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聽說「逢低買進」是投資穩賺策略?
錯!最強資料科學家告訴你:
千萬別為了抄底,浪費時間在市場外觀望,
「持續買進」才是致富不敗法則!
★《原子習慣》、《致富心態》作者一致強推,
出版即登亞馬遜投資類暢銷冠軍、
BookAuthority評選2022年最佳財經書
●當資料科學家研究起股市……
「等待抄底好時機」、「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低買高賣」……投資世界充滿了豐富的詞彙、睿智的專家,提出各種穩賺策略。你是不是深感認同,全盤接受?
然而,身兼資料科學家和財富管理專家的尼克.馬朱利表示,這時候,你需要依賴數據與證據,而不是盲信與猜測。因為各種長久存在的看法並不總是對的,不適用於每個人或每種情況。
馬朱利出身普通家庭,上大學前連股票是什麼都不知道,每天擔心錢不夠用,因此對金錢產生嚴重焦慮感,讀過許許多多投資書及文章,並忠實遵循了作法,然而他對未來的恐懼絲毫沒有消失。為了解開金錢的迷團,他拿出身為數據科學家的專業分析股票市場,創辦「金錢與數據部落格」(OfDollarsAndData.com),持續發表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投資理財文章,將看來枯燥的數據化為生動又人人能懂的故事,成為財經界最有特色的部落格。
●持續買進的力量,就像原子習慣一樣強大
他分析了近百年股市數據後,得出的終極答案是:最安全可靠的賺錢方式是「持續買進」,就是這麼簡單!不需要分析公司價值,也不需要判斷是牛市還是熊市。 就像原子習慣一樣,最重要的是「持續做」。 這也就是「成本平均法 」(DCA),即使是上帝也無法擊敗成本平均法的報酬率!
馬朱利以嚴格的數據和證據挑戰已深入人心(但似是而非)的投資假設,結論常與我們的直覺相悖,讓人大感意外,例如:
‧你不該手握現金等逢低買進:
你一心等待的低點可能遲遲未來,結果市場持續上揚,錯失了多月(或更久)的複利成長,績效遠遠落後於「盡快買,經常買、持續買」。
‧不買個股,買ETF:
根據1926年至 2016 年美國股市的研究,只有4% 的個股表現優於國債(埃克森美孚、蘋果、微軟、奇異和 IBM)。你有信心選到的是 4% ,而不是96%嗎?除非你是選股高手,否則追蹤大盤指數的ETF才適合你。
‧大幅修正是買進的好機會:
你不必害怕在牛市裡一買進就下跌。數據指出,投資1920年至2020年間跌幅超過五成的時期,未來年報酬率超過25%!
‧買房是好投資嗎?:
在1972 年至2001 年間,把每月繳房貸的錢拿來投資S&P 500指數,並把股息再投資,將能賺到四倍報酬,還不包括買房的稅金、修繕等成本。如果你買房不是為了自住,租房就好。
‧FIRE(財務獨立、早早退休)是辦得到的,但是你不一定要FIRE:
沒錯!4% 法則(退休的儲蓄是退休後第一年的預期支出的25 倍)就可以退休,而且研究指出你每年會越花越少,但是你最該想清楚的,不工作,生活裡能找得到哪些意義、維持哪些關係。
《持續買進》針對根深柢固的投資迷思一一破解,包含股票、債券、房地產、儲蓄、卡債、退休帳戶……,立論嚴謹、有理有據,難能可貴地把實證資料講得新鮮有趣、引人入勝,更重要的是提供每個人都務實可行的建議。不論是投資新鮮人或老手,都能從馬朱利的投資概念與方法獲益。
-本書特色-
1. 資料科學家/投資專家二刀流!用數據破解似是而非的投資觀念謬誤
投資不能靠直覺,更不能道聽途說!資料科學家用數據說話,以機智風趣的文章挑戰根深柢固的投資假設(包括要存錢、抄底、買/租房等迷思),引導讀者客觀思考、一改舊思維,建立正確投資心態和習慣。
2. 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無論牛市、熊市,「持續買進」才能穩紮穩打累積財富!
用數據探索投資的終極答案,跟我們想的不一樣!如果你擁有神一般的預測牛市、熊市能力,似乎應該「逢低買進」,很遺憾,數據告訴我們,逢低買進的績效不如「立刻買、持續買」,因為即早投資、參與股市,複利會發揮想像不到的力量。普通人的致富之路,本來就是這麼簡單。
3. 新鮮角度+完整架構,充滿洞見與智慧
本書完整帶出投資觀念與工具,且給予各種財務狀況建議,指出累積財富立即可行的道路,每位投資人都能獲得啟發。
-專業推薦-
股魚/智富專欄作家
陳逸朴/「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站長
Jenny/JC財經觀點創辦人
摩根.豪瑟/《致富心態》作者
詹姆斯.克利爾/《原子習慣》作者
克莉絲汀.本茲/晨星公司個人理財顧問
詹姆斯.歐肖內西/歐肖內西資產管理公司創辦人暨董事會主席
「本書是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原子習慣》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我首次閱讀馬朱利的文章,就知道他有一種特殊天賦。優秀的資料科學家很多,優秀的說故事者也不少,但少有人能像尼克這樣,既了解資料,又能引據資料說出令人信服的故事。這是一本必讀佳作。」――《致富心態》作者摩根.豪瑟
錯!最強資料科學家告訴你:
千萬別為了抄底,浪費時間在市場外觀望,
「持續買進」才是致富不敗法則!
★《原子習慣》、《致富心態》作者一致強推,
出版即登亞馬遜投資類暢銷冠軍、
BookAuthority評選2022年最佳財經書
●當資料科學家研究起股市……
「等待抄底好時機」、「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低買高賣」……投資世界充滿了豐富的詞彙、睿智的專家,提出各種穩賺策略。你是不是深感認同,全盤接受?
然而,身兼資料科學家和財富管理專家的尼克.馬朱利表示,這時候,你需要依賴數據與證據,而不是盲信與猜測。因為各種長久存在的看法並不總是對的,不適用於每個人或每種情況。
馬朱利出身普通家庭,上大學前連股票是什麼都不知道,每天擔心錢不夠用,因此對金錢產生嚴重焦慮感,讀過許許多多投資書及文章,並忠實遵循了作法,然而他對未來的恐懼絲毫沒有消失。為了解開金錢的迷團,他拿出身為數據科學家的專業分析股票市場,創辦「金錢與數據部落格」(OfDollarsAndData.com),持續發表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投資理財文章,將看來枯燥的數據化為生動又人人能懂的故事,成為財經界最有特色的部落格。
●持續買進的力量,就像原子習慣一樣強大
他分析了近百年股市數據後,得出的終極答案是:最安全可靠的賺錢方式是「持續買進」,就是這麼簡單!不需要分析公司價值,也不需要判斷是牛市還是熊市。 就像原子習慣一樣,最重要的是「持續做」。 這也就是「成本平均法 」(DCA),即使是上帝也無法擊敗成本平均法的報酬率!
馬朱利以嚴格的數據和證據挑戰已深入人心(但似是而非)的投資假設,結論常與我們的直覺相悖,讓人大感意外,例如:
‧你不該手握現金等逢低買進:
你一心等待的低點可能遲遲未來,結果市場持續上揚,錯失了多月(或更久)的複利成長,績效遠遠落後於「盡快買,經常買、持續買」。
‧不買個股,買ETF:
根據1926年至 2016 年美國股市的研究,只有4% 的個股表現優於國債(埃克森美孚、蘋果、微軟、奇異和 IBM)。你有信心選到的是 4% ,而不是96%嗎?除非你是選股高手,否則追蹤大盤指數的ETF才適合你。
‧大幅修正是買進的好機會:
你不必害怕在牛市裡一買進就下跌。數據指出,投資1920年至2020年間跌幅超過五成的時期,未來年報酬率超過25%!
‧買房是好投資嗎?:
在1972 年至2001 年間,把每月繳房貸的錢拿來投資S&P 500指數,並把股息再投資,將能賺到四倍報酬,還不包括買房的稅金、修繕等成本。如果你買房不是為了自住,租房就好。
‧FIRE(財務獨立、早早退休)是辦得到的,但是你不一定要FIRE:
沒錯!4% 法則(退休的儲蓄是退休後第一年的預期支出的25 倍)就可以退休,而且研究指出你每年會越花越少,但是你最該想清楚的,不工作,生活裡能找得到哪些意義、維持哪些關係。
《持續買進》針對根深柢固的投資迷思一一破解,包含股票、債券、房地產、儲蓄、卡債、退休帳戶……,立論嚴謹、有理有據,難能可貴地把實證資料講得新鮮有趣、引人入勝,更重要的是提供每個人都務實可行的建議。不論是投資新鮮人或老手,都能從馬朱利的投資概念與方法獲益。
-本書特色-
1. 資料科學家/投資專家二刀流!用數據破解似是而非的投資觀念謬誤
投資不能靠直覺,更不能道聽途說!資料科學家用數據說話,以機智風趣的文章挑戰根深柢固的投資假設(包括要存錢、抄底、買/租房等迷思),引導讀者客觀思考、一改舊思維,建立正確投資心態和習慣。
2. 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無論牛市、熊市,「持續買進」才能穩紮穩打累積財富!
用數據探索投資的終極答案,跟我們想的不一樣!如果你擁有神一般的預測牛市、熊市能力,似乎應該「逢低買進」,很遺憾,數據告訴我們,逢低買進的績效不如「立刻買、持續買」,因為即早投資、參與股市,複利會發揮想像不到的力量。普通人的致富之路,本來就是這麼簡單。
3. 新鮮角度+完整架構,充滿洞見與智慧
本書完整帶出投資觀念與工具,且給予各種財務狀況建議,指出累積財富立即可行的道路,每位投資人都能獲得啟發。
-專業推薦-
股魚/智富專欄作家
陳逸朴/「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站長
Jenny/JC財經觀點創辦人
摩根.豪瑟/《致富心態》作者
詹姆斯.克利爾/《原子習慣》作者
克莉絲汀.本茲/晨星公司個人理財顧問
詹姆斯.歐肖內西/歐肖內西資產管理公司創辦人暨董事會主席
「本書是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原子習慣》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我首次閱讀馬朱利的文章,就知道他有一種特殊天賦。優秀的資料科學家很多,優秀的說故事者也不少,但少有人能像尼克這樣,既了解資料,又能引據資料說出令人信服的故事。這是一本必讀佳作。」――《致富心態》作者摩根.豪瑟
- 封面
- 書名頁
- 各界好評
-
推薦序
-
理財的兩個任務:「認真工作提升儲蓄率」和「認真買、持續買」/股魚
-
透過數據來分析投資、充滿說服力的一本書/陳逸朴
-
- 如何使用本書
- 前言
-
第1章|你該從何處開始?
-
∎研判你目前的財務處境
-
- 第1部|儲蓄
-
第2章|你應該存多少錢?
-
∎多數儲蓄建議的問題
-
∎決定你能存多少錢
-
∎為什麼你需要存的錢比你以為的還要少?
-
-
第3章|如何存更多錢?
-
∎個人理財領域的最大謊言
-
∎如何增加你的收入
-
∎1.	出售你的時間/專長
-
∎2.	出售一種技能/服務
-
∎3.	教課
-
∎4.	銷售一種產品
-
∎5.	在職場往上爬
-
∎想存更多錢,就要像業主一樣思考
-
-
第4章|如何無罪惡感地花錢?
-
∎1.	兩倍規則
-
∎2.	聚焦於滿足感最大化
-
∎花錢的唯一正確方式
-
-
第5章|生活方式膨脹多少無傷大雅?
-
∎為什麼儲蓄率高的人必須把更多的加薪額存起來?
-
∎你應該把加薪額的多少部分存起來?
-
∎為何你應該存下加薪額的50%?
-
-
第6章|你該不該舉債?
-
∎為什麼負債(甚至是信用卡卡債)未必是壞事?
-
∎何時應該考慮舉債?
-
∎為什麼取得大學文憑多半是值得的?
-
∎舉債的非財務性成本
-
∎舉債作為一種選擇
-
-
第7章|你該租屋還是買房?
-
∎買屋的成本
-
∎租屋的成本
-
∎購屋作為投資
-
∎購屋的重點不是要不要買,而是何時買
-
∎購屋的適當時間
-
-
第8章|如何存錢以支付頭期款(及其他的大額購買)?
-
∎債券形式的儲蓄優於現金形式嗎?
-
∎若存錢的時程得超過兩年呢?
-
∎股票形式的儲蓄優於債券形式的儲蓄嗎?
-
∎為什麼時程是最重要的因素?
-
-
第9章|你何時可以退休?
-
∎4%法則
-
∎為什麼退休後的支出減少?
-
∎跨越點法則
-
∎退休後更大的煩惱
-
- 第2部|投資
-
第10章|為何你應該投資?
-
∎1.	為將來的你自己而儲蓄
-
∎2.	抗通膨,維持你的財富的購買力
-
∎3.	以財務資本取代你的人力資本
-
-
第11章|你應該投資什麼?
-
∎股票
-
∎債券
-
∎投資性房地產
-
∎不動產投資信託
-
∎農地
-
∎小型企業/加盟店/天使投資
-
∎權利金
-
∎你自己的產品
-
∎黃金、加密貨幣、藝術品等等呢?
-
∎最後總結
-
-
第12章|為什麼你不該買個股?
-
∎不建議挑選個股的財務論證
-
∎不建議挑選個股的存在論證
-
∎追蹤你的選股績效(或純粹為了好玩而這麼做)
-
-
第13章|你應該多早開始投資?
-
∎多數市場在大多數時候是走揚的
-
∎何以未來可能出現更好的價格(以及為何你不該等待它們)?
-
∎現在投資,抑或分批漸進投資?
-
∎非股票的其他種類資產呢?
-
∎風險呢?
-
∎把尚待投資的錢拿來投資國庫券,有差嗎?
-
∎需要理會估值嗎?
-
∎最後總結
-
-
第14章|為何你不該等到逢低才買進?
-
∎了解逢低買進如何奏效
-
∎總結
-
∎上帝仍是最終的贏家
-
-
第15章|為什麼投資靠運氣?
-
∎你的出生年如何影響你的投資報酬
-
∎為什麼報酬順序也有影響
-
∎結尾最重要
-
∎身為投資人,如何減輕壞運氣造成的影響?
-
-
第16章|為何你不該害怕市場波動?
-
∎入場費
-
∎沒有神奇的精靈
-
-
第17章|如何在危機時期買進?
-
∎為什麼市場崩盤是買進的機會?
-
∎改變對於漲勢的思考方式
-
∎那些不快速復原的市場呢?
-
-
第18章|你應該在何時賣出?
-
∎馬上賣,或是漸進賣?
-
∎再平衡投資資產組合有何好處?
-
∎你應該多久做一次再平衡?
-
∎更好的再平衡方法
-
∎擺脫一個集中(或持續虧損)部位
-
∎投資的目的
-
-
第19章|你的投資資產應該放在何處?
-
∎稅務的多變性質
-
∎Roth 401(k),抑或傳統401(k)?
-
∎簡化選擇傳統401(k)抑或Roth 401(k)的決定
-
∎思考未來的稅率
-
∎什麼情況下較宜選擇傳統401(k)?
-
∎什麼情況下較宜選擇Roth 401(k)?
-
∎為何不兩者皆用?
-
∎量化分析使用退休儲蓄帳戶來進行投資的稅負利益
-
∎為何你或許不該把你的401(k)最大化?
-
∎投資資產歸屬帳戶的最佳安排
-
-
第20章|為何你永遠都不覺得自己有錢?
-
∎我不富有,他們才富有
-
∎為何就連億萬富翁也不覺得自己有錢?
-
-
第21章|最重要的資產
-
∎愚公移山
-
∎我們以成長股展開人生,以價值股終結人生
-
- 結語 持續買進法則
- 致謝
- 註釋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