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年輕人為什麼安靜離職?:停止淺層對話、降低內心攻防、提升有效回饋,成為共同成長的最強團隊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0/0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44283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過度鼓勵帶來反效果,安慰太多加深打擊?!
為何你好意的體貼
竟加劇了彼此內心攻防?

【日本書市大好評】上市急再版!
東大客座教授第一線揭露年輕工作人真心話,
活用1on1修復職場代溝×思想落差
近年激增‧「毫無徵兆辭職」和「像離職一樣工作」的人的
實用處方箋!

若團隊夥伴有此現象,
你們的一對一溝通急需進化!
◆會議上覺得對方已理解,然而日常工作看不出有特別改變
◆會後感覺雙方關係變融洽,但再次談話對方態度卻跟以前一樣

★ 毫無徵兆就下線!職場年輕人為何消極工作?
「笑著一對一會議隔天就收到離職信,嚇了我一跳!」
「我還以為跟那個新人之間已有相當程度的理解了……」
「看上去很優秀,但好像又只會聽命行事……」

一言不合就離職的年輕人、及格就好不求多的年輕人、不接管理職只求平穩的年輕人……近年來,這樣的工作人正頻繁地在職場上出現。
這些人日常工作給人的印象常常是——雖然不特別顯眼,但很直率、很優秀、對於事物的理解也快,幾乎沒有人知道他在工作上遭遇什麼困難,或者對何事抱有不滿。然而,他們卻並不如表面那般地平靜和耐受,只是寧可保持著靜音模式,默默地選擇「安靜離職」。
若有不滿,為什麼在一對一會議上不說出來?為什麼向主管說沒事,卻又轉身就逃?究竟現在的年輕上班族,是怎麼想的呢?

★ 「好孩子症候群」優等生們,不為人知的真實想法
位於教育第一線、接觸無數大學新鮮人的金間大介教授,也收到了許多來自工作現場主管、人事單位工作者對於現今年輕人的疑惑與諮詢。這些真心對待年輕下屬卻得不到回應的主管,一頭霧水、不知所以然。
為此,金間教授蒐羅了諸多研究資料,並實地進行了教學現場、職場人士的調查,在本書中分析種種數據與年輕人們的真實回饋,揭露那些態度良好、能謹慎做出必要回應,但絕對不會表達真實感受,不願太顯眼、只求隱藏在人群當中——被他稱為「好孩子症候群」的年輕人們的真實性情和視角。
在書中,金間教授本著「站在年輕人的立場說話」的決心,披露了這些年輕人們在職場上所期待的、討厭的、害怕的人事物。從他們最喜歡的上司類型、逃避承擔的理由、自我矛盾的背後原因等,進而理解其需求和想法,並且找出能讓彼此都感到愉快的相處之道。

年輕人大解密!先傾聽理解,後有效回饋——
‧好想離職4關鍵:主管們,你有想過「公司能為自己做些什麼」嗎?
‧理想上司6特質:等一下!「像朋友的上司」已經不受歡迎了!?
‧遊戲回饋5原則:仿效RPG,勇者今天也來解個成就嗎?

★ 修復隱形裂痕,從互相理解開始的職場活化術
泡沫世代、就業冰河世代、輕鬆世代、悟世代、Z世代…現今的職場上,許多不同世代的人身處於同一個工作場所。成長於不同背景和環境的人們,不論思考方式和價值觀都自然會有所不同。
究竟該如何彌合這種「代溝」和「溝通差距」呢?
為了在更了解職場年輕人的行為思想原理與職場想像之後,能夠有實際適用於改善職場溝通的方法,金間教授以一對一會議(1on1)為武器貫穿全書,從其歷史、課題、實行技巧和經驗數據等一一分析,針對「代際溝通問題」提出實際可行的互動辦法和建議要點。
對於想要了解當今職場年輕人的管理者、與員工溝通遇瓶頸的主管前輩,或想防止人才跳槽的人力資源專家來說,這是一本非讀不可的書。它是改變「互不理解職場」的一劑良方。一起來深度挖掘,乍看之下彷彿老實好孩子的職場年輕人「不為人知的真實想法」吧!

拉近上下距離,本書三大核心重點——
① 比起技巧、更重心意!上司、前輩的溝通課題
② 期許為何變成了壓力?徹底地以年輕人視角來說話
③ 可以的話,誰不想好好相處?讓彼此愉快且積極共好的秘訣

【本書特色】
★ 好想離職4關鍵×理想上司6特質×遊戲回饋5原則,東大客座教授第一線揭露職場年輕人真心話
★ 活用1on1修復世代溝通障礙與隱形裂痕,從了解人心開始的上下溝通技巧。
★ 【日本書市大好評】與「沒商量就辭職」和「工作得像辭職一樣」人才和平共處的現實處方箋!

【接軌新世代,金句搶先看】
◆一對一會議上,「回饋」的必要性高於管理。
◆教導是為了打造「基礎」,輔導是為了形成「獨特性」。
◆技巧也好技術也罷,事實上若是使用者沒有用心的話,也發揮不出什麼威力來。
◆只要談到溝通,那對象就是人。
◆成長的時代與環境不同的話,思考方式當然也不同。
◆無論部下如何地優秀,上司的存在意義也不會消失。
◆無論是什麼樣的關係或立場,都要重視心理安全感,建立起鼓勵開放且直率的對話環境。
◆對於現今的年輕人們來說,進行大量的表面溝通、表現得很友善,與能夠真實地說些什麼話完全是不同的兩回事。
◆一對一裡的對手其實是人的心。不可能立刻能有結果,要做好長途旅行的準備。
◆如果有答案或手冊做為範本,那逃往平行世界的「患有好孩子症候群的年輕人們」就會增加。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及譯者簡介
  • 序章 在「笑著一對一會議」次週辭職的年輕人
    • 突如其來,辭職代理服務業者的聯絡
    • 記掛在心的「一對一會議的不協調感」
    • 約定般的「一對一鬧劇」
    • 於是,與範本的戰爭開始了
    • 「好孩子症候群」的超厚障壁
    • 「以為瞭解了」,卻產生誤解
    • 本書是「與年輕人一對一前要看的書」
    • 本書的三個特徵
      • 本書的特徵①貼近上司或前輩的課題
      • 本書的特徵②徹底以年輕人的視角來說話
      • 本書的特徵③讓我們盡可能愉快且認真地積極向前
  • CONTENTS
  • Part 1 「一對一之前」應該知道的事
    • 第一章 日本企業追求一對一的原因
      • 一對一會在成為「短暫熱潮」後結束嗎?
      • 「新冠肺炎與一對一」的相關性?
      • 「回饋」的必要性高於管理
      • 無論部下多優秀,上司的存在意義也不會消失
    • 第二章 容易被忽視的「一對一課題」
      • 一對一的基本原則與四種模式
      • 關於一對一目的「常有的誤解」
      • 目的已變,「本末倒置的一對一」
      • 一對一課題的「十個視角」
      • 別期待一對一立即帶來效果
    • 第三章 一對一所需要的技能
      • 「輔導」與「諮詢」是專業人士的世界
      • 輔導的必要「四觀點」
      • 在「無正解時代」更能發揮效用的一對一
      • 輔導的「七個課題」
      • 「輔導」與「一對一」的決定性差異
    • 第四章 關於一對一,「年輕人的真實心聲」
      • 透過「傾聽101」分析年輕人才
      • 一對一難度確認表
      • 年輕人的一對一「六類型」
      • 與三種類型年輕人的一對一:應有認識與應對方法
  • Part 2 為什麼年輕人突然辭職了?
    • 第五章 使用離職代理服務的年輕人們
      • 為什麼,年輕人什麼都沒說就離職?
      • 來自所期待職員的辭職悲劇
      • 高自覺的人們創造出的計劃陷阱
      • 使用「辭職代理服務」的三個好處
      • 辭職代理服務受到年輕人歡迎的理由
      • 逐漸普遍的年輕一輩指導者制度
      • 害怕後輩比自己優秀的前輩們
    • 第六章 認為「在其他公司就行不通了」的年輕人心理
      • 上司、前輩、工作都太好了,好到我想辭職
      • 現在的年輕人,竟然這麼熱衷工作?
      • 年輕人的離職率真的在增加中嗎?
      • 有多少年輕人覺得如今的職場「溫吞」呢?
      • (讓人覺得)自覺性高的年輕人
      • 「自覺性高=優秀」、「好孩子症候群=普通」的誤解
      • 認為「在其他公司裡不適用」的深層心理
      • 公司是「應該能讓自己有所成長的地方」
    • 第七章 日本與美國的「安靜離職」
      • 什麼是「安靜離職」?
      • 伊隆.馬斯克「奮鬥文化」的反彈
      • 已經滿是「安靜離職者」的日本
      • 「不工作的大叔」對年輕人的影響
      • 現今年輕人想從公司辭職的四個原因
      • 詢問「推薦資格」年輕人的真正用意
      • 年輕人追求的「快速技能」是什麼?
      • 在工作上或公司裡,尋求獲得「快速技能」的機會
      • 帶著矛盾活著的年輕人們
    • 第八章 「無論如何都要尋找正確答案的年輕人」的實際樣貌
      • 尋求正確答案的年輕人所畏懼的事物
      • 「好孩子症候群」年輕人們採取的「最適當策略」
      • 「好孩子症候群」與「消極」年輕人之不同
      • 「獨一無二量產型號」的自我矛盾
      • 「集章活動化」的求職實習
      • 想要知道職場是否「氣氛良好」
      • 大家都參加五次,所以我也要參加五次
      • 招募人才從「數量」轉向「品質」
    • 第九章 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理想上司」是什麼模樣?
      • 受二十歲世代歡迎的「能給出具體建議的上司」
      • 「執著工作成果」的上司不受歡迎
      • 會為了部下動起來的上司、前輩人氣上升
      • 不崇拜「對工作結果抱持熱忱的上司」了!?
      • 要以「朋友般的上司」為目標嗎?
    • 第十章 範本化的公司內部新進員工培訓
      • 以所有年齡層為對象的外部培訓「目標」
      • 結果與預期相符的「為了培訓的培訓」
      • 以平安結束為目的的「嘗試&成功型培訓」
      • 以真正學習為目標的「嘗試&錯誤型培訓」
      • 在高負擔培訓中也能提升成果的資深職員們
      • 人事部門面對的「新進職員培訓衝突」
      • 一對一是為了前輩職員而存在的
      • 煩惱自己「好孩子症候群化」的人們
  • Part 3 為了此後也能與年輕人們共同前進
    • 第十一章 為了上司、前輩所寫的「回饋入門」
      • 就像「沒有出現一個壞人」的戲劇
      • 上司或前輩應最優先鍛鍊的技能
      • 理想中的回饋是「遊戲」與「計步器」
      • 回饋的理論性補強(心流理論篇)
      • 回饋的理論性補強(內在報酬篇)
      • 把回饋理論「實際應用到社會」
      • 最推薦的回饋案例(年輕人請不要看)
    • 終章 對上司、前輩世代的五大建議
      • 年輕人「假裝獨立」的理性原因
      • 「誘導人們的心情」是傲慢的
      • 許多人陷入對於「傾聽」的誤解
      • 提案①:「傾聽」的建議與三要點
      • 「真誠地談論自己」能夠打開對方的心
      • 提案②:有時候要談談熱情與努力的必要性
      • 提案③:重新檢視過去不合理的態度與勇氣
      • 提案④:讓他們看見「在泥濘中前進的模樣」
      • 飲酒交流發揮出真正價值的時刻
      • 「最可怕的上司」是什麼樣子?
      • 提案⑤:別再當「合格上司」了
      • 對上司或前輩來說,一對一是「未知的領域」
      • 一對一現場,正是上司或前輩要學習的地方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