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注力協定:史丹佛教授教你消除逃避心理,自然而然變專注
分心,是想要逃離正在做的事。
鎖定觸發行為的動機,
拔除分心源頭、打造高績效空間,
用10%時間的專注,換取90%時間的悠哉。
◎亞馬遜商業領導類年度最佳書籍TOP 20
◎亞馬遜 ★★★★★ Top 1暢銷書
◎《原子習慣》、《Deep Work深度工作力》、《隱性潛能》等重量級作者一致推薦
◎《原子習慣》作者詹姆斯.克利爾:「本書提供了架構,讓你獲得成功所需的專注力。」
▌為什麼需要再讀一本專注力的書?
因為這有可能是最後一本。 ▌
分心的人有可能變專注?
肉食者要變成素食者很難,不過,一旦將自己定位成「素食主義者」,不吃肉就變成理所當然,這便是身分協定的威力。本書中共有3種協定來鞏固我們珍貴的專注力。
作者尼爾.艾歐的前作《鉤癮效應》探討如何打造熱銷商品,已成為矽谷新創公司人手一冊的寶典。有感於生活充斥著愈來愈多導致分心的產品與誘因,我們愈來愈傾向於獲得即時的滿足,因此他決定站在普羅大眾的立場,研究如何在嘈雜的生活中保有專注力。
他發現,阻斷外在誘因(如關閉手機通知)只能治標,我們很快便會開始尋找其他的分心替代選項。唯有從內在誘因著手,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
▌4步驟,從分心到心無旁騖 ▌
✦ 認清分心源自擺脫不適感的心理欲望
我們的行為動機,10%源自追求享樂,90%源自逃離不適感。分心,往往是因為眼前任務讓我們產生棘手、無趣等負面感受,因而想要逃離。忽視內在因素、一味斷絕外在的分心誘因,正是我們反覆徒勞的主因。
在鎖定分心的真正根源後,作者提供了10分鐘原則、重新定義任務等方法,幫助我們有效排解分心的衝動。
✦ 規劃時間做你想要做的事
我們永遠都在為不適感尋求即時解藥,為這股衝動規劃一段發洩時間。打電玩這類被視為分心的行為,只要是在規劃的時間內進行,就不會打亂我們做真正重要的事。
在工作分身乏術之際,最珍貴的人事物經常受忽視,只能分配到我們的殘餘時間,而親密關係就是這麼被「餓死」的。將你與珍視人事物的相處訂為行事曆上的例行公事,就能免於憂心人際惡化,並專注在眼前的任務上。
✦ 檢視並排除多餘的外在誘因
進行中的任務若是被外在誘因打斷,等我們再度回到正軌,就必須加速以彌補浪費掉的時間,壓力和挫折感於是產生。作者提出一系列實作法,幫助我們阻斷外部干擾。
✦ 運用3種協定,維持一貫的專注力
預先承諾,就像是用提撥退休金來預防我們又老又窮,是防止分心的最後一道堅強防線。預先承諾共有3種協定(費力、代價、身分),可以由內而外為我們重塑不易分心的體質。
.費力協定:躲在螢幕後頭,為我們避掉了分心所需承受的社會壓力,透過專注力工具、和朋友互相監督等方式,可以大幅增加分心的阻力。
.代價協定:比起追求收益,研究顯示我們有更高的動力去迴避損失。運用金錢作為賭注,替你的分心標上一個會令你心痛的價格,可以增強你對分心的抗體。
.身分協定:預先改變自我認同的設定,專注就會像是素食者不吃肉、穆斯林不飲酒、猶太教徒不吃豬肉等一樣自然。從今天起,把自己定位成「心無旁騖者」,並透過固定儀式來強化自我認同。
各界行家不二心推薦
瓦基|「閱讀前哨站」站長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張修修|自我成長型 YouTuber
許景泰|SmartM大大學院創辦人
楊士範|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內容長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蔡宇哲|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哇賽心理學總編輯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
閱部客|知名說書YouTuber
蔡淇華|作家、台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以上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 佳評如潮
- 從《鉤癮效應》到《專注力協定》
- 第一章 你有什麼超能力?
- 第二章 變得心無旁騖
- 第一部 管理內在誘因
- 第三章 驅動我們的,到底是什麼?
- 第四章 時間管理就是痛苦管理
- 第五章 從內在開始處理分心
- 第六章 內在誘因的重新構思
- 第七章 任務的重新構思
- 第八章 性情的重新構思
- 第二部 替具有引力的事騰出時間
- 第九章 把你的價值觀換算成時間
- 第十章 控制你所投入的,而非所產出的
- 第十一章 替重要的人際關係安排時間
- 第十二章 工作時,跟你的利害關係人保持同步
- 第三部 對付外在誘因,把它駭回去
- 第十三章 問出關鍵問題
- 第十四章 對付工作中的干擾,駭回去那些打斷我們工作的事情
- 第十五章 對付電子郵件,把它駭回去
- 第十六章 對付聊天群組,把它駭回去
- 第十七章 對付會議,把它駭回去
- 第十八章 對付你的手機,把它駭回去
- 第十九章 對付你的桌面,把它駭回去
- 第二十章 對付線上文章,把它們駭回去
- 第二十一章 對付動態消息,把它們駭回去
- 第四部 用協定來預防分心
- 第二十二章 預先承諾的力量
- 第二十三章 用費力協定來預防分心
- 第二十四章 用代價協定來預防分心
- 第二十五章 用身分協定來預防分心
- 第五部 如何讓你的職場變得心無旁騖
- 第二十六章 分心是失調的徵兆
- 第二十七章 修正分心行為,這是對企業文化的一種測試
- 第二十八章 心無旁騖的職場
- 第六部 要如何培養出心無旁騖的孩子
- 第二十九章 避免使用方便的藉口
- 第三十章 理解他們的內在誘因
- 第三十一章 一起替具有引力的事情騰出時間
- 第三十二章 協助他們處理外在誘因
- 第三十三章 教導他們建立自己的協定
- 第七部 要如何擁有一段心無旁騖的關係
- 第三十四章 在朋友之間散播社會抗體
- 第三十五章 成為一個心無旁騖的情人
- 附錄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