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內容簡介】本書是2024年第十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人間禪詩、人間佛教散文二類得獎作品的合集,皆收錄前三獎及五篇佳作。 人間禪詩首獎〈安靜的力量〉巧妙地從一些日常、細小、平凡的物件,深入觀察思考,進而聯想人生,點出佛理。貳獎〈梅花菩薩〉以寒梅、木魚喻眾生,透過僧人掃地,掃除一切煩惱塵埃,兼顧佛性與人性。叁獎〈茶席〉擺茶席,如擺山水,如擺人生體會,從茶起興,對杯具、茶葉特性、品茗、茶色等相關物事的描述,扣合心境,物人互涉,散發哲理。佳作〈學長說〉、〈睡前倒立〉、〈樹本佛號〉、〈浮標.浮木.浮舟.浮島〉、〈聽雨:在人生的黃昏〉,斟酌於詩禪之間,出入於隱顯之際,皆具啟發性。 人間佛教散文首獎〈草木本無意〉由拔草破題,也破除妄念,翻轉敘寫草之用、草之韌、草之美,映照自己的傲慢與無知,有無限的啟示。貳獎〈裝籠〉以一對兄弟迥然不同的成長歷程,家庭成員彼此溝通障礙,反思人類在面對抉擇時的脆弱和無可跨越的疏離感。叁獎〈掃地僧「吱嘎」〉刻劃一位小僧沉默寡言,勤奮認真,對應一位有著神奇傳說的四十餘歲失智僧人。鏡照多方,畫面感十足。佳作〈灰澹的繽紛的,生或死〉、〈不著花〉、〈玉佛的哭泣〉、〈頂樓之鴿〉、〈雪山調〉等,題材寬廣,視角不同,風格各異,皆有可觀者焉。 作者簡介人間禪詩首獎蔡馨慧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書記學歷——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經歷—— ‧二○一八年獲磺溪文學獎新詩組優選 ‧二○二二年獲浯島文學獎新詩組優等獎 ‧二○二三年獲菊島文學獎現代詩首獎貳獎王怡仁華舞伴金銀工工作室創藝總監學歷—— 國立臺北商專附設空中商專企管科經歷—— ‧二○六年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 ‧二○九年曾獲菊島文學獎現代詩首獎 ‧二○一七年獲打狗鳳邑文學獎高雄獎與新詩首獎叁獎林世明退休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經歷—— 教育工作者、語文競賽評審、旅遊書寫佳作黃木擇伊甸基金會高專兼組長學歷—— 輔仁大學非營利組織管理碩士學位學程經歷—— ‧二○二四年金車新詩獎入圍 ‧二○二三年獲南投縣玉山文學獎首獎 ‧二○二三年獲桃園鍾肇政文學獎特優佳作邱逸華桃園市立楊梅高級中學教師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國立清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經歷—— ‧二○二二、二○二四年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項目優選 ‧二○二三年獲磺溪文學獎新詩類磺溪獎 ‧二○二四年獲磺溪文學獎新詩類優選佳作語凡 Dua Land Pte Ltd/ Accountant會計師學歷—— 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會計專業經歷—— ‧二○二二年獲新加坡文學獎 ‧二○二四年獲臺灣「時報文學獎」新詩二獎 ‧曾獲第二屆陳贊一博士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創作獎(二○二二—二○二三) 佳作美緣退休學歷—— 彰化正德高級商工職業學校經歷—— 二○二二年獲桃園鍾肇政文學獎現代詩潛力獎佳作吳錫和新北市政府殯葬管理處課員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經歷—— ‧一九九一年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類第一名 ‧一九九二年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人間佛教散文首獎鄭麗卿寫作者學歷——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經歷—— ‧二○○九年獲臺北縣文學獎散文類首獎 ‧二○一○年獲時報文學獎小品文類優選 ‧二○二三年獲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類貳獎賴俊儒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助理教授學歷—— 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博士經歷—— ‧二○二一年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二獎 ‧二○二三年獲臺北文學獎現代詩組優選 ‧二○二四年獲打狗鳳邑文學獎高雄獎叁獎阿逴自由職業學歷—— 香港浸會大學碩士經歷—— ‧自二○一五年起為四川省藏族地區一所寺院小學組織善款購買蔬菜,為當地居民捐贈物資,籌集資金給藏族人治病就醫,相關公益事業持續至今。 ‧自二○一九年碩士畢業以來開始從事寫作,目前為全職寫作狀態;居住在四川省甘孜州德格縣馬尼干戈鎮,一個藏族小鎮,以當地居民的生活及民生狀況為題材進行系列紀實散文寫作,同時創作小說作品。目前已有一本散文集的存量,以及兩部長篇小說,數部中短篇小說。 佳作張耀仁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副教授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博士經歷—— ‧二○一一年獲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佳作 ‧二○一七年獲臺北文學獎短篇小說優等獎 ‧二○二三年獲後山文學獎短篇小說第二名佳作李詩云自由業學歷—— 崇德學院經歷—— 半生荒唐,一生漂泊,十年前忝得若干文學獎項虛名佳作沈志敏自由職業者學歷—— 上海市普陀區業餘大學經歷—— ‧二○○○年,中篇小說〈變色湖〉獲中國文聯「盤房杯世界華文小說優秀獎」。 ‧二○○七年,第一部長篇小說《動感寶藏》( 上海人民出版社) 獲得臺灣僑聯華文著述獎小說類第一名。 ‧二○一一年,散文〈街對面的小屋〉獲首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人間佛教散文佳作獎。 佳作劉虛壹貝勒工作室學歷——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學位候選人經歷—— ‧二○二二年獲吳濁流文學獎短篇小說組佳作 ‧二○二三年獲苗栗縣夢花文學獎短篇小說優選 ‧二○二四年獲桃城文學獎短篇小說第三名佳作呂政達自由作家學歷——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博士生經歷—— ‧二○○八年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組首獎 ‧二○一六年獲臺北文學獎散文組首獎 ‧二○二年獲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組優等獎 【目次】 第十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人間禪詩及人間佛教散文得獎作品集——安靜的力量總序——李瑞騰人間禪詩序——渡也禪意‧創意‧詩藝人間佛教散文序——陳克華飛向心靈的遠方人間禪詩首獎——蔡馨慧安靜的力量評審評語——渡也獲獎感言貳獎——王怡仁梅花菩薩評審評語——李進文獲獎感言叁獎——林世明茶席評審評語—— 獲獎感言佳作——黃木擇學長說評審評語——李進文獲獎感言佳作——邱逸華睡前倒立評審評語——李進文獲獎感言佳作——語凡樹本佛號評審評語——李癸雲獲獎感言佳作——美緣浮標.浮木.浮舟.浮島評審評語——李進文獲獎感言佳作——吳錫和聽雨:在人生的黃昏評審評語——李癸雲獲獎感言人間佛教散文首獎——鄭麗卿草木本無意評審評語——何寄澎獲獎感言貳獎——賴俊儒裝籠評審評語——陳克華獲獎感言叁獎——阿逴掃地僧「吱嘎」 評審評語——廖玉蕙獲獎感言佳作——張耀仁灰澹的繽紛的,生或死評審評語——廖玉蕙獲獎感言佳作——李詩云不著花評審評語——何寄澎獲獎感言佳作——沈志敏玉佛的哭泣評審評語——何寄澎獲獎感言佳作——劉虛壹頂樓之鴿評審評語——陳克華獲獎感言佳作——呂政達雪山調評審評語——廖玉蕙獲獎感言總序李瑞騰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的設立,乃緣於星雲大師對文學的熱愛與期待。他曾表示,在他學佛修行與弘揚佛法的過程中,文學帶給他智慧和力量;他自己也日夜俯首為文,藉文學表達所悟之道。因為他深知文學來自作家的人生體會,存有對於理想社會不盡的探求,也必將影響讀者向上向善,走健康的人生大道。 我幾次聆聽大師談他的閱讀與寫作,感覺到他非常重視反思歷史的小說寫作以及探索現實的報導文學,而這兩種深具傳統的文類,在當代輕薄短小的社會風潮中,已日漸式微,尤其是二者的難度都高,且欠缺發表園地,我們因此建議大師以這兩種文類為主來辦文學獎;而為了擴大參與,乃加上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人間佛教散文。大師認同我們的想法,這就成了這個文學獎最初的主要內容。此外,大師來台以後,數十年間廣結文壇人士,始終以誠相待,他喜愛文學,尊敬作家,於是在創作獎之外,我們設了貢獻獎,以表彰在文學領域長期持續耕耘,且具有累積性成就的資深文學工作者。 星雲大師將其一生筆墨所得設立公益信託基金,用在廣義的文教上面。這個文學獎的經費就來自這個基金,筆墨所得用之於筆墨,何其美善的人間因緣,曾深深感動了我。至於以「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為名,意在跨越政治與區域的界限,有助推動以華文為媒介的文學。從二○一一年創辦以來,由專業人士組成的評議委員會,獲得充分的授權,堅定站在文學的立場上,以民主的實踐方式運作,進行得相當順利。我們通常會在年初開會檢討去年辦理情況,也針對本年度相關作業進行討論,除了排定時程,更會針對如何辦好文學獎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廣泛討論,特別是評審和宣傳問題。 二○一七年,我們在充分討論之後決定增設「人間禪詩」獎項。詩旨在抒情言志,禪則靜心思慮,以禪入詩,是詩人禪悟之所得,可以是禪理詩,也可以是修行悟道的書寫,正好和「人間佛教散文」相互輝映。幾屆下來,成績不錯,得到評審委員的讚歎。 二○一九年,評議委員決議將歷史小說分成長篇和短篇,等於是增設短篇歷史小說。說是短篇,其實是二、三萬字,辦了兩屆以後,我們信心倍增。此外,我們也設立了「長篇歷史小說寫作計畫補助專案」,每年至少補助兩個寫作計畫,增加誘因,吸引不少海內外華文作家參與。辦理五屆以來,總計補助十個寫作計畫,已有七個結案,正式出版的已有四部。 這個大型文學獎已然果實累累,每一年我們都趕在年底贈獎典禮之前出版得獎作品集;但得獎的長篇歷史小說,我們讓作者自行尋找出版的機會,盼能接受市場及讀者的考驗,提高其能見度及流通量。特別感謝歷屆評審委員的辛勞,他們在會議上熱烈討論、激辯,有讚歎,有惋惜,就只為選出好作品,讓我們感動;相關事務,如評審行政、贈獎典禮的舉辦等,則有勞信託基金同仁的細心處理;得獎作品集的出版,則有賴佛光文化的高效率,於此一併致謝。 人間禪師序禪意、創意、詩藝渡也想換個方式寫序。想透過三個重要論點的解說和分析,臚舉得獎作品為例,適時帶出作品的特色與優點,而非針對八首得獎詩作依序逐一評點。所謂三個重點,即是禪意、創意、詩藝。先談禪意。 二○一七年起,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增設「人間禪詩」獎項,主任委員李瑞騰教授在星雲獎得獎作品集總序定義了禪詩:「詩旨在抒情言志,禪則靜心思慮,以禪入詩,是詩人禪悟之所得,可以是禪理詩,也可以是修行悟道的書寫。」一般文學獎新詩獎項徵的是「詩」,和「禪詩」截然不同。禪詩基本上必須是詩,同時必須具有禪意。因此,評審委員評閱參賽詩作時,首要關注者應是作品是否具有禪意、禪機? 禪是什麼?李教授已點出要義。以下再引用一些說法,好讓讀者、參賽者參考。古往今來,對於禪的界定,眾說紛紜,或從簡界定,或從寬;有的詳說,有的簡述定義;且界說時採取的切入角度不同。有人如是說「禪意,是指清淨、簡潔、平淡的意識思惟,是一種思慮得到平靜以後得到的人生觀或者人生態度。」見解甚佳。星雲大師曾撰文論及「禪心」有四點意義,第一為你我一體的心叫做禪心。第二為有無一如的心叫做禪心。第三為包容一致的心叫做禪心。第四為普利一切的心叫做禪心。大師所言頗周詳。此四點係節錄,是星雲大師〈佛教的理念何謂禪心?〉一文之摘要。 禪的意境有深有淺,淺有淺的悟境,深有深的悟境,並非只有深的才有意義、價值。我看到得獎詩作有淺的禪意境者,如〈浮標‧浮木‧浮舟‧浮島〉;亦有深的禪意境者,如〈梅花菩薩〉、〈樹本佛號〉。每首詩創作上的考量、需要均不同,故各展現不同程度的悟境、意境,只要適可即是美好。必須強調的是,並非表達哲理的詩皆屬於禪詩。哲理不等於禪。 得獎詩作都是禪詩。有的詩從頭到尾散發禪意,〈安靜的力量〉、〈茶席〉、〈樹本佛號〉即是,禪味十足。只作片段書寫禪意者亦有之,〈學長說〉、〈浮標‧浮木‧浮舟‧浮島〉即是。不過,並非全詩皆敘述禪意者方屬優秀之作,請勿誤會。 要在一百八十二首參賽詩作中先選出入圍決審作品十六首,創意顯然是相當重要的評審條件,可說是充分必要條件。每位委員會從主題、構思、材料、語言、技巧等方面來評估作品具備創意與否?換言之,高度創意之作較能吸引委員的目光!從平常生活中睡前倒立的動作,聯想其他一些「倒」、「反」、「逆」的事、物,因「倒」而悟「道」,〈睡前倒立〉一詩構思頗富創意也。李進文委員對於此詩獨特主題思想有精闢之剖析,請參考他為此詩寫的「評語」。〈安靜的力量〉通篇所述的細微材料均平凡無奇,作者卻能善用乏「料」可陳、了無新意的小元素,表達不平凡的大禪機,反常合道,堪稱創意思惟中的創意。 在語言方面,有幾首詩出乎意外地使用平淡、簡單、淺顯的語言,如〈安靜的力量〉,此詩竟能寫出純粹的哲思與「安靜」的氛圍,「力量」超強,令委員們激賞,實乃出奇制勝的好詩!〈聽雨:在人生的黃昏〉一詩亦不例外,無怪乎李癸雲委員盛讚此詩文字「語言出奇的乾淨、簡單,竟能如此自然的轉換情景,啟動詩意,情感飽滿。……以日常用語緩緩清點自己的生命……」。一般參賽者多用濃縮、凝鍊、高密度的語言,對立面的語言反而成為一種創意,一種特色,反而引人注目,可真是奇妙的現象! 最後談詩藝。詩藝亦即詩的表達技巧,技巧包羅甚多,這裡僅談表達上露骨與晦澀的課題,也就是顯與隱的現象。我看到入圍的十六首詩存在此現象,參賽者對於「禪意」的呈現,難免不適當、不得體,導致過度顯明或隱晦的問題產生。過度顯明者,如〈睡前倒立〉結尾:「看窗外一棵無憂無慮的樹∕長成菩提」,李進文委員認為是「太普通的方便用語」,我有同感。畢竟「無憂無慮」和「菩提」皆太直白,〈樹本佛號〉第三段:「有誰一開始就知道,有什麼住在自己身體∕眼耳鼻舌都經過世間幾許劫難」亦不含蓄,所幸小疵不足為病。至於過度隱晦者,〈學長說〉末段最後兩行:「你瞧見一隻熊蜂笨拙降落∕嘮叨的蘭花」,有晦澀之嫌,不知熊蜂與蘭花各指何而言?另一問題是:如果前者指死者學長,後者喻作者自己,如此結尾只是安排兩個生動的譬喻而已,何禪意之有? 以上,針對三個值得討論的議題列舉得獎詩作為例,略加解說,給今年、明年參賽者參考。 人間佛教散文序非像心靈的遠方 —— 陳克華此次散文類的參賽作品水準都很整齊,決審過程競爭可謂激烈。縱觀此次進入決審的十七件作品,可以感受到在這網路時代,視覺感官主導著日常人類思惟的當下,仍有許多熱衷於文字的創作者在辛勤筆耕,秉持著對文學的虔誠信仰,以散文的方式將自己日常生活的感觸,生命歷程的反思,某個事件的記錄等等,化為一行行文學殿堂等級的文字,或情感澎湃,或文思細膩,或卓有洞見,或深刻動人,充分展現了當今華語世界的文學愛好者對散文文學的高度投入及精采呈現。此次參賽進入決審的作品當中,文筆秀逸者眾,技法風格各異,最難得的是題材寬廣,視角不同,讀來各有各的巧思和見地,視野與題旨,在如今坊間眾多文學獎參賽作品中,可謂是上上之選。 作品依題材大致有親情類,宗教體驗類,生活記實類,愛情類等,筆法也各擅勝場,有細密而層次分明的敍事鋪陳,也有如小說般情節跌宕起伏,曲折蜿蜒的推演;有的行文用字淡雅,樸實無華,有的活潑生動,人物立體,情節進行歷歷在目,有的更擅於運用譬喻和象徵,呈現文學的高度,有的則在行文結束前神來一筆,令人讀來不覺動容,回味無窮。由此次進入決審的作品來看,使我們對「散文」這一文類燃起更多希望和期待,相信未來在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的帶動和奬勵下,能在華語世界再創文學藝術的百年盛世,造就更多高超的文學作品可否刪,成就更多美好的文學心靈。在此恭喜得獎者筆耕有成,獲得肯定,也寄望未入選者再接再礪,不氣餒;更希望廣大讀者和作者們共同進入這一場豐美的文學饗宴。
- 總序─李瑞騰
- 人間禪詩序─渡也 禪意.創意.詩藝
- 人間佛教散文序─陳克華 飛向心靈的遠方
-
人間禪詩
-
首獎─蔡馨慧 安靜的力量
-
評審評語—渡也
-
獲獎感言
-
-
貳獎─王怡仁 梅花菩薩
-
評審評語—李進文
-
獲獎感言
-
-
叁獎─林世明 茶席
-
評審評語—李癸雲
-
獲獎感言
-
-
佳作─黃木擇 學長說
-
評審評語—李進文
-
獲獎感言
-
-
佳作─邱逸華 睡前倒立
-
評審評語—李進文
-
獲獎感言
-
-
佳作─語凡 樹本佛號
-
評審評語—李癸雲
-
獲獎感言
-
-
佳作─美緣 浮標.浮木.浮舟.浮島
-
評審評語—李進文
-
獲獎感言
-
-
佳作─吳錫和 聽雨:在人生的黃昏
-
評審評語—李癸雲
-
獲獎感言
-
-
-
人間佛教散文
-
首獎─鄭麗卿 草木本無意
-
評審評語—何寄澎
-
獲獎感言
-
-
貳獎─賴俊儒 裝籠
-
評審評語—陳克華
-
獲獎感言
-
-
叁獎─阿逴 掃地僧「吱嘎」
-
評審評語—廖玉蕙
-
獲獎感言
-
-
佳作─張耀仁 灰澹的繽紛的,生或死
-
評審評語—廖玉蕙
-
獲獎感言
-
-
佳作─李詩云 不著花
-
評審評語—何寄澎
-
獲獎感言
-
-
佳作─沈志敏 玉佛的哭泣
-
評審評語—何寄澎
-
獲獎感言
-
-
佳作─劉虛壹 頂樓之鴿
-
評審評語—陳克華
-
獲獎感言
-
-
佳作─呂政達 雪山調
-
評審評語—廖玉蕙
-
獲獎感言
-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