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張忠謀自傳全集

出版日期
2024/11/29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471351094490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含典藏書盒★
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
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

一代半導體巨人張忠謀,一生底氣深厚的蓄積與征戰,
開創了專業晶圓代工的商業模式,成就了一個偉大的企業,
推進了世界科技的進程,改變了幾十億人的生活方式。

張忠謀寫張忠謀,以「簡單的字句,真實的感情」,寫下最真實的自己。
《張忠謀自傳:上冊 一九三一—— 一九六四》,歷時兩年,寫他的青春、半導體的青春,和一個大時代從蒼涼到繁盛的軌跡。看戰亂中的文藝少年在文科與工科中徘徊抉擇、壯志青年在職場現實中練得一份堅強和智慧、明日將才在無法拒絕的機會面前,思忖前途的得與失。風雨前半生,已見巨人智慧的身影。
《張忠謀自傳:下冊 一九六四—— 二〇一八》,歷時七年,寫他德儀二十五年生涯的風華與憔悴、台積電從蓽路藍縷的孤寂到大放異彩的歷程。看他在最好的中年,創辦台積電,苦思每一個策略,精心布局每一次戰役,以誠信正直為盾,優越技術為劍,帶領台積電的精兵,締造了咆哮的九○年代和絢爛的二十一世紀,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晶片製造公司。
這部回憶人生的巨著,是一趟情感之旅,也是一場智慧的盛宴,像是他留給世人,再創下一輪科技盛世的備忘錄。
  • 上冊封面
  • 序 大時代的創新者/余秋雨
  • 出版者的話 為歷史留下紀錄──出版企業家傳記與回憶錄的用心/高希均
  • 自序 那是一個多麼不同的時代!
  • 第一章 「大時代」中的幼少年
    • 六歲過海到香港
    • 飽受戰爭的驚嚇
    • 冒死橫過戰線
    • 刻苦自律的住宿生
    • 南開教育影響至深
    • 父親難償宿願
    • 打消作家夢
    • 亂世中的無憂年少
    • 銀行系只讀兩個月
    • 再度逃難到香港
    • 回上海已遙遙無期
    • 人生重要分界
  • 第二章 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
    • 只要努力,就能出頭
    • 呼吸自由的氣息
    • 暫住三叔家
    • 結識知交柏曼
    • 化解種族歧視的恐懼
    • 克服英文障礙
    • 荷馬、莎翁、蕭伯納
    • 英文成為思考主語
    • 哈佛學生才華洋溢
    • 開啟智慧與心靈生活
    • 為將來謀生打算
    • 轉入MIT
    • 孜孜不倦於專修領域
    • 感受經濟壓力
    • 打消轉系念頭
    • 博士落榜,深受打擊
    • 昂首走自己的路
  • 第三章 進入半導體業
    • 四家公司邀聘
    • 「講價」弄巧成拙
    • 進入半導體業!
    • 改良銲接技術
    • 自修半導體,漸露頭角
    • 德儀的創新與發明
    • 重畫半導體版圖
    • 部門處於虧損狀態
    • 抗議同事被裁員
    • 接獲德儀聘書
  • 第四章 初試啼聲──德州儀器公司
    • 年輕有活力的公司
    • 員工上下都是內行人
    • 與技術脫節,埋下敗因
    • 直接上線工作
    • 團隊精神令人感動
    • 「你怎麼辦到的?」
    • 一起賭,一起贏
    • 積體電路的發明
    • 精明的生意人
    • 一分靈感,九分流汗
    • 研發、業務共同體
    • 無法拒絕的機會
  • 第五章 重拎書包──史丹佛大學
    • 洗刷落第恥辱
    • 躬逢其盛
    • 用功學習有了回報
    • 不受傳統觀念束縛
    • 求學如魚得水
    • 儘速回德儀
  • 附錄
  • 文藝少年 伊莉莎伯
  •      勝利的前夕
  •      殺臭蟲
  • 科技觀點 台灣半導體業的機會
  •      發展台灣科技業
  • 重要演講 知識經濟之迷思
  •      談創新
  •      終身學習因應挑戰
  • 張忠謀大事年表
  • 圖片頁
  • 上冊版權頁
  • 下冊封面
  • 出版者的話 全球化與地緣政治交織下的「三贏」──張忠謀、護國神山、台灣貢獻/高希均
  • 「自傳下冊」自序
  • 詞彙
  • 德儀篇一九五八-一九八三年,二十七至五十二歲
  • 我在德儀25年(一九五八—一九八三)旅程
    • 第一章 布希總統:「你什麼時候回來德克薩斯?」──二○○六年APEC領袖會議(七十五歲)
    • 第二章 工程師一躍為總經理(一九六四年,三十三歲)
      • 返舊職
      • 「新案」
      • 升任「鍺部」總經理
      • 「新案」的成功
    • 第三章 總經理的學習(一九六四-一九七二年,三十三至四十一歲)
      • 德儀業務單位
      • 學行銷、市場
      • 學訂價
      • 學會計、財務
      • 掌握技術
      • 學習領導
      • 策略
    • 第四章 一帆風順(一九六四-一九七二年,三十三至四十一歲)
      • 任「矽部」總經理
      • 任「積體電路部」總經理
      • 一九六七年.人事巨變.我當副總裁
    • 第五章 四個上司
      • 呂斯
      • 彪希
      • 海格底和夏伯特
    • 第六章 實現「美國夢」(一九六六-一九七二年,三十五至四十一歲)
      • 德儀積體電路部
      • 我的雙極積體電路策略(一)
      • 我的雙極積體電路策略(二)
      • 一個危機,兩個英雄
      • 我的雙極積體電路策略(三)
      • 我的雙極積體電路策略(四)
      • 一九七○年裁員
      • 承接MOS
      • 任集團副總裁暨半導體集團總經理
      • 實現「美國夢」
    • 第七章 德儀東南亞廠(一九六八-一九六九年,三十七至三十八歲)
      • 成立德儀日本
      • 成立德儀台灣、新加坡
    • 第八章 德儀迷途(一九七二年起)
      • 一九七二年一片光明
      • 夏伯特的野心
      • 消費者產品的誘惑
      • 野心與誘惑的致命交集
    • 第九章 半導體集團總經理的奮鬥及掙扎(一九七二-一九七八年,四十一至四十七歲)
      • 英特爾崛起
      • 德儀的人才問題
      • 「記憶體」的奮鬥
      • 計算機IC的成功、波瑪案
      • 微處理器的多頭馬車
      • 拉吧廠
      • 自製生產設備的迷思
      • 「公司已不重視半導體?」
      • 彪希的怪誕與夏伯特的茫然
      • 自請調職
    • 第十章 下山驛站──消費者產品集團總經理(一九七八-一九八○年,四十七至四十九歲)
      • 消費者集團
      • 消費者計算機
      • 科學計算機
      • 機器人之旅
      • 電子錶和巴黎行
      • 「發音與拼字母」及其引起的「公司政治」
      • 家庭電腦
      • 母親寂寞的七十壽辰
      • 跛腳、我的白皮書、再調任
    • 第十一章 最後的吶喊──品質!(一九八一-一九八三年,五十至五十二歲)
      • 我的品質學習
      • 瀑布式品質訓練
      • 品質藍皮書及巡迴視察
      • 日、美記憶體良率差異分析
    • 第十二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一九八三年十月,五十二歲)
      • 駱駝背最後一根稻草
      • 辭職
    • 第十三章 生涯插曲──通用器材公司總經理及「經營顧問」(一九八四-一九八五年,五十三至五十四歲)
      • 找工作
      • 通用器材公司
      • 歇基的最後通牒及我的答覆
      • IC設計(無晶圓廠)公司先驅
      • 從「經營顧問」到「天使投資人」
  • 台積電篇一 與命運的約會一九八五-一九九○年,五十四至五十九歲
    • 第十四章 我與台灣的淵源(一九六一-一九八五年,三十至五十四歲)
      • 來自台灣的史丹佛同學
      • 德儀台灣終於實現
      • 工研院IC計畫的開始
      • 一九七六年近代工程技術討論會
      • 一九八一年應邀參觀台灣電子工業並做建議
      • 一九八二年孫運璿院長的聘僱及我的婉謝
      • 徐賢修「三顧茅廬」(一九八五年,五十四歲)
    • 第十五章 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院長(一九八五-一九八八年,五十四至五十七歲)
      • 接任第三任院長
      • 改革一──十年內一半經費來自民間企業!
      • 改革二──衍生公司,把人也移過去
      • 改革三──每年考績最低三%員工留職察看
      • 一九八八年──我任工研院院長最後一年
      • 我辭工研院院長職(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五十七歲)
      • 反省
    • 第十六章 與命運的約會(一九八五-一九八六年,五十四至五十五歲)
      • 倡議台積電
      • 「專業晶圓代工」商業模式
      • 初步決定辦台積電
      • 阻力
      • 飛利浦的投資興趣
      • 公文接力賽
    • 第十七章 募資(一九八五年十月-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五十四至五十五歲)
      • 俞國華院長:「找一家有IC技術的跨國公司」
      • 飛利浦
      • 談判重點一──公司命名
      • 談判重點二──營業範圍
      • 談判重點三──技術
      • 談判重點四──獨立性
      • 談判重點五──人事權
      • 談判重點六──飛利浦享受股票承購權
      • 談判重點七──營業計畫
      • 「投資協議綱要」及「技術合作協議」
      • 台灣募資
    • 第十八章 開闢鴻濛(一九八六-一九八七年,五十五至五十六歲)
      • 定位
      • 兩個策略,一個價值觀
      • 戴克斯──第一個美國總經理
      • 核心團隊躊躇
    • 第十九章 蓽路藍縷(一九八七-一九九○年,五十六至五十九歲)
      • 一廠
      • 戴克斯上任一把火
      • 英特爾來敲門
      • 魏謀接戴克斯職
      • 二廠的創新
      • 員工分紅、認股
      • 台塑退出
      • 飛利浦提出承購要求
      • 經營權之戰
      • 開闢美、歐市場,美國行銷經理易人
      • 魏謀辭職
      • 布魯克接任總經理
      • 黃金年代即將開始
  • 台積電篇二 咆哮九○年代一九九一—二○○○,六十至六十九歲
    • 第二十章 「專業晶圓代工」商業模式大放異彩
      • 九○年代業績
      • 設計(無晶圓廠)公司風起雲湧
      • 行銷美國成功
    • 第二十一章 台積電的經營理念及九○年代的策略
      • 經營理念
      • 九○年代的策略
    • 第二十二章 經營權之戰落幕,在台灣、美國上市(一九九一-一九九七年,六十至六十六歲)
      • 一九八九年十月至一九九一年十月──拖延戰術
      • 我致函飛利浦,要求減低承購比例
      • 台灣上市
      • 美國上市
      • 飛利浦與開發基金的投資回收
    • 第二十三章 記憶體的誘惑──世界先進和德碁
      • 德碁的起源
      • 世界先進的起源
      • 李健熙的「忠」告(一九八九年一月及四月)
      • 次微米計畫
      • 「無法拒絕的機會」
      • 成立世界先進半導體公司
      • 德碁的結局
      • 記憶體夢碎
    • 第二十四章 爭取客戶信任
      • 九○年代台積電產能供不應求
      • 台南科學園區(南科)
      • WaferTech
      • SSMC
      • 購併德碁及世大
      • 十年內產能增加十六倍
      • 麥肯錫顧問公司的發現
      • 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迅速恢復
      • 客戶「實質上的」晶圓廠
    • 第二十五章 作者及教授(一九九五-一九九九年,六十四至六十八歲)
      • 對台積電內部講授「經營」
      • 當交大「榮譽管理講座」教授
    • 第二十六章 九○年代建立的幾個重要客戶
      • 布魯克「淨離」台積電,我自兼總經理
      • 每年變動的「十五大」
      • 英特爾
      • 博通
      • 輝達
      • 高通
    • 第二十七章 自「技術自主」到立志「技術領先」
      • 九○年代台積電技術進步神速
      • 蔣尚義的驚愕
      • IBM的誘惑
  • 台積電篇三 滾滾新世紀二○○一—二○一八年,七十至八十七歲
    • 第二十八章 結婚(二○○一年一月,六十九歲半)
    • 第二十九章 自「咆哮」至「絢爛」(九○年代至二○○○及二○一○年代)
      • 半導體業的週期性
      • 「直線」投資
      • 二○○一至二○○三年的不景氣
      • 半導體業長期成長率轉緩
      • 台積電的成長率
    • 第三十章 建構理想的董事會(自二○○○年,六十九歲起)
      • 我心目中理想的董事會
      • 當董事長十三年後才有機會提名新董事
      • 關於波特的小故事
      • 陸續增加獨立董事
      • 董事會的角色及運作
      • 董事會對台積電的貢獻
    • 第三十一章 釋出(二○○五年,七十四歲)又收回(二○○九年,七十八歲)CEO職
      • 專任董事長的生活
      • 幾個政經論壇
      • 拒做「管理層收購」(二○○七年)
      • 二○○八年市場不景氣、八百餘「績效評估」不佳員工被離職、被離職員工抗議(二○○八至二○○九年)
      • 收回CEO職(二○○九年)
    • 第三十二章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二○○九-二○一四年,七十八至八十三歲)
      • 解決四十奈米良率問題(二○○九年)
      • 解決與輝達的懸案(二○○九年七月)
      • 調整降價速度(二○一○年及以後)
      • 改變兩千四百多位「派遣人力」為「正職同仁」(二○一○年)
      • 合併先進技術事業組織及主流技術事業組織,成立業務發展組織(二○○九年十月)
      • 召回蔣尚義(二○○九年九月),確定營收八%為研發費用(二○一○年)
      • 大幅增加資本支出(二○一○至二○一八年)
      • 二十八奈米的汗與淚
    • 第三十三章 蘋果來敲門(二○一○-二○一六年,七十九至八十五歲)
      • 晚餐桌上的不速之客
      • 兩個月「暫停協商」(二○一一年三月五日至五月五日)
      • 台積電的製造及財務規畫(二○一一年)
      • 二十奈米開發成功,但十六奈米延宕
      • 蘋果是「夥伴」
    • 第三十四章 交棒的規畫(二○○五-二○一七年,七十四至八十六歲)、退休(二○一八年,八十七歲)
      • 二○一二年任命三位「共同營運長」
      • 二○一三年徵詢黃仁勳對台積電CEO職的興趣
      • 二○一三年蔣尚義退休,我任命劉德音、魏哲家為 Co-CEO
      • 規畫「雙首長制」
      • 台積電三十週年慶
      • 退休
  • 感謝
  • 張忠謀大事年表
  • 圖片頁
  • 台積電營運成長對數圖(一九八七 —二○二二年)
  • 下冊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