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圖解行為改變技術(含正向行為介入與支持)

出版日期
2024/06/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93071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一讀就懂的行改技術入門知識
●文字敘述淺顯易懂、觀念完整
●圖表形式快速理解、加深記憶

  行為改變技術(Behavior Modification, BM)含正向行為介入與支持(PBIS)在各行各業運用的相當普遍且有效。坊間有關行為改變技術的書籍,多以「文字描述」其理論與實用技巧作為主要的呈現方式。本書則以有別於傳統習慣的方式,兼而採取「圖文並呈」的表現方式,主要目標在於讓抽象的、概念性之所有行為改變技術範圍,包含理論基礎、實用行為原理、問題行為的功能性評量、PBIS及評估個案行為的科學方法等,以「簡潔、易懂、專門」的方式,使得各領域的應用者更易於閱讀和接受。
  如果想要瞭解人類行為改變之堂奧,本書的內容與呈現方式將會是您難得的選擇。
  • 作者的話
  • 理論基礎篇
    • 第1章 行為改變技術的基本概念
      • UNIT 1-1 行為改變技術的涵義
      • UNIT 1-2 行為改變技術的特性
      • UNIT 1-3 行為改變技術的未來挑戰
      • UNIT 1-4 行為改變技術的應用
      • UNIT 1-5 行為改變技術的基本假定
      • UNIT 1-6 行為改變技術運作的基本法則
    • 第2章 行為改變技術的理論基礎
      • UNIT 2-1 行為學習論——古典制約作用(學習取決於訊號和關聯)
      • UNIT 2-2 古典制約作用的一般現象
      • UNIT 2-3 行為學習論——操作制約作用(學習取決於行為後果)
      • UNIT 2-4 操作制約作用的一般現象
      • UNIT 2-5 操作制約作用中的延伸運用  生理回饋
      • UNIT 2-6 行為學習論——社會學習論( 學習取決於觀察與模仿)
      • UNIT 2-7 社會學習論的要義
      • UNIT 2-8 認知學習
      • UNIT 2-9 認知行為改變論
  • 基本行為原理篇
    • 第3章 增進適當行為的技巧
      • UNIT 3-1 增強的意義與增強物的類型
      • UNIT 3-2 一般增強原則
      • UNIT 3-3 IFEED-AV增強原則
      • UNIT 3-4 運用次級增強物來增進行為
      • UNIT 3-5 運用次級增強物增進適當行為的範例
      • UNIT 3-6 運用行為契約來增進行為
      • UNIT 3-7 增強效果的影響因素——行為後效、增強的延宕、強度及品質
      • UNIT 3-8 增強效果的影響因素——增強時制
      • UNIT 3-9 增強不同行為層面與同時發生的增強時制
      • UNIT 3-10 增強原理的負面範例
    • 第4章 降低或消除不適當行為的技巧
      • UNIT 4-1 區分性增強——DRL和DRO
      • UNIT 4-2 區別性增強——DRA、DRI優點及注意要點
      • UNIT 4-3 消弱
      • UNIT 4-4 反應代價
      • UNIT 4-5 運用隔離——涵義與類型
      • UNIT 4-6 運用隔離——建立步驟與注意因素
      • UNIT 4-7 斥責(指責、口頭懲罰)
      • UNIT 4-8 過度矯正
      • UNIT 4-9 體罰
      • UNIT 4-10 處罰效果
      • UNIT 4-11 運用處罰的要點與副作用
    • 第5章 教導新行為的技巧
      • UNIT 5-1 逐步養成或行為塑造
      • UNIT 5-2 促進與淡化或褪除
      • UNIT 5-3 連鎖涵義與連鎖的方法
      • UNIT 5-4 連鎖——圖片促進、注意要項與訓練原則
      • UNIT 5-5 模仿
      • UNIT 5-6 四段式行為技巧訓練法
      • UNIT 5-7 BTS法——與行為功能分析、團體運用及實施建議
    • 第6章 維持行為的技巧
      • UNIT 6-1 延宕增強與間歇性增強
      • UNIT 6-2 逐漸褪除或淡化行為後果
      • UNIT 6-3 轉換為自然增強物與發展同儕支持
      • UNIT 6-4 行為的類化
      • UNIT 6-5 自我管理——涵義與種類
      • UNIT 6-6 自我管理——重新建構控制行為的前提事件
      • UNIT 6-7 自我管理——實施步驟與臨床問題
    • 第7章 認知本位的行為改變技巧
      • UNIT 7-1 想像本位暴露法——系統減敏感法和洪水法
      • UNIT 7-2 想像本位暴露法——內隱制約技巧
      • UNIT 7-3 自我教導訓練——涵義、基本假定和正向內言設計
      • UNIT 7-4 自我教導訓練——實施步驟與注意要點
      • UNIT 7-5 理情治療法——非理性思考形式和運作
      • UNIT 7-6 理情治療法——基本練習步驟與成效
      • UNIT 7-7 認知治療——涵義、認知錯誤形式和過程
      • UNIT 7-8 認知治療——介入和成效
      • UNIT 7-9 壓力免疫訓練
      • UNIT 7-10 問題解決訓練
      • UNIT 7-11 模仿(示範)訓練——基礎與階段
      • UNIT 7-12 模仿(示範)訓練——本質和運用
  • 行為功能評量及正向行為介入與支持篇
    • 第8章 功能性評量與正向行為介入與支持計畫
      • UNIT 8-1 功能性評量的涵義與實施理由
      • UNIT 8-2 功能性評量的實施方法
      • UNIT 8-3 問題行為的功能形式、內涵與策略
      • UNIT 8-4 功能性評量策略——面談表
      • UNIT 8-5 功能性評量策略——直接觀察表
      • UNIT 8-6 功能性評量策略——功能性分析及其實施原則
      • UNIT 8-7 功能性評量策略——功能性分析實施應考量的課題
      • UNIT 8-8 建立正向行為介入與支持——考量要素與選擇介入程序
      • UNIT 8-9 建立正向行為介入與支持——建構等值性行為模式
  • 個案行為研究篇
    • 第9章 評估行為改變的科學方法
      • UNIT 9-1 評估行為改變的要項——目標行為、評估行為的特性和策略
      • UNIT 9-2 評估行為改變的要項——行為記錄方法、效度與信度
      • UNIT 9-3 倒返實驗設計
      • UNIT 9-4 逐變標準實驗設計
      • UNIT 9-5 多基準線實驗設計
      • UNIT 9-6 多重處理實驗設計
      • UNIT 9-7 交替處理設計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