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日常犯罪與清代社會:十九世紀中國竊盜案件的多元分析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7418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自序
  • 目次
  • 導論
    • 第一節 《巴縣檔案》及其研究成果
    • 第二節 竊盜犯罪史的多元研究方法
    • 第三節 本書各章概要
  • 第一章 清代竊盜法律的規範與懲罰
    • 第一節 竊盜律的基本架構
    • 第二節 竊盜相關的律例規範
    • 第三節 竊案的審理與判決:以官箴書為例
    • 小結
  • 第二章 竊案處理流程與知縣斷案的考量
    • 第一節 從案發到報官
    • 第二節 調查、追緝、審訊與結案
    • 第三節 州縣官的斷案考量
    • 小結
  • 第三章 同治朝巴縣竊案發生的背景因素
    • 第一節 同治元年太平軍的擾動
    • 第二節 同治二年重慶教案
    • 第三節 同治三年的米價陡漲
    • 第四節 城市化的速度
    • 小結
  • 第四章 竊嫌身分與犯罪動機的分析
    • 第一節 竊嫌身分的分析
    • 第二節 犯罪動機與行為的發生
    • 小結
  • 第五章 行竊的類型與犯罪的過程
    • 第一節 偷竊的型態
    • 第二節 特殊的時節
    • 第三節 銷贓與接贓的管道
    • 第四節 窩戶:竊賊背後的黑手
    • 小結
  • 第六章 被竊事主的身分與報案選擇
    • 第一節 被竊事主的身分統計
    • 第二節 被竊事主與中人之家
    • 第三節 被害事主的報案選擇
    • 小結
  • 第七章 從贓物來看地方的物質消費
    • 第一節 贓物失單的真實性
    • 第二節 失竊物品的類別變化
    • 第三節 失竊主流物品的介紹
    • 第四節 失竊的特殊物品分析
    • 第五節 物品擁有與社會階層化
    • 小結
  • 第八章 犯罪與城市:城市竊案的分析
    • 第一節 城市內竊盜案件的空間分布
    • 第二節 城市建築與竊盜犯罪之關聯性
    • 第三節 城市被竊標的物之特徵
    • 第四節 城廂防治竊盜犯罪的機制
    • 小結
  • 結論
  • 徵引書目
  • 論文發表資訊
  • 版權頁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