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為何我們依舊需要閱讀歷史?歴史的範圍不斷擴大,愈來愈包括沒有個人意志,或個人意志不直接表現在史事上的歴史。傳統史學中的宏大鑑誡觀,或「歴史作為人生導師」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人與歴史的直接關係上的「史用學」,現在是否已失效?
王汎森主張,各種型態的歷史,都可能提供我們意想不到的資糧。古人每每希望在特定事情上得到前史的啟示,但他除了期待歴史幫助我們在特定事情上成功,更應强調的是,讀史如何提升人們整體的心智能力——心量。
王汎森主張,各種型態的歷史,都可能提供我們意想不到的資糧。古人每每希望在特定事情上得到前史的啟示,但他除了期待歴史幫助我們在特定事情上成功,更應强調的是,讀史如何提升人們整體的心智能力——心量。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目次
- 序
- 導言 我們不可能取消前一刻
-
第一章 日常生活中的「歷史思考」
-
「未來」的不透明性
-
軟、硬律則
-
培養長程與全景式的眼光
-
把握歷史發展中的「風勢」
-
歷史點染人生的作用
-
「歷史」的鑑誡作用
-
-
第二章 日常生活中的「歷史意識」
-
「沒有歷史的人」
-
「可能性知識」的價值
-
「重訪」歷史以開拓各種認識的可能性
-
「在心上的」與「在手上的」
-
-
第三章 歷史與個人生命的模式
-
「性格與歷史」
-
歷史中的典範人物
-
-
第四章 如何讀史?:從「讀者」角度出發的觀點
-
「觀其得失而悟其會通」
-
「讀者對話論」
-
讀史與關鍵時刻
-
讀史要能「大出入」
-
「關聯」與「呼應」
-
-
第五章 歷史是一種擴充心量之學
-
讀史與「心量」的擴充
-
試著從歷史中獲得智慧與勇氣
-
- 版權頁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