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藝術永垂不朽,藝術插入她身體後留下的傷口,也是。」 劇場裡,她就像契訶夫《海鷗》裡的妮娜,渴望成為一個偉大的女演員,為此她竭盡全力,不怕吃苦,甚至離家住在排練場的一角。 什麼是「為藝術犧牲」?什麼是「把自己交出去」?什麼是「喚醒身體裡的慾望」?沿著那些發著光卻又令人摸不著頭緒的美好句型,她奮力想追上藝術與美,卻在途中失足──而她甚至不確定,是自己不夠小心,還是有人在她背後推了一把。 十二年後,她從靜芳變成淑芬,試圖陪伴曾遭遇性創傷的他人,但她自己,好起來了嗎?或者該問:好得起來嗎? 當每一個角色,在劇場上或現實裡,作為或不作為都是一種「採取行動」,身在其中的你,或許身不由己地扮演了不只一個角色。 請在這個劇本中,認領你曾經說不出口的台詞。
- 封面
- 作者簡介
- 角色與場景說明
- 觀眾進場:進入一座劇場
- 第一場:鏡子
- 第二場:排練場
- 第三場:即興
- 第四場:攝影機
- 第五場:角色自傳
- 第六場:黑盒子
- 第七場:排演日誌
- 中場休息:導演理念
- 第八場:花園
- 第九場:讀書會
- 第十場:廚房與餐桌
- 第十一場:鬼屋
- 觀眾離場:離開劇場之後?
- 後記 致芬芳
- 導論 從聽說(hearsay)到她說(her say)——論黃郁晴在《藝術之子》裡的女性主體重構
- 附錄 《藝術之子》首演資料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