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英格蘭銀行24小時:從私人機構到支撐經濟命脈的國家偉大引擎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25/05/29
閱讀格式
:
PDF
ISBN
:
9786267589274
★《金融時報》2023年度推薦好書★
走進現代央行起源,一窺國家金融心臟的日常運作!
重回全球第二古老央行現場, 見證私人機構如何蛻變為公共信用守護者!
「這不僅是一家普通的銀行,更是國家的偉大引擎。」
──亞當.斯密,《國富論》, 1776年
18世紀的英格蘭銀行,起初是為股東利益運作的機構,卻逐步成為支撐英國經濟與國力的關鍵力量。
倫敦資本市場與金融史學家安妮.墨菲以「一日英格蘭銀行」的獨特視角,根據1783至1784年間審查委員會的詳實報告,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回到 18 世紀的金融心臟,展開一場深度探索。
我們將穿梭於英格蘭銀行的宏偉大廳、負責發行紙幣的櫃檯、管理國家財政的辦公室,以及存放貴重物品的金庫,並從中認識到:
紙幣發行、貼現業務、公債管理、公共資金調度的運作
銀行如何防火、防盜、防暴動
銀行建築如何嵌入倫敦城市紋理,成為政治與金融權力的象徵
我們也能看見 18 世紀的銀行職員如何對此工作感到自豪,並以公眾服務為己任。儘管當時銀行也面臨員工能力不足、不道德甚至犯罪等問題,但英格蘭銀行及其領導者仍致力於塑造「賢德」的形象,在制度與人性之間取得平衡,贏得社會信任。
本書不僅揭示了這家日後成為大不列顛金融命脈的機構日常點滴,更展現出當時銀行家的專業能力和工作智慧。墨菲透過細膩的描寫和引人入勝的故事,帶領我們發現,正是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運作,構築了國家強盛的基石。
走進現代央行起源,一窺國家金融心臟的日常運作!
重回全球第二古老央行現場, 見證私人機構如何蛻變為公共信用守護者!
「這不僅是一家普通的銀行,更是國家的偉大引擎。」
──亞當.斯密,《國富論》, 1776年
18世紀的英格蘭銀行,起初是為股東利益運作的機構,卻逐步成為支撐英國經濟與國力的關鍵力量。
倫敦資本市場與金融史學家安妮.墨菲以「一日英格蘭銀行」的獨特視角,根據1783至1784年間審查委員會的詳實報告,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回到 18 世紀的金融心臟,展開一場深度探索。
我們將穿梭於英格蘭銀行的宏偉大廳、負責發行紙幣的櫃檯、管理國家財政的辦公室,以及存放貴重物品的金庫,並從中認識到:
紙幣發行、貼現業務、公債管理、公共資金調度的運作
銀行如何防火、防盜、防暴動
銀行建築如何嵌入倫敦城市紋理,成為政治與金融權力的象徵
我們也能看見 18 世紀的銀行職員如何對此工作感到自豪,並以公眾服務為己任。儘管當時銀行也面臨員工能力不足、不道德甚至犯罪等問題,但英格蘭銀行及其領導者仍致力於塑造「賢德」的形象,在制度與人性之間取得平衡,贏得社會信任。
本書不僅揭示了這家日後成為大不列顛金融命脈的機構日常點滴,更展現出當時銀行家的專業能力和工作智慧。墨菲透過細膩的描寫和引人入勝的故事,帶領我們發現,正是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運作,構築了國家強盛的基石。
- 各界讚譽
- 序 從私人機構到國家引擎
-
Chapter 1 打開大門
-
針線街
-
銀行的意義
-
打掃與準備
-
銀行開門
-
-
Chapter 2 高雅的銀行
-
銀行大廳的審查委員
-
櫃員的工作
-
顧客體驗
-
識別風險與推行改革
-
-
Chapter 3 創造市場
-
公債市場
-
圓頂大廳中的群眾
-
市場管理
-
員工管理
-
-
Chapter 4 管理與疏失
-
用餐時光
-
提早打烊
-
額外收入
-
管理疑慮
-
晉升之路
-
賞罰制度
-
-
Chapter 5 維護公眾信任
-
會計部門
-
工作環境與壓力
-
失去控制的詐欺犯罪
-
-
Chapter 6 捍衛公共信用守護者
-
強化銀行防禦工事?
-
全部鎖起來
-
銀行的夜間守護者
-
小心火燭!
-
- 結語 賢德的銀行家
- 致謝
- 附錄一 英格蘭銀行董事與員工名冊(1783年4月)
- 附錄二 審查銀行各部門現行工作模式與運作委員會首度報告
- 附錄三 審查銀行各部門現行工作模式與運作委員會二度報告
- 附錄四 審查銀行各部門現行工作模式與運作委員會三度報告
- 附錄五 審查銀行各部門現行工作模式與運作委員會四度報告
- 附錄六 審查銀行各部門現行工作模式與運作委員會五度報告
- 附錄七 審查銀行各部門現行工作模式與運作委員會六度報告
- 註釋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