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客家人如何過日子、落地生根拓展人生、與淺山的四季相映唱和?
78 篇短文帶你看見台三線客家庄與台灣風土密不可分的關係。
◎《料理台灣》《料理風土》作者蕭秀琴最新力作
◎ 百萬設計獎得主、新銳藝術家彭雅倫繪製插圖
要看見真正的台灣客家庄,就必須知道「浪漫台三線」。這是一段自桃園平鎮到台中新社,全長150多公里,全線依雪山山脈西緣而行的路徑。在此地生活的客家族群,從飲食習慣到年節祭典都有與眾不同的獨特性。客家人在兩三百年前自島嶼西部港口上岸,途經流域丘陵往山區逐漸拓殖所累積傳承下來的傳說,就是本書各篇章訴說的故事。
風物詩:體現四季風情的事物
副熱帶島嶼五月即進入了初夏時節,此地自田野到伙房菜園自生的紫蘇蔓生延綿如織錦,山坡丘陵茶園上的小綠葉蟬跳騰。前者衍生了紫蘇梅,後者則造就了膨風茶(東方美人茶),這種脫胎自日常生活、卻具有時代性的風物,從在地飲食到轟動全球,所在多有。
在橘園、茶園、竹園和溪流陴塘間隙中的水稻田構築的景觀之間、九降風、日光和山陵造就的微型氣候,讓此地的客家人以菜乾鹹菜乾、蘿蔔乾創造的飲食,深入族群肌理,成為台灣客家人獨特的文化遺產。
季語:思想情感與季節事物結合的描繪方式,二者合一的寓意寄情。
本書以大量的客語形塑風土人情與飲食風貌,因為定義客家人最簡單的方式就是 「沒有客語就沒有客家人」,在這個島嶼上生活的大部分人,靜默不語時很難分辨誰是誰,然而即使聽不懂客語的人也能聽出這個九腔十八調的語言。
客語的獨特性創造了某種情調,作者在回鄉生活後重新使用客語並抒寫它,在各個篇章中描述客語音韻,引述客籍作家、諺語和歌詞、詩歌,在詩性中展開客庄牧歌式的田園風光所創造的飲食文化。
浪漫台三線:以風物、牧歌和樟之細道逶迤展開的路徑
本書圍繞著客家飲食鋪陳,作者以視覺、聽覺考古,以味蕾穿透客家人的人生價值,像是客家沒有菜尾湯卻有「菜頭菜尾」的概念,在家庭菜園仍然存在的台三線上,起鍋前才去菜園採一把香料一札青菜加到隔夜菜裡,就是一道新菜,豐裕的生活環境,對突然而訪的客人只是多一雙筷子的事。
如此環境造就的族群特質與風貌,是硬頸客家人還是風神臭屁有自信,繁複的、非線性的人生,自是以複眼形貌、多重呈現。
78 篇短文帶你看見台三線客家庄與台灣風土密不可分的關係。
◎《料理台灣》《料理風土》作者蕭秀琴最新力作
◎ 百萬設計獎得主、新銳藝術家彭雅倫繪製插圖
要看見真正的台灣客家庄,就必須知道「浪漫台三線」。這是一段自桃園平鎮到台中新社,全長150多公里,全線依雪山山脈西緣而行的路徑。在此地生活的客家族群,從飲食習慣到年節祭典都有與眾不同的獨特性。客家人在兩三百年前自島嶼西部港口上岸,途經流域丘陵往山區逐漸拓殖所累積傳承下來的傳說,就是本書各篇章訴說的故事。
風物詩:體現四季風情的事物
副熱帶島嶼五月即進入了初夏時節,此地自田野到伙房菜園自生的紫蘇蔓生延綿如織錦,山坡丘陵茶園上的小綠葉蟬跳騰。前者衍生了紫蘇梅,後者則造就了膨風茶(東方美人茶),這種脫胎自日常生活、卻具有時代性的風物,從在地飲食到轟動全球,所在多有。
在橘園、茶園、竹園和溪流陴塘間隙中的水稻田構築的景觀之間、九降風、日光和山陵造就的微型氣候,讓此地的客家人以菜乾鹹菜乾、蘿蔔乾創造的飲食,深入族群肌理,成為台灣客家人獨特的文化遺產。
季語:思想情感與季節事物結合的描繪方式,二者合一的寓意寄情。
本書以大量的客語形塑風土人情與飲食風貌,因為定義客家人最簡單的方式就是 「沒有客語就沒有客家人」,在這個島嶼上生活的大部分人,靜默不語時很難分辨誰是誰,然而即使聽不懂客語的人也能聽出這個九腔十八調的語言。
客語的獨特性創造了某種情調,作者在回鄉生活後重新使用客語並抒寫它,在各個篇章中描述客語音韻,引述客籍作家、諺語和歌詞、詩歌,在詩性中展開客庄牧歌式的田園風光所創造的飲食文化。
浪漫台三線:以風物、牧歌和樟之細道逶迤展開的路徑
本書圍繞著客家飲食鋪陳,作者以視覺、聽覺考古,以味蕾穿透客家人的人生價值,像是客家沒有菜尾湯卻有「菜頭菜尾」的概念,在家庭菜園仍然存在的台三線上,起鍋前才去菜園採一把香料一札青菜加到隔夜菜裡,就是一道新菜,豐裕的生活環境,對突然而訪的客人只是多一雙筷子的事。
如此環境造就的族群特質與風貌,是硬頸客家人還是風神臭屁有自信,繁複的、非線性的人生,自是以複眼形貌、多重呈現。
- 封面
- 書名頁
-
第一章 初夏薰風
-
尋細路
-
紫蘇梅
-
瓜子肉
-
合味
-
桃李戀
-
月桃
-
防疫魚腥草
-
味緒
-
-
第二章 暖風送午時水
-
煏油炒肉
-
一盤白斬雞
-
菣香个七層塔
-
客家粽
-
五月節
-
都是糯米
-
除魅
-
保種寓言
-
配頭
-
-
第三章 盛夏光景
-
目珠花花
-
豆乾湯
-
炆仙草
-
夏日个粄
-
記得焿粽
-
苦瓜封
-
箭日晟眼
-
玉蘭花
-
仙草茶與桔醬
-
-
第四章 夏的火燒雲
-
臨暗
-
金色的梨
-
牛眼乾
-
QQ韌韌
-
蹶片栗粉
-
黃梔色
-
餳人
-
-
第五章 金秋
-
金秋
-
河壩
-
海味
-
白露補四神
-
炸溪蝦
-
吃蝦
-
香蔥酥
-
-
第六章 九降風起
-
九降風
-
柿柿如意
-
共下
-
雞酒
-
餞糖
-
杏仁茶
-
打鬥四
-
-
第七章 做寒个北風與太陽
-
風合日
-
有食祿
-
炆爌肉
-
雪裡紅
-
菜頭粄
-
糟嫲
-
香菜
-
鹹淡
-
-
第八章 做冷過年
-
煠肉
-
肥湯
-
長年菜
-
雞湯
-
封鴨
-
素味
-
鹹甜發
-
正來尞
-
-
第九章 花季春耕
-
濛煙水
-
一紮青菜
-
花樹下
-
等天光
-
斷粢粑
-
花布
-
-
第十章 暮春入山林
-
艾粄
-
油桐花
-
筍尖滾大骨
-
桂竹筍
-
竹筍湯
-
菜脯
-
蘿蔔乾
-
老菜脯雞湯
-
菣香
-
- 後記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