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隋唐與後三韓關係及日本遣隋使遣唐使運動

作者
出版日期
2015/03/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432404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朝鮮半島是亞洲大陸與日本列島間的唯一「旱橋」﹐由於地理形勢使然﹐一部韓國歷史﹐自上古以迄現代﹐難與中日兩國分開。而日本漢化程度尤深﹐且讓我們從隋唐時代看起。
  • 壹 前言
    • 一 韓國歷史與中日兩國歷史不易分開
    • 二 韓國名稱的由來
    • 三 韓國戰略形勢重要
    • 四 中韓兩國是血肉相連的兄弟之邦
    • 五 中日同文同種淵源尤深
  • 貳 「後三韓」與駕洛六國的興起
    • 一 韓史的「三國分立時代」
    • 二 新羅的建國
    • 三 高句麗的建國
    • 四 百濟的建國
    • 五 駕洛六國的興起
    • 六 日本插足朝鮮半島之始
  • 叁 「東亞中韓兄弟邦,情誼自古不尋常」——後三韓與隋唐前的邦交
    • 一 新莽怒改高句麗為「下句麗」
      • (一)王莽篡位西漢滅亡
      • (二)王莽怒改高句麗為「下句麗」
    • 二 東漢與高句麗的關係
    • 三 樂浪人王景治理汴渠功業不朽
    • 四 東漢安帝時代高句麗先叛後降
    • 五 東漢順帝時代高句麗寇邊與靈帝時代的降服
    • 六 遼東太守參預高句麗宮闈之爭
    • 七 漢代文物流傳朝鮮半島的一斑
    • 八 三國時代魏吳與高句麗及日本關係
      • (一)東漢的滅亡與三國鼎立之局
      • (二)高句麗臣事吳國
      • (三)高句麗周旋魏吳二國之間
      • (四)魏伐遼東威震海表與日本來朝
      • (五)高句麗犯邊痛遭魏師撻伐
      • (六)百濟乘隙偷襲樂浪
    • 九 晉代五胡亂華與前燕對高句麗的冊封
      • (一)三國畢晉統一
      • (二)朝顯半島的新形勢與華人的渡日
      • (三)中國文字經百濟再傳日本
      • (四)五胡亂華與晉室南邊
      • (五)前燕對高句麗冊封始末
      • (六)百濟晉朝
      • (七)日本侵新羅
      • (八)百濟服屬日本
      • (九)佛教經前勤東晉傳入高句麗百濟
      • (十)晉代中國文化對高句麗百濟新羅的影響
    • 十 南北朝中國與高句麗百濟新羅關係
      • (一)東進的滅亡南北朝的對峙
      • (二)高句麗百濟新羅對南北朝的兩面交好
      • (三)日本上書宋順帝制裁高句麗侵犯百濟
      • (四)南北朝時代中國文化對高句麗的影響
      • (五)南北朝時代中國文化對百濟的影響
      • (六)南北朝時代中國文化對新羅的影響
      • (七)南北朝時代中韓文化的交流
      • (八)日本勤求中國技藝人才
      • (九)百濟傳播中國文化於日本
      • (一〇)佛教經百濟傳入日本
  • 肆 國勢鼎盛國富冠亙古的隋帝國
    • 一 隋篡北周滅南陳南北分裂之局
      • (一)南北朝的對峙
      • (二)隋篡北周滅南陳統一中國
    • 二 隋創國史的輝煌盛世
      • (一)「古今稱國計之富莫如隋」
      • (二)隋文帝對外經略
  • 伍 高句麗先臣後寇隋文帝遣師征伐
    • 一 隋初高句麗遣使入朝
    • 二 高句麗戒懼隋積極擴張領土釁兵來犯
    • 三 隋文帝遣師伐高句麗與嬰陽王遣使入隋認罪
    • 四 百濟遣使入隋請討高句麗並願充隋軍嚮導
  • 陸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
    • 一 楊廣弒父篡位
    • 二 隋煬帝巡遊興築
    • 三 隋煬帝經略四方
    • 四 高句麗桀驁不朝隋煬帝一征高句麗水陸喪師
    • 五 隋煬帝二征高句麗勞而無功
    • 六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嬰陽王請降
    • 七 隋代高句麗百濟新羅音樂傳入中國
  • 柒 日本遣隋使運動
    • 一 隋文帝時日本展開遣隋使運動的動機
    • 二 隋煬帝時日本第一次入隋使
    • 三 隋煬帝時日本第二次入隋使
    • 四 隋煬帝時日本第三次入隋使
    • 五 日本聖德太子推行新政
  • 捌 隋的亂亡
    • 一 隋三征高句麗大征軍糈民役天下騷然紛起討隋
    • 二 李淵自立建國
  • 玖 東方共主的大唐帝國
    • 一 國史上的光榮盛世
      • (一)唐的統一與聲威
      • (二)盛唐的疆域
    • 二 高句麗稱臣中國唐高祖不受其臣
    • 三 百濟入朝唐高祖冊封為「帶方郡百濟王」
  • 拾 唐太宗援新羅伐高句麗
    • 一 國史上偉大人物——唐太宗
      • (一)功德間隆的唐太宗
      • (二)唐太宗的文治與武功
    • 二 唐太宗援新羅伐高句麗
    • 三 唐太宗調解百濟新羅爭端
  • 拾壹 唐高宗援新羅平百濟高句麗
    • 一 唐高宗的勳業
    • 二 唐高宗援新羅平百濟
    • 三 日本援百濟復辟唐遣師殲日軍於白江口
    • 四 劉仁軌留鎮海東威震日本
    • 五 劉仁軌主持百濟新羅結盟
    • 六 唐高宗平定高句麗
  • 拾貳 稱雄朝鮮半島的「君子之國」——新羅
    • 一 新羅謹事於唐
    • 二 新羅文武王擅占百濟高句麗故地與唐衝突
  • 拾叁 唐玄宗對新羅的安撫
    • 一 武府后亂政稱制
      • (一)唐高宗患風眩武后參政
      • (二)武后亂政稱制
      • (三)女子干政風盛
    • 二 唐玄宗即位創「開元盛世」
    • 三 唐玄宗對新羅的安撫
  • 拾肆 唐代中國文化對新羅高句麗百濟的傳播
    • 一 唐代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
    • 二 新羅的華化
      • (一)奉唐朔用意諡法
      • (二)設立國學
      • (三)制定官職
      • (四)建立考選制度
      • (五)仿漢字創「吏道」
      • (六)獎勵青年留唐學習
      • (七)新羅喜愛中國書法詩文
      • (八)模造唐渾天儀研究天象
      • (九)採用中國曆法
      • (一〇)中國醫學傳入新羅
      • (一一)中國典型的新羅習俗
    • 三 新羅佛教高僧對中國文物的傳播
    • 四 新羅僧徒入唐學佛與新羅佛教的興隆
    • 五 新羅精神「花郎魂」
    • 六 高句麗的華化
    • 七 百濟深染華俗
    • 八 道教的創立與東傳高句麗
    • 九 唐客卿高句麗人高仙芝的功業
    • 十 高句麗喜愛歐陽詢書法
    • 十一 唐代盛行高句麗百濟音樂
  • 拾伍 唐代高句麗新羅的移民中國
    • 一 世界人口移動的原因
    • 二 社會原因
    • 三 政治原因
    • 四 經濟原因
    • 五 戰爭原因
    • 六 貿易原因
  • 拾陸 日本遣唐使運動
    • 一 遣唐使動機——日本對唐的景慕與輸誠
    • 二 遣唐使實況
    • 三 遣唐使成果
      • (一)大化改革
      • (二)建立學制
      • (三)採用唐曆
      • (四)制定刑律
      • (五)編撰史書
      • (六)陰陽學說流傳日本
      • (七)日本仿唐都興建兩京
      • (八)日本盛行唐樂
      • (九)中國書法流行日本
      • (一〇)唐代美術工藝對日本的影響
      • (一一)制定法律
      • (一二)日本創造文字
      • (一三)日本朝野盛行漢文詩集
      • (一四)制定禮儀
      • (一五)日本的崇佛
      • (一六)日本新佛教的誕生
      • (一七)中國風俗習慣對日本的影響
  • 拾柒 大唐帝國的亂亡
    • 一 唐中葉後的禍亂
    • 二 外族入寇
      • (一)吐蕃入寇
      • (二)囘紇內犯
      • (三)南詔叛亂
    • 三 宦官之禍
    • 四 朋黨之爭
    • 五 藩鎮抗命
    • 六 黃朝之亂
    • 七 秦宗權之亂
    • 八 藩鎮火併
    • 九 朱溫篡唐
  • 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