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统计学原理
本书第3 版继承了第1 版和第2 版概念准确、理论系统、文字简练、重点突出、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注重教材的适用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重新梳理章节结构,增强教材与时政的联系。
第一,在教材中增加课程思政内容,增加党的二十大精神元素,力求在学习过程中对读者的思想
第一,在教材中增加课程思政内容,增加党的二十大精神元素,力求在学习过程中对读者的思想
- 封面
- 版权
- 第3版前言
- 目录
-
第1章 总论
-
学习目标
-
思维导图
-
导入案例
-
1.1 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
1.1.1 统计的含义
-
1.1.2 统计的起源与发展
-
1.1.3 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
-
1.2 统计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及特点
-
1.2.1 统计学的性质
-
1.2.2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
1.2.3 统计学的特点
-
-
1.3 统计的作用、任务及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1.3.1 统计的作用
-
1.3.2 统计的任务
-
1.3.3 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
1.4 统计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工作过程
-
1.4.1 统计的基本研究方法
-
1.4.2 统计的工作过程
-
-
1.5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
1.5.1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
1.5.2 标志与统计指标
-
1.5.3 变异和变量
-
-
-
第2章 统计设计
-
学习目标
-
思维导图
-
导入案例
-
2.1 统计设计概述
-
2.1.1 统计设计的概念和作用
-
2.1.2 统计设计的种类
-
2.1.3 统计设计的内容
-
-
2.2 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
-
2.2.1 统计指标体系
-
2.2.2 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内容
-
-
-
第3章 统计调查
-
学习目标
-
思维导图
-
导入案例
-
3.1 统计调查概述
-
3.1.1 统计调查的概念、意义和任务
-
3.1.2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
3.1.3 统计调查的种类
-
-
3.2 统计调查方案
-
3.2.1 明确调查目的
-
3.2.2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
3.2.3 拟定调查项目,制订调查表
-
3.2.4 确定调查时间
-
3.2.5 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
3.2.6 编写填表说明
-
-
3.3 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
3.3.1 统计报表
-
3.3.2 普查
-
3.3.3 重点调查
-
3.3.4 抽样调查
-
3.3.5 典型调查
-
-
3.4 调查问卷
-
3.4.1 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求
-
3.4.2 调查问卷的设计程序
-
3.4.3 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
-
-
-
第4章 统计整理
-
学习目标
-
思维导图
-
导入案例
-
4.1 统计整理概述
-
4.1.1 统计整理的概念与意义
-
4.1.2 统计整理的步骤
-
-
4.2 统计分组
-
4.2.1 统计分组的概念与作用
-
4.2.2 统计分组的种类
-
4.2.3 分组标志的选择
-
4.2.4 统计分组的方法
-
4.2.5 统计资料的汇总
-
-
4.3 分配数列
-
4.3.1 分配数列的概念与种类
-
4.3.2 变量数列的种类
-
4.3.3 变量数列的编制
-
4.3.4 次数分布特征
-
-
4.4 统计表与统计图
-
4.4.1 统计表
-
4.4.2 统计图
-
-
-
第5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
学习目标
-
思维导图
-
导入案例
-
5.1 总量指标
-
5.1.1 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
5.1.2 总量指标的种类
-
5.1.3 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
5.1.4 计算和应用总量指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
5.2 相对指标
-
5.2.1 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
5.2.2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
5.2.3 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
5.2.4 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
-
-
第6章 平均指标
-
学习目标
-
思维导图
-
导入案例
-
6.1 平均指标概述
-
6.1.1 平均指标的概念和特点
-
6.1.2 平均指标的作用
-
6.1.3 平均指标的种类
-
-
6.2 算术平均数
-
6.2.1 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
-
6.2.2 简单算术平均数
-
6.2.3 加权算术平均数
-
6.2.4 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
-
6.2.5 算术平均数的简捷算法
-
-
6.3 调和平均数
-
6.3.1 简单调和平均数
-
6.3.2 加权调和平均数
-
6.3.3 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平均数的计算
-
-
6.4 几何平均数
-
6.4.1 简单几何平均数
-
6.4.2 加权几何平均数
-
-
6.5 众数和中位数
-
6.5.1 众数
-
6.5.2 中位数
-
-
6.6 各种平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
6.6.1 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
6.6.2 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之间的关系
-
-
6.7 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
-
第7章 标志变异指标
-
学习目标
-
思维导图
-
导入案例
-
7.1 标志变异指标概述
-
7.1.1 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
7.1.2 标志变异指标的种类
-
-
7.2 全距和平均差
-
7.2.1 全距
-
7.2.2 平均差
-
-
7.3 标准差和标志变动系数
-
7.3.1 标准差
-
7.3.2 交替标志的标准差
-
7.3.3 标志变动系数
-
-
-
第8章 时间数列
-
学习目标
-
思维导图
-
导入案例
-
8.1 时间数列概述
-
8.1.1 时间数列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
8.1.2 时间数列的种类
-
8.1.3 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
-
8.2 时间数列水平指标
-
8.2.1 发展水平
-
8.2.2 平均发展水平
-
8.2.3 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
-
-
8.3 时间数列速度指标
-
8.3.1 发展速度
-
8.3.2 增长速度
-
8.3.3 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
8.3.4 增长1%的绝对量
-
-
8.4 长期趋势的测定
-
8.4.1 长期趋势测定的意义
-
8.4.2 长期趋势测定的方法
-
-
8.5 季节变动的测定
-
8.5.1 季节变动及其测定的目的
-
8.5.2 季节变动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
8.5.3 循环变动分析
-
-
-
第9章 统计指数
-
学习目标
-
思维导图
-
导入案例
-
9.1 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
9.1.1 统计指数的概念
-
9.1.2 统计指数的作用
-
9.1.3 统计指数的分类
-
-
9.2 总指数
-
9.2.1 综合指数的概念
-
9.2.2 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
-
9.3 平均数指数
-
9.3.1 平均数指数的概念
-
9.3.2 平均数指数的基本形式
-
-
9.4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
9.4.1 指数体系
-
9.4.2 因素分析
-
-
9.5 平均指标指数
-
9.5.1 平均指标指数的概念
-
9.5.2 平均指标指数体系的因素分析
-
-
-
第10章 抽样调查
-
学习目标
-
思维导图
-
导入案例
-
10.1 抽样调查概述
-
10.1.1 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
10.1.2 抽样调查的作用
-
10.1.3 抽样估计的一般原理
-
-
10.2 抽样调查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
10.2.1 全及总体和抽样总体
-
10.2.2 全及指标和抽样指标
-
10.2.3 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
-
-
10.3 抽样误差和抽样估计
-
10.3.1 抽样误差
-
10.3.2 抽样平均误差
-
10.3.3 抽样极限误差
-
10.3.4 抽样误差的概率度
-
10.3.5 抽样估计
-
-
10.4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
10.4.1 简单随机抽样
-
10.4.2 类型抽样
-
10.4.3 等距抽样
-
10.4.4 整群抽样
-
-
10.5 必要样本容量的确定和总体总量指标的推算
-
10.5.1 必要样本容量的确定
-
10.5.2 总体总量指标的推算
-
-
-
第11章 相关分析
-
学习目标
-
思维导图
-
导入案例
-
11.1 相关分析概述
-
11.1.1 相关关系的概念
-
11.1.2 相关关系的种类
-
11.1.3 相关分析的内容
-
-
11.2 直线相关关系的测定
-
11.2.1 相关表
-
11.2.2 相关图
-
11.2.3 相关系数
-
-
11.3 回归分析
-
11.3.1 回归分析的概念及与相关分析的关系
-
11.3.2 简单直线回归分析
-
11.3.3 估计标准误差
-
11.3.4 估计标准误差和相关系数的关系
-
-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