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古代中韓關係與日本

作者
出版日期
2015/03/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432405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由殷商時代談起﹐一直到魏晉南北朝﹐詳論中韓日三國政治﹑經濟關係與文化交流史實。
  • 壹 前言
    • 一 韓國歷史與中、日兩國歷史不易分開
    • 二 韓國名稱的由來
    • 三 韓國戰略形勢重要
    • 四 中韓關係源遠流長
    • 五 中日同文同種淵源尤深
    • 六 本書敘述的範圍
  • 貳 經略朝鮮的先驅者──箕子
    • 一 殷(商)的興衰
    • 二 忠君愛國著有清譽的箕子
    • 三 周的興起與殷的滅亡
    • 四 箕子的開拓遼東
    • 五 箕子經營朝鮮半島北部
    • 六 箕子在朝鮮的政績
    • 七 周對箕氏朝鮮的承認
    • 八 箕子對韓人影響的深遠
    • 九 韓人對箕子的崇敬
    • 十 國人立廟歲祭箕子
  • 參 日本民族與建國
    • 一 周代日本恪修貢職
    • 二 日本民族的由來
    • 三 日本的建國
  • 肆 春秋時代齊國與箕氏朝鮮的貿易
    • 一 齊的建國
    • 二 箕氏朝鮮手工藝品輸齊
  • 伍 戰國時代燕國與箕氏朝鮮的關係
    • 一 燕的建國
    • 二 箕氏朝鮮以燕為宗主國
    • 三 燕對箕氏朝鮮的貿易
  • 陸 秦的統一與箕氏朝鮮的服屬及徐福的東渡日本
    • 一 秦的建國與統一中國
    • 二 箕氏朝鮮臣屬於秦
    • 三 秦末燕趙齊人避難朝鮮半島南部
    • 四 秦「半兩」錢流通朝鮮半島
    • 五 秦時徐福的東渡日本
      • (一)神仙之說
      • (二)徐福的東渡日本
      • (三)徐福東渡日本的事蹟
  • 柒 「前三韓」──朝鮮半島南部的政變
    • 一 三韓國家與箕氏政權並立於朝鮮半島南北二部
    • 二 朝鮮半島的土著民族──馬韓
    • 三 秦之亡人經略辰韓
    • 四 齊東亡人建立弁韓
  • 捌 衛氏朝鮮興起與箕氏朝鮮的滅亡
    • 一 秦漢嬗遞華人避居箕氏朝鮮
    • 二 箕氏朝鮮的滅亡
    • 三 衛氏朝鮮的興起與半島南北政權的對峙
  • 玖 漢武帝征服衛氏朝鮮與日本的來朝
    • 一 漢對衛滿的安撫
    • 二 衛右渠叛漢武帝遣師征服
    • 三 漢設四郡統治衛氏朝鮮舊壤
    • 四 中國文化經朝鮮半島再傳日本
    • 五 日本的朝漢
  • 拾 「後三韓」與駕洛的興起
    • 一 韓史的「三國分立時代」
    • 二 新羅的建國
    • 三 高句麗的建國
    • 四 百濟的建國
    • 五 駕洛六國的興起
    • 六 日本插足朝鮮半島之始
  • 拾壹 新莽怒改高句麗為下句麗
    • 一 王莽篡位與西漢滅亡
    • 二 王莽怒改高句麗為下句麗
  • 拾貳 東漢與高句麗的關係及對日本的封爵
    • 一 光武中興漢室再造
    • 二 高句麗來朝光武帝
    • 三 樂浪人王景治理汴渠功業不朽
    • 四 安帝時代高句麗先叛後降
    • 五 順帝時代高句麗寇邊與靈帝時代的降服
    • 六 遼東太守參預高句麗宮闈之爭
    • 七 東漢對日本的封爵
  • 拾參 漢代文物流傳朝鮮半島的一斑
    • 一 西漢「五銖錢」流入半島
    • 二 王莽居攝「泉幣」流入半島
    • 三 王莽居攝「年鏡」流入半島
    • 四 孝文廟銅鐘在半島發現
    • 五 東漢「壓勝錢」流入半島
    • 六 裝飾品與漆器流入半島
    • 七 絲織品傳入半島
    • 八 煉鐵技術傳入半島
    • 九 漢畫流傳半島
    • 十 漢代壁畫盛行高句麗
    • 十一 漢代銅馬與綠釉陶馬流入半島
  • 拾肆 三國時代魏吳蜀與高句麗日本的關係
    • 一 東漢的滅亡與三國鼎立之局
      • (一)赤壁之戰決定天下三分
      • (二)曹魏篡東漢
      • (三)三國鼎立
    • 二 高句麗臣事吳國
    • 三 高句麗周旋魏吳二國之間
    • 四 魏伐遼東威震海表與日本來朝
    • 五 高句麗犯邊痛遭魏師撻伐
    • 六 百濟乘隙偷襲樂浪
  • 拾伍 晉代五胡亂華與前燕對高句麗的冊封及日本的來朝
    • 一 三國畢晉統一
      • (一)蜀漢北伐遭魏及其滅亡
      • (二)晉篡魏
      • (三)晉滅呉統一中國
    • 二 朝鲜半岛的新形勢與華人的渡日
    • 三中國人自經百濟再傅日本
    • 四 五胡亂華與晉室南遷
      • (一)晉初政風窳敗
      • (二)賈后亂政
      • (三)八王之亂
      • (四)五胡的崛起
      • (五)永嘉之亂
      • (六)晉室南遷偏安江左
      • (七)十六國的割據
    • 五 前燕對高句麗冊封始末
      • (一)前燕的建國
      • (二)前燕侵略高句麗
      • (三)高句麗稱臣入貢前燕
    • 六 百濟朝晉
    • 七 日本侵新羅
    • 八 百濟服屬日本
    • 九 佛教經前秦東晉傳入高句麗百濟
      • (一)佛教的博入中國光盛昌行於東晉
      • (二)前秦送佛經至高句麗
      • (三)東晉佛教傳入百濟
    • 十 晉代中國文化對高句麗百濟新羅的影響
      • (一)高句麗致力吸收中國文化
      • (二)百濟模仿中國教育制度
      • (三)新羅輸入中國習俗
    • 十一 日本對西晉的入貢
    • 十二 日本中斷朝晉的原因
    • 十三 東晉的北伐中原與日本的恢復遣使
  • 拾陸 南北朝中國與高句麗百濟新羅日本的關係
    • 一 東晉的滅亡與南北朝的對峙
      • (一)劉裕篡晉
      • (二)南北朝的對峙
    • 二 高句麗百濟新羅交好中國南北朝動機
    • 三 高句麗的雙邊外交
    • 四 日本上書宋順帝制裁高句麗侵犯百濟
    • 五 百濟的雙邊外交
    • 六 新羅的雙邊外交
    • 七 南北朝時代中國文化對高句麗的影響
      • (一)高句麗盛行中國六朝服飾
      • (二)高句麗畫風受北魏影響
      • (三)高句麗大量輸入中國圖書
    • 八 南北朝時代中國文化對百濟的影響
      • (一)百濟流行中國六朝石工與雕刻藝術
      • (二)梁武帝派遣專家指導百濟開發
      • (三)百濟流行中國南朝飾物
    • 九 南北朝時代中國文化對新羅的影響
      • (一)新羅採行中國典制
      • (二)新羅流行中國工藝品
      • (三)新羅寺廟建築及佛刻採用中國形式
      • (四)新羅流行中國服飾及玻璃器物
      • (五)佛教在新羅的盛行
    • 十 南北朝時代中韓文化的交流
    • 十一 日本勤求中國技藝人才
    • 十二 百濟傳播中國文物於日本
    • 十三 佛教經百濟傳入日本
    • 十四 日本遣使朝宋
    • 十五 日本的熱中華化
    • 十六 齊對日本的封爵
    • 十七 梁對日本的授爵
    • 十八 南朝中國文化促進日本文化的改善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