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上海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阵地。本书用文学史实的手法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工作者在上海从事翻译、出版等工作,生动讲述了中共早期出版业的起源。本书记录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问世,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的《新青年》,李达主编的《共产党月刊》,中共第一份中央机关刊物《向导》,以及《劳动界》《妇女声》《前锋》《先驱》《中国青年》等报刊出版物的创办过程。作者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资料,从出版业入手,深入拓展到陈独秀、鲁迅、李大钊、陈望道、李达、李汉俊、王会悟、蔡和森、瞿秋白等重要革命人物的刻画和描写,把人物、性格、形象、命运和事件、场景融合一起,可读性强。
- 封面页
- 版权页
- 目录
- 风雪途启
- 陈独秀欲令全国思想都改观
- 鲁迅:不惮于前驱
- “道德完人”李大钊
- 风雪途中,相约建党
- 《新青年》离开群益书社
- 1920年,第一本红色刊物
- 入门老师《共产党宣言》
- 李达婚房和《共产党》月刊
- 李汉俊和《劳动界》
- 1921年,王会悟创办《妇女声》
- 陈独秀在上海两次被捕
- 蔡和森成为《向导》的灵魂
- 《新青年》季刊与瞿秋白译唱《国际歌》
- 一边是《前锋》,一边是爱恋
- 教育工人最好的机关报
- 《先驱》和《中国青年》
- 《中国工人》,准备着迎战!
- 秋之白华的特别“礼物”
- 毛泽民、钱希均与上海书店
- 繁星点点
- 参考书目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