採用的獨門療法正是「復刻往日」──由助手採集懷舊碎片:六〇年代的家具、四〇年代的襯衫釦子,某年代的氣味、光線、樂音、聲響……無以名狀的必要細節,分層分室精準呈現,宛如一座座時光隧道,幫助患者解鎖塵封記憶,再次活在那段快樂年歲。
往日療法成效驚人,求診者日增,就連健康人士也期待入住,只為重溫美好舊事。連鎖據點一個個開,規模不斷擴張,從「往日村」到「往日城市」,甚至越洋跨海開設分支。
往日浪潮,洶湧蔓延,引發熱議,有人呼籲國家介入設限,也有支持者提出乾脆公投選定年代,讓整個國家回歸最好的時光!
但,要怎麼把一國、一地逆轉回到某個年代?還有,要挑哪個年代才好呢?
公投熱度升溫,眼看結果就要出爐,一覺醒來的世界會是哪個時空?!甜蜜時光真能得到庇護?或者,「此刻非吾鄉」引爆的是一場終將渾沌的……
◎媒體讚譽
◆這部小說令人深思,也值得我們警惕;它同時深具感動力,因為那敏感又精準的語言,以一種普魯斯特式的筆觸,捕捉了過去極度脆弱的本質。──國際布克獎獲獎評論
◆最精緻的文學……我把這書放在書架上一個特別的格子,專門收藏那些值得時不時重讀的書。──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犁過亡者的骸骨》作者
◆兼具玩味與深刻,《時光庇護所》讓哲學變得迷人,讓日常變得非凡。我非常喜愛這本書。──克萊爾.梅蘇(Claire Messud),《樓上的女人》作者 ◆戈斯波丁諾夫是歐洲最迷人且無可取代的小說家之一,而這是他最宏大、最有靈魂、最能撼動人心的一本書。──戴夫.埃格斯(Dave Eggers),《圓圈》作者
◆《時光庇護所》是一場穿越時間與記憶的奇幻之旅,一部文筆優美且創意豐富的沉思之作,探問過去對我們意味著什麼,我們是否能重新找回它,以及它如何定義我們的現在。這是為這個幽閉、無時間感的時代所準備的完美小說。──亞貝托.曼古埃爾(Alberto Manguel),《閱讀的歷史》作者、藏書家
◆在這部荒誕的歐洲政治幻想小說中,作者戈斯波丁諾夫以虛構的自己為敘述者,講述一位神祕友人創建了一間「往日診所」──透過重建患者尚能記得的舊日環境,來安撫阿茲海默症者的心靈。作者以「歷史仍是新聞」來巧妙地指出過去如何滲透、甚至侵蝕損害當下的現實。──《紐約客》,二○二二年度最佳書籍
◆這本小說的核心議題是,以人為手法返回過去的道德爭議,以及這是否真能予人安慰──沉溺舊時究竟是治癒,還是傷害……作者對那些來自過去的事物懷有同情與感傷之情──過時的物品、老牌咖啡、老唱片跳針的聲音──但他拒絕將全球化、移民與現代化當成這些事物消失的代罪羔羊;我們每個人都參與了歷史的毀滅,而倒退只會帶來偏狹與對傳統懷舊庸俗的吹捧。讀到這裡,很難不聯想到脫歐、「美國再次偉大」或普丁的大俄羅斯復興主義背後的反動情緒,但作者筆法相當細膩,不致淪為粗糙的政治諷刺……感人又睿智。──《紐約時報》書評
◆這是一部關於時間本身的編年史──這正是保加利亞當代最傑出作家戈斯波丁諾夫在《時間庇護所》中所展現的雄心壯志。這部作品於新冠疫情席捲歐洲前夕在柏林完成,讀來不時讓人感到一種不安的先知感,彷彿對身體、政治乃至形而上層面的「感染」提出警告。 戈斯波丁諾夫骨子裡是一位詩人。他能用一句話寫出一整本小說:「往日是我的祖國……」他以保加利亞特有的傷痛與鄉間的荒涼貧窮為背景,揭開深沉的歷史傷口。──《Astra文學雜誌》
◆這部融合奇幻與現實的小說,以一種新穎療法為核心,探索懷舊的力量是否真能療癒人心,是戈斯波丁諾夫繼《悲傷物理學》後又一力作。小說筆法靈巧,將看似荒誕的設定注入濃厚的感傷與渴望……是一部耐人尋味、充滿尖銳諷刺的作品,堪與卡夫卡並肩。──《出版人週刊》
◆這本極富哲思的小說,與其說是寫實文學,不如說是一則寓言,警示人們回看過去的危險。小說後半部節奏明快,充滿一種令人著迷的波赫士式奇異感,同時也提出警告:記憶不但會失誤,甚至可能帶來危險。這是一部充滿野心、古怪奇異、玩味時空的小說。──《柯克斯書評》
◆戈斯波丁諾夫是保加利亞最受歡迎的當代作家之一,也是一位懷舊藝術家。他的作品和奧罕.帕慕克、安德烈.馬金尼類似,都執迷於記憶,那既模糊曖昧又令人感傷的吸引力……這部非常值得一讀的小說,以歐洲再次來到衝突邊緣的畫面作結—此一想像場景如今因現實事件而變得駭人又真實。──《華爾街日報》
◆這是一部極具突破性的思想類型小說。本書談論記憶──它如何褪去,又如何在迷茫個體的想像以及國家的公共話語中被恢復,甚至重新創造。──《泰晤士報》
◆再合時宜不過了……既幽默又荒誕,但同時令人不寒而慄,因為當戈斯波丁諾夫把這個想法當作虛構玩笑時,讀者開始感受到某種更貼近現實的東西……他是位溫暖又技藝高超的作家。──《衛報》
◆小說提出許多引人入勝的問題:如果社會變得如此害怕未來,以致我們注定要不斷重溫熟悉的過去,明知其中藏有恐怖與歧途,我們會怎麼辦?而如果我們已經走在那條路上呢?──《洛杉磯書評》
- 書封
- 目錄
- 作者簡介
- 各界好評
-
第一部 往日診所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註解
-
-
第二部 決定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註解
-
-
第三部 以一個國家為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註解
-
-
第四部 往日公投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註解
-
-
第五部 低調的怪物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註解
-
-
跋
-
0
-
-1
-
註解
-
- 致謝
- 譯後記 莫忘,心中的那道光
- 版權頁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