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濟州四.三,韓國版「二二八+白色恐怖」
東亞歷史x報導文學x轉型正義
最權威的第一手紀實出版!
美麗的觀光勝地濟州島,竟潛藏著韓國史上最大的傷痛?
《韓民族日報》權威記者三十年調查記錄,採訪上百人
最新、最全面深刻的濟州四三事件第一手紀實
揭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江《永不告別》背後的真實故事
★韓國前總統文在寅大力推薦
★2023年「世宗圖書文科類」推薦圖書
★濟州四.三和平基金會第一屆四.三新聞獎得主
★韓國各大媒體《韓民族日報》、《京鄉新聞》、《首爾新聞》一致讚譽
★韓國網路書店教保文庫10分、Yes24 9.6分、阿拉丁9分好評
1947年至1954年的七年間,在韓國濟州島爆發的民眾抗爭和國家暴力事件,被韓國人稱為「濟州四.三」,受難民眾高達三萬多人,為韓國現代史最大的悲劇之一。直至韓國民主化後,才逐漸開啟真相調查與正名平反的工作,至今仍是韓國轉型正義的重要課題。
致力於挖掘四.三真相的《韓民族日報》資深記者許湖峻,過去三十年間採訪了上百名倖存受難者和遺屬,他從1947年3月1日觀德亭槍聲響起,寫到1954年9月21日漢拏山解除「禁足令」為止,全面且詳細地還原了四.三的歷史背景、起因和來龍去脈,也探討了四.三發生後的正名與平反問題,乃至四.三在韓國史和世界史上的意義。
本書所述的主題雖然沉重複雜,作者的筆觸卻深入淺出、優美而動人,穿插了許多扣人心弦的真實故事,是上乘的報導文學作品。透過本書,作者重新繪製了濟州島的歷史地圖,讓世界各地的讀者能夠走入濟州島「觀光勝地」背後的黑暗過去,進而將這段歷史銘記於心。
「願這本書能為台灣的讀者提供一個機會,使大家對四.三的真相能夠有所理解。同時希望這能成為一次契機,讓我們重新思考──為何面對過去、記憶歷史、實現正義,始終如此重要。」──許湖峻
●韓國讀者高度好評:
「如果你不了解四.三,一定要閱讀這本書。」
「一段痛苦的歷史必須被記錄和銘記,以免重演。」
「這本書讓我們思考四.三是什麼。」
「濟州四.三的權威著作,內容全面,涵蓋濟州四.三事件的發展過程、受難者的故事乃至正名問題。」
東亞歷史x報導文學x轉型正義
最權威的第一手紀實出版!
美麗的觀光勝地濟州島,竟潛藏著韓國史上最大的傷痛?
《韓民族日報》權威記者三十年調查記錄,採訪上百人
最新、最全面深刻的濟州四三事件第一手紀實
揭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江《永不告別》背後的真實故事
★韓國前總統文在寅大力推薦
★2023年「世宗圖書文科類」推薦圖書
★濟州四.三和平基金會第一屆四.三新聞獎得主
★韓國各大媒體《韓民族日報》、《京鄉新聞》、《首爾新聞》一致讚譽
★韓國網路書店教保文庫10分、Yes24 9.6分、阿拉丁9分好評
1947年至1954年的七年間,在韓國濟州島爆發的民眾抗爭和國家暴力事件,被韓國人稱為「濟州四.三」,受難民眾高達三萬多人,為韓國現代史最大的悲劇之一。直至韓國民主化後,才逐漸開啟真相調查與正名平反的工作,至今仍是韓國轉型正義的重要課題。
致力於挖掘四.三真相的《韓民族日報》資深記者許湖峻,過去三十年間採訪了上百名倖存受難者和遺屬,他從1947年3月1日觀德亭槍聲響起,寫到1954年9月21日漢拏山解除「禁足令」為止,全面且詳細地還原了四.三的歷史背景、起因和來龍去脈,也探討了四.三發生後的正名與平反問題,乃至四.三在韓國史和世界史上的意義。
本書所述的主題雖然沉重複雜,作者的筆觸卻深入淺出、優美而動人,穿插了許多扣人心弦的真實故事,是上乘的報導文學作品。透過本書,作者重新繪製了濟州島的歷史地圖,讓世界各地的讀者能夠走入濟州島「觀光勝地」背後的黑暗過去,進而將這段歷史銘記於心。
「願這本書能為台灣的讀者提供一個機會,使大家對四.三的真相能夠有所理解。同時希望這能成為一次契機,讓我們重新思考──為何面對過去、記憶歷史、實現正義,始終如此重要。」──許湖峻
●韓國讀者高度好評:
「如果你不了解四.三,一定要閱讀這本書。」
「一段痛苦的歷史必須被記錄和銘記,以免重演。」
「這本書讓我們思考四.三是什麼。」
「濟州四.三的權威著作,內容全面,涵蓋濟州四.三事件的發展過程、受難者的故事乃至正名問題。」
- 封面
- 作/譯者簡介
- 透過照片看四.三
- 書名頁
- 目次
-
推薦序
-
台灣與濟州的交流情誼/朱立熙
-
從濟州四.三重新認識自己/阿潑
-
- 台灣版序 給紅山茶與白百合的獻詞
- 前言
-
第一章 歷史——從那天開始的二千七百六十二天
-
太平洋戰爭漩渦,圍繞著濟州島
-
流淌於濟州歷史中的團結與鬥爭精神
-
解放,夢想自治的島嶼
-
美國實行軍事統治,混亂開始
-
經濟困頓、糧食短缺、傳染病流行,三大團烏雲籠罩
-
三月一日,撼動濟州的槍聲,憤怒民眾大罷工
-
無能的美軍政府、蠻橫的警察與右翼勢力、恣行刑求與恐怖攻擊
-
美國的封鎖政策,讓南韓成為反共的前哨基地!
-
鎮壓與接連不斷的刑求致死事件,點燃武裝起義的火苗
-
一九四八年四月三日,臨界點引爆,每座山峰都燃起了烽火
-
以失敗告終的濟州島五.一○選舉,預告著強硬的鎮壓行動
-
化成灰燼的濟州島,被稱為「赤匪」的濟州島人
-
從一九四七年三月一日到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一日的二千七百六十二天
-
-
第二章 尚未結束的歷史——從那天之後,到今日為止
-
長達半個世紀的鎮壓與禁忌的時代
-
一九八七年六月民主抗爭,查明真相旅程之始
-
二○○七年濟州國際機場的遺骸挖掘,重見天日的受難者
-
盧武鉉總統,正式為國家公權力所造成的錯誤道歉
-
文在寅總統:「四.三是無法否認的歷史事實」
-
二○二一年全面修正《四.三特別法》
-
以再審的名義,回復四.三受刑人的名譽
-
緩慢但穩步前進的歷史,不能停歇的查明真相之路
-
-
第三章 痕跡一——偶來小路上的那些日子
-
偶來小路第一號路線:母親的銀戒指,被埋於城山日出峰豁口的屠殺現場
-
偶來小路第八號路線:在中文教堂遇見的「牢記四.三的禱告」
-
偶來小路第十號路線:日本帝國強佔時期的悲傷歷史,每個路口都蘊含四.三的內幕
-
偶來小路第十四號路線:棉布老奶奶秦雅英的故事
-
偶來小路第十七號路線:經由濟州國際機場到觀德亭
-
偶來小路第十八號路線:酒精工廠收容所和血海坤乙洞
-
偶來小路第二十一號路線:海女鬥爭的起源地成了屠殺現場
-
-
第四章 美國——冷戰的鏡頭
-
美國的真面目,他們眼中的濟州島
-
意識形態的戰場,南韓
-
環繞地緣政治要衝,濟州島上的美蘇論戰
-
「美軍不介入」的美軍政府作戰計畫,然而……
-
五.一○選舉失敗,美國緊急派遣驅逐艦前往濟州
-
他們能擺脫「大肆屠殺平民」的責任嗎?
-
「蘇聯潛艇出現在濟州島」,製造假新聞的理由是?
-
李承晚與穆喬對於濟州島鎮壓的互動合作
-
美國對濟州島的持續關注
-
-
第五章 離去的人們——四.三的流散
-
到北邊去的哥哥
-
「無論如何都要離開濟州」,他們選擇的地方又是日本
-
「每天都在逮捕從韓國來的偷渡客」
-
「死也不要回來」,祖母對長孫的遺言
-
「不想對殺害母親的人低頭」,在日本隱姓埋名的故事
-
「記憶太深刻,從未曾忘記」,現在仍舊憤怒的在日韓僑
-
-
第六章 反洋菓子運動——與濟州道美軍政府的首次對立
-
洋菓子的美味誘惑
-
剝削朝鮮的誘餌,眼珠糖球
-
我們要白米,不要水滴糖!
-
美軍政府進口洋菓子的費用,可買白米十萬五千石
-
濟州學生親身參與的反洋菓子運動
-
濟州青年學生的示威與美軍政府的驅散
-
參與反洋菓子運動的他,為躲避死亡威脅而逃往日本
-
-
第七章 目擊者——最初的瞬間,曾在那裡的人們
-
三.一事件,那天的受難者
-
最年輕的受難者,吾羅里出身的許斗瑢,村裡後輩看見和聽到的那一天
-
抱著孩子的朴在玉,看到她倒下的國小學生
-
失去父親的兒子,無法忘記呼喊救命的父親
-
我羅里出身的吳英洙,女兒記憶中父親的最後身影
-
所有事發現場都有「他們」,目擊者的證言
-
正當防衛?與事實相距甚遠的真相調查團報告
-
停滯不前的真相調查,導致三.一○官民大罷工
-
三.一事件與三.一○官民大罷工的影響
-
-
第八章 痕跡二——留在正房瀑布的收容所與屠殺的記憶
-
流淌於正房瀑布上的紅色鮮血
-
刑求與屠殺的現場:正房瀑布
-
畫家李仲燮漫步的海岸,死亡的收容所
-
「釋放」與「大釋放」的差距,不是審判的審判
-
在正房瀑布上失去父母
-
躲到山中的家人,遭討伐隊逮捕關進收容所
-
「看得清清楚楚,在正方瀑布上散落的屍體」
-
-
第九章 彼日彼地——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七日北村里
-
一天之內,單一村莊,三百多人,集體屠殺
-
燃燒的住屋,走向學校運動場的人們
-
充斥於運動場上的恐懼
-
推開軍人的長竿,生與死的界線
-
像玻璃珠般閃耀的血色大地
-
重新回到學校運動場,如晚霞般燃燒的村莊
-
返家之路
-
一顆地瓜、一把愛心白米的募集運動
-
奪走這些性命的「他們」是誰?
-
-
第十章 痕跡三——飄落於漢拏山雪上的紅色山茶花
-
那年冬天,十二歲少女的漢拏山
-
深夜爬上漢拏山的少女
-
突如其來的苦難開端
-
被羅織為脫逃者家屬的家人,父親中槍倒地
-
「饒命啊!饒命啊!」母親最後的哀求
-
逃了又逃,收容所,再次相遇的弟弟
-
無數個接連湧現的回憶,歲月的刑求
-
南原面十一歲少年的漢拏山
-
「一個星期過後就能迎來和平」,跟著長輩去到漢拏山
-
靠菩提果維繫生命,十一歲上山,十二歲下山
-
二十歲的漢南里青年,仰賴漢拏山的野玫瑰葉存活
-
在收容所裡被判處十五年徒刑,死裡逃生的他七年半後回到故鄉
-
-
第十一章 「代殺」——代替逃亡的親人受死
-
「代殺」,替人受死
-
站在國政監查現場的四.三證人,「射殺親人的人就是警察嗎?」
-
為親人逃亡付出代價的人們
-
奇蹟般的倖存,一生飽受創傷
-
「哪怕只救活一個子孫也行」,說完這些話就離去的下道里父母
-
「饒命啊,饒命啊」,苦苦哀求的弟弟妹妹
-
因警察刑求而被迫逃亡的哥哥,留下來的家人成為脫逃者家屬
-
屠殺脫逃者家屬,國家暴力
-
-
第十二章 女性們——跨越沉默,走向世界
-
跨越沉默,讓真相走向世界
-
飛鶴山丘的悲劇,那個女人
-
前往監獄的路上,失去懷中孩子的母親
-
孕婦親眼目睹,經歷悖倫與殘酷的現場
-
失去丈夫成為年輕寡婦的她,為躲避討伐隊而逃到山區,逃到收容所
-
在收容所裡生產的媳婦,因弄錯名字而前往「陸地」的婆婆
-
十二歲少女,遭受刑求
-
女性們,倖存者的生存之道
-
飢餓,只要能吃,什麼都可以
-
當廚娘、幹農活、做海女、服兵役,想盡辦法活下去
-
「活著活著,就活下來了」
-
-
第十三章 正名——誰來呼喚我們的名字
-
看待四.三的不同觀點
-
一段無法命名的歷史
-
抵抗鎮壓的歷史,還有四.三
-
島嶼共同體,它所具有的特殊意義
-
四.三,正名與定名
-
- 結語
- 附錄 大韓民國總統關於四.三的致詞稿全文
- 濟州四.三主要年表
- 參考文獻
- 環繞本書的日日情景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