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華嚴經》之成佛論:涵攝八十《華嚴經》之三十九品

出版日期
2006/03/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739557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華嚴經》是歷經一長時間集各單經而成之「大經」,其所建構之「十方成佛」,實是佛學發展至一成熟期所展現之一大願景:即在不同時、空間之法界中,可同時有無數成佛者。本書以八十卷本《華嚴經》三十九品為主,析論整部《華嚴經》一皆環繞在「十方成佛」之論點上。於「成佛」之論點上,「十方成佛」於法義之淵源中是否有跡可尋?此為本書於「成佛」論之歷史探尋裡首要處理之問題。於釋尊之法義中,實已蘊涵「十方」皆可「成佛」義,換言之,《華嚴經》雖為晚出,但「十方成佛」論可謂與「佛義」相應合。「成佛」是佛教之終極目標,而「十方」皆可「成佛」更為一切修學者帶來無限之希望,而《華嚴經》所建構之「華藏莊嚴世界海」,是重重無盡之法界皆可相融為一整體,此中有無量無數之成佛者,如是莊嚴「佛始成正覺境界」之展現,在《華嚴經》中是一大主體部分;另一部份即是為開展「十方成佛」之落實,而修行必在「世間」且踏實逐步完成,此為「 依人證入」之部分,此為《華嚴經》之另一大重點。本書在此兩大方向上,將八十卷本《華嚴經》三十九品一一架構入於「十方成佛」論中,以展現《華嚴經》之大旨:「十方皆可成佛」。
  • 第一章 緒言
    • 一、研究旨趣
    • 二、研究範圍
  • 第二章《華嚴經》之形成與思想特點
    • 一、《華嚴經》之形成
    • 二、《華嚴經》之思想特點—以「華嚴五祖」之修證為論
      • (一)華嚴初祖—杜順
      • (二)華嚴二祖—智儼
      • (三)華嚴三祖—法藏
      • (四)華嚴四祖—澄觀
      • (五)華嚴五祖—宗密
    • 三、《華嚴經》之「佛名」釋義與特點
      • (一)「大方廣佛華嚴」之釋義與特點
      • (二)「毘盧遮那佛」之釋義與特點
    • 結語
  • 第三章 有關「成佛」之歷史淵源
    • 一、原始佛教對「成佛」與「證悟」之看法
      • (一)原始佛教之成佛說—阿含經義早已有「佛無邊、(法)界無邊」之思想
      • (二)原始佛教之證悟說—依「證悟」而得「成佛」是當世、當時、當下可得成的
    • 二、威音王佛、七佛與彌勒佛為代表過去與未來之「佛」的意義
      • (一)以威音王佛代表「實際理地」—人人皆是自證自悟
      • (二)以七佛代表「法性常軌」—修證需依師承法義
      • (三)以彌勒佛代表「法適應性」—修證之法應機而不同
    • 結語
  • 第四章 《華嚴經》「成佛」之正覺境界
    • 一、佛智—智入三世悉皆平等
    • 二、佛身—十身相海遍一切處
    • 三、佛德—德依身顯隨好光明
    • 四、佛土—華藏世界平等隨入
    • 五、佛境—於諸境界無所分別
    • 結語
  • 第五章《華嚴經》「十方成佛」之建構
    • 一、佛數—不可計量之名號(成佛不限性)
      • (一)佛名號無盡
      • (二)佛光明無量
    • 二、佛劫—窮一切時之壽命(時間無盡性)
    • 三、佛刹—遍一切處之聖地(空間超越性)
    • 四、佛法—往來天人之教化(法門不定性)
      • (一)遊於天人間—見佛因緣之難得
      • (二)教化之内容—佛法無量真實義
    • 五、佛性—人人本具如來智(人人當成佛)
    • 結語
  • 第六章《華嚴經》之「成佛」歷程
    • 一、入法界之願心
      • (一)入法界即入世間
      • (二)初發心之功德
    • 二、普賢行願之意義
      • (一)三昧之成就
      • (二)在世不染世之普賢行
    • 三、成佛之基礎
      • (一)明解佛法
      • (二)清淨梵行
    • 四、成佛之條件—圓滿法門之曠劫修證
    • 結語
  • 第七章 總論
  • 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