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大人的高效閱讀術:看對重點、用對工具,時間有限也能知識變現!
身為大人的讀書困境──
沒時間讀、讀得太慢、讀完就忘、覺得沒用
針對忙碌職場工作者的需求,提供高效的閱讀方法,
3C用品、應用APP ╳ 重點筆記、視覺速讀、聽書 ╳ 精力管理、時間利用
讓你在繁忙的日程中也能輕鬆閱讀、快速吸收,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行動力。
★ 懂讀推薦 ★
瓦基|「閱讀前哨站」站長
亨利溫|自媒體斜槓教練
施定男|進化村站長
郝旭烈|郝聲音Podcast主持人
愛瑞克|《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劉奕酉|《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作者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依首字筆畫排序)
一天24小時,你至少要花8小時上班、8小時睡覺、2小時通勤、2小時吃飯、2小時滑手機社交……時間太少、事情太多,想要多看點書充實自己,卻又沒時間。
大人的閱讀困難四大障礙──
1.忙。
忙工作、忙生活,往往無法保證閱讀時間,也很難養成閱讀習慣。能抽出的一些閱讀時間也往往是碎片時間,精力投入不足,自然閱讀收益有限。
2.慢。
閱讀速度慢,讀一本書所花時間過長,加上投入的閱讀時間有限,造成無法長期閱讀完成閱讀計畫,進而打擊了閱讀信心。
3.忘。
很多人經常會看到本書的後面,忘記前面的內容。等一本書讀完之後,通常只能模模糊糊地記住書中粗略的資訊,忘記了多數有用資訊。
4.無用。
不少人即使看過書中的知識,短期內也能記住它們,但到了實際生活中,仍然無法使用讀到的知識,以至於懷疑自己是在做「無用」的閱讀。
其實──大人有大人的閱讀需求!
我們需要一種以對實際工作生活有説明為目的的閱讀方法,
一種高效快速並且不太佔據我們有限的休閒時間的閱讀方法,
一種在有限的學習投入下盡可能多地產生高回報的閱讀方法。
本書收錄──
- 一系列能幫讀者大幅提高閱讀速度的實用技巧和訓練方法
- 一系列能幫助職場工作者提升讀後實際收穫的方法
- 一系列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之餘,能輕鬆讀書的時間和精力管理方法
- 一些能幫助職場工作者明智選書、提升閱讀成效的實用技巧
- 一系列能大幅提高閱讀後知識持久儲存、提取效率的技術工具
- 自序
-
適合大人的四步高效率閱讀法
-
1.1 職場工作者閱讀的四大困惑: 忙、慢、忘、無用
-
1.2成年人學習的特徵
-
1.3 核心原則: 以我為主,學以致用
-
1.4 閱讀目的──最關鍵因素
-
1.5 閱讀的五步轉化漏斗
-
1.5.1 閱讀成效公式
-
1.5.2 與五步轉化漏斗對應的本書閱讀說明
-
-
1.6 四步讀書法:預、通、內、外
-
1.7 訓練開始之前的熱身
-
1.7.1 學習的時候大腦裡發生了什麼
-
1.7.2 擁抱成長型思維
-
-
1.8 小結
-
-
預讀
-
2.1 了解作者
-
2.2 仔細閱讀目錄
-
2.3 用最快的速度翻閱全書
-
2.4 仔細閱讀前言
-
2.5 整合和提問
-
2.6 文章的預讀
-
2.7 小結
-
-
通讀的訣竅:視覺快速閱讀技巧
-
3.1 快速閱讀的 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基礎
-
3.1.1 閱讀速度自測
-
3.1.2 影響閱讀速度的三個基礎因素
-
3.1.3 影響快速閱讀的原理1:跳視
-
3.1.4 影響快速閱讀的原理2:視距──視網膜生理結構的局限
-
3.1.5 影響快速閱讀的原理3:閱讀的大腦通路
-
3.1.6 小結
-
-
3.2 視覺速讀訓練
-
3.2.1 卡片法:消除隨機回讀
-
3.2.2 強制提高速度以減少默讀的3個方法
-
3.2.3 單行引導法:訓練跳視
-
3.2.4 節拍器:訓練跳視的輔助小工具
-
3.2.5 關鍵字閱讀法
-
3.2.6 意群閱讀法
-
3.2.7 左右手垂直引導法
-
3.2.8 每行三次跳視節奏訓練
-
3.2.9 閃詞練習:一眼看清一個意群
-
3.2.10 快速閱讀的「不讀」策略:略讀、跳讀、掃讀
-
3.2.11 反向掃視引導法
-
3.2.12 在電子設備上快速閱讀的技巧
-
3.2.13 小結
-
-
3.3練習答案
-
-
聽覺速讀與通讀策略
-
4.1 聽覺速讀
-
4.1.1 要聽書嗎?聽書的價值和缺點
-
4.1.2 聽書與看書的選擇和結合
-
4.1.3 關於「聽覺學習者」和「視覺學習者」
-
4.1.4 真人朗讀與語音合成
-
4.1.5 聽書的訓練
-
-
4.2 通讀階段的技巧
-
4.2.1 對自己有用的才是重點
-
4.2.2 畫重點做筆記的技巧
-
4.2.3 靈活控制閱讀速度
-
-
4.3 小結
-
-
反芻內化
-
5.1 重讀重點
-
5.2 朝專家的方向加工知識
-
5.2.1 發現更有意義的資訊模式
-
5.2.2 圍繞核心概念組織知識
-
5.2.3 能按情境提取知識
-
5.2.4 順暢提取知識
-
-
5.3 用不同的方法 對待不同類型的知識
-
5.3.1 事實知識
-
5.3.2 概念知識
-
5.3.3 程序知識
-
5.3.4 後設認知知識
-
-
5.4 為遷移而學習
-
5.4.1 自我舉例
-
5.4.2 抽象思考
-
5.4.3 歸納類比
-
5.4.4 對比辨析
-
5.4.5 使用後設認知能力
-
5.4.6 知識累積
-
-
5.5 記憶方法
-
5.5.1 充分的理解
-
5.5.2 記憶提取練習
-
5.5.3 分散學習
-
5.5.4 壓縮助記法
-
5.5.5 視覺化法
-
5.5.6 記憶宮殿
-
5.5.7 順序詞法
-
5.5.8 多感官參與法
-
5.5.9 運動和睡眠
-
-
5.6 檢驗內化成效
-
5.7 小結
-
-
外化使用
-
6.1 應用
-
6.1.1 立即行動
-
6.1.2 想像演練
-
6.1.3 刻意練習
-
-
6.2 分析整合
-
6.3 評價決策
-
6.3.1 決策判斷
-
6.3.2 解讀現實
-
-
6.4 創造輸出
-
6.4.1 內容輸出
-
6.4.2 以教促學
-
6.4.3 匯出筆記
-
6.4.4 反思、糾錯、發展
-
-
6.5 小結
-
6.6 四步讀書法總結
-
-
選擇閱讀內容
-
7.1 不同類型的閱讀:精讀、泛讀、閒讀、摘讀
-
7.1.1 核心類書
-
7.1.2 拓展類書
-
7.1.3 休閒類書
-
7.1.4 手冊類書
-
7.1.5 類型劃分並不絕對
-
7.1.6 不同時期的重點應該不一樣
-
-
7.2 主題閱讀
-
7.2.1 主題閱讀的價值
-
7.2.2 如何選擇主題
-
7.2.3 如何確定主題閱讀的書單
-
7.2.4 閱讀中的順藤摸瓜
-
7.2.5 主題閱讀的精力安排
-
7.2.6 主題閱讀之後
-
-
7.3 如何選擇一本書
-
7.4 關於選書的其他問題
-
7.4.1 為什麼在網路時代要讀紙本書
-
7.4.2 書的內容難以理解怎麼辦
-
7.4.3 無法堅持讀完一本書怎麼辦
-
7.4.4 講書類的內容值得聽嗎
-
-
7.5 小結
-
-
閱讀後的個人知識倉庫
-
8.1 梳理自己的知識樹
-
8.2 個人知識倉庫的實際運用方式
-
8.2.1 文件檔案管理工具
-
8.2.2 筆記類App
-
-
8.3 個人知識倉庫的日常使用流程
-
8.3.1 使用個人知識倉庫處理讀書筆記
-
8.3.2 對單篇文章的管理
-
-
8.4 將紙本書和Kindle放入 個人知識倉庫
-
8.5 如何處理讀過的紙本書
-
8.6 小結
-
-
碎片化閱讀
-
9.1 碎片化閱讀帶來的問題
-
9.2 碎片化閱讀的適用場景
-
9.3 「系統化碎片閱讀」策略
-
9.3.1 前提:系統化的知識結構
-
9.3.2 甄選優質資訊源
-
9.3.3 碎片知識的處理流程
-
-
9.4 碎片化閱讀的時間管理
-
9.5 小結
-
-
保持精力充沛,養成閱讀習慣
-
10.1 確保良好的睡眠
-
10.1.1 良好的睡眠能提高學習效果
-
10.1.2 睡眠週期原理
-
10.1.3 如何睡好
-
-
10.2 持續運動
-
10.3 正念冥想
-
10.4 避免閱讀時分心的技巧
-
10.5 閱讀時間的安排
-
10.6 養成閱讀習慣
-
10.7 小結
-
-
實作演練:解析《技術的本質》
-
11.1 選擇閱讀本書的原因
-
11.2 預讀
-
11.3 通讀
-
11.4 反芻內化、外化使用
-
11.5 小結
-
- 參考文獻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