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194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做了一个系列演讲,旨在探讨生命的物质基础,并集结成书。一个叫沃森的年轻人看到这本书,深受启发,决定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1962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本书,就是《生命是什么》。1991年,与霍金齐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彭罗斯读到此书后说: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再读”。生命是什么?意识是什么?人是什么?人类的未来会怎样……跟随薛定谔的步伐,你将走进一个崭新而迷人的世界。
- 封面
- 序言
-
Part A 生命是什么
-
第一章|经典物理学家走近这个主题
-
第二章|遗传机制
-
1.经典物理学家那些绝非无关紧要的设想是错误的
-
2.遗传的密码本(染色体)
-
3.通过细胞分裂(有丝分裂)的个体生长
-
4.在有丝分裂中每个染色体是被复制的
-
5.染色体数减半的细胞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配子配合)
-
6.单倍体个体
-
7.减数分裂的突出性质
-
8.交换,特性的定位
-
9.基因的最大体积
-
10.小的数量
-
11.持久性
-
1.研究的一般性质和目的
-
2.统计物理学结构上的根本差别
-
3.一个朴素物理学家对这个主题的探讨
-
4.为什么原子如此之小
-
5.有机体的活动需要精确的物理学定律
-
6.物理学定律是以原子统计力学为根据的,因而只是近似的
-
7.它们的精确性是以大量原子的介入为基础的第一个例子(顺磁性)
-
8.第二个例子(布朗运动,扩散)
-
9.测量准确性的限度——第三个例子
-
10.根号n律
-
-
第三章|突变
-
1.“跳跃式”的突变——自然选择的工作场地
-
2.它们生育同样的后代,即它们是完全地遗传了下来
-
3.定位,隐性和显性
-
4.介绍一些术语
-
5.近亲繁殖的有害效应
-
6.一般的和历史的陈述
-
7.作为一种罕有事件,突变具有其必要性
-
8.X射线诱发的突变
-
9.第一定律——突变是个单一性事件
-
10.第二定律——事件的局域性
-
-
第四章|量子力学的证据
-
1.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持久性
-
2.可以用量子论来解释
-
3.量子论—不连续状态—量子跃迁
-
4.分子
-
5.分子的稳定性有赖于温度
-
6.数学的插曲
-
7.第一个改正
-
8.第二个改正
-
-
第五章|对德尔勃吕克模型的讨论和检验
-
1.遗传物质的一般图像
-
2.图像的独特性
-
3.一些传统的错误概念
-
4.物质的不同“态”
-
5.真正重要的区别
-
6.非周期性的固体
-
7.压缩在微型密码里的丰富内容
-
8.与实验事实作比较:稳定度;突变的不连续性
-
9.自然选择基因的稳定性
-
10.突变体的稳定性有时是较低的
-
11.不稳定基因受温度的影响小于稳定基因
-
12.X射线是如何诱发突变的
-
13.X射线的效率并不依赖于自发突变率
-
14.回复突变
-
-
第六章|有序,无序和熵
-
1.一个从模型得出的值得注意的普遍结论
-
2.由序导出序
-
3.生命物质避免了向平衡衰退
-
4.以“负熵”为生
-
5.熵是什么
-
6.熵的统计学意义
-
7.从环境中抽取“序”来维持组织
-
关于第六章的注
-
-
第七章|生命是以物理学定律为基础的吗
-
1.在有机体中可能有的新定律
-
2.生物学状况的评述
-
3.物理学状况的综述
-
4.明显的对比
-
5.产生序的两种方式
-
6.新原理并不违背物理学
-
7.钟的运动
-
8.钟表装置毕竟是统计学的
-
9.能斯特定理
-
10.钟摆实际上可看做在绝对零度下工作
-
11.有机体与钟表装置之间的关系
-
后记 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
-
-
Part B 意识和物质
-
第一章|意识的物质基础
-
1.问题
-
2.一个尝试性的答案
-
3.伦理观
-
-
第二章|了解未来
-
1.生物发展的死路
-
2.达尔文主义的悲观情绪
-
3.行为影响选择
-
4.伪拉马克主义
-
5.习惯和技能的遗传固定
-
6.智力进化的危险
-
-
第三章|客观性原则
-
第四章|算术悖论:意识的单一性
-
第五章|科学与宗教
-
第六章|感知的奥秘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