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一本書解決HR所有的績效管理疑難雜症★
◎面對眾多的部門和職位,該如何設計適當的考核表?
◎老闆拒絕發獎金,員工們卻拿出績效坐等兌現,怎麼辦?
◎貢獻不如老鳥的菜鳥、和主管不合拍的人,到底怎麼考核?
◎主管質疑「每個人都超額完成目標,那團隊如何進步」,該怎麼辦?
▍如何設定績效計畫的指標?
績效指標的權重設計,大都是憑人為經驗判定,但其設計也不能太隨意,可以參考一定的原則:
▪ 基層職位的考核指標
-每一指標的權重一般設定在5%~30%之間,不能太高或太低。
▪ 不同階層,不同權重
-越是高層的職位,財務性經營指標和業績指標的權重就越大,而和職責相關的工作結果類指標的權重越大。
▪ 如何拿捏各指標的比例?
-如果重要指標只有1個,那麼其權重一般要超60%。
-如果有2個,那麼一般每個指標權重都在30%以上。
-如果有3個,那麼每個指標權重一般在20%以上。
▍如何處理員工的績效投訴?
「我都完成了,為什麼是『待改進』的等級?」
「主管從來沒說我什麼,為什麼我的考核不合格?」
「我至少比××好吧,為什麼不是他得D?」
▪ 對員工績效投訴的受理,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仔細了解投訴要點
-分析對方的態度
-明確告知回饋時間
-了解為什麼要投訴,有沒有特殊問題?
-對結果不滿意?對方式不滿意?對程序不滿意?
▪ 在回覆績效考核申訴時,應告知的內容應包括:
-告知產生問題的原因,而不是告知誰對誰錯
-告知處理的結果
-告知改進的內容與方式
▍如何利用績效考核結果正確診斷員工?
導致員工績效不佳的原因,可以從知識、技能、態度和外部障礙這4個方面考慮,然後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改善和解決。
▪ 如果是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問題……
-可以採用培訓的方式改善,但如果是「態度」和「外部障礙」的問題,就應該用其他管理策略解決。
▪ 如果是缺乏經驗和技能……
-可以透過在職培訓、職位輪調或競賽等方式解決。
▪ 如果是態度問題……
對於這類員工的績效問題,關鍵在於要爭取他們的配合,並盡可能加強溝通,而他們的特徵是:
-自身價值觀與公司的不相符
-在認知上與公司存在差異
-對公司的氛圍以及文化不能接受
▪ 如果存在外部障礙……
-應盡量幫助員工排除,並尋求其他主管或同事的支持。
只會發薪水跟徵才,你還敢說自己是一名HR嗎?
本書的思路,在於精確定義:
◎人力資源主管會做什麼?
◎人力資源總監會做什麼?
◎策略如何制定?
◎制度如何影響員工?
這些內容看似簡單,要想成功運用卻並非易事!
本書特色
本書分為入門篇、強化篇和精通篇三大部分:
[入門篇]
主要介紹整個績效體系及流程中的具體操作技術,透過對入門篇的學習,可以瞭解考核的基本方法和具體對象的考核方案,解決績效考核中的常見問題。
[強化篇]
主要介紹策略績效考核體系、績效分析和管理層的考核等內容,透過對強化篇的學習,可以掌握從策略到執行的績效管理系統的設計方法,系統地分析和解決績效問題,在績效管理領域獨當一面。
[精通篇]
介紹績效變革文化的導入、支持系統的建立及對於未來趨勢的預測,透過對精通篇的學習,可以將績效管理與企業營運結合,引領績效變革,建立全新績效思維。
◎面對眾多的部門和職位,該如何設計適當的考核表?
◎老闆拒絕發獎金,員工們卻拿出績效坐等兌現,怎麼辦?
◎貢獻不如老鳥的菜鳥、和主管不合拍的人,到底怎麼考核?
◎主管質疑「每個人都超額完成目標,那團隊如何進步」,該怎麼辦?
▍如何設定績效計畫的指標?
績效指標的權重設計,大都是憑人為經驗判定,但其設計也不能太隨意,可以參考一定的原則:
▪ 基層職位的考核指標
-每一指標的權重一般設定在5%~30%之間,不能太高或太低。
▪ 不同階層,不同權重
-越是高層的職位,財務性經營指標和業績指標的權重就越大,而和職責相關的工作結果類指標的權重越大。
▪ 如何拿捏各指標的比例?
-如果重要指標只有1個,那麼其權重一般要超60%。
-如果有2個,那麼一般每個指標權重都在30%以上。
-如果有3個,那麼每個指標權重一般在20%以上。
▍如何處理員工的績效投訴?
「我都完成了,為什麼是『待改進』的等級?」
「主管從來沒說我什麼,為什麼我的考核不合格?」
「我至少比××好吧,為什麼不是他得D?」
▪ 對員工績效投訴的受理,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仔細了解投訴要點
-分析對方的態度
-明確告知回饋時間
-了解為什麼要投訴,有沒有特殊問題?
-對結果不滿意?對方式不滿意?對程序不滿意?
▪ 在回覆績效考核申訴時,應告知的內容應包括:
-告知產生問題的原因,而不是告知誰對誰錯
-告知處理的結果
-告知改進的內容與方式
▍如何利用績效考核結果正確診斷員工?
導致員工績效不佳的原因,可以從知識、技能、態度和外部障礙這4個方面考慮,然後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改善和解決。
▪ 如果是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問題……
-可以採用培訓的方式改善,但如果是「態度」和「外部障礙」的問題,就應該用其他管理策略解決。
▪ 如果是缺乏經驗和技能……
-可以透過在職培訓、職位輪調或競賽等方式解決。
▪ 如果是態度問題……
對於這類員工的績效問題,關鍵在於要爭取他們的配合,並盡可能加強溝通,而他們的特徵是:
-自身價值觀與公司的不相符
-在認知上與公司存在差異
-對公司的氛圍以及文化不能接受
▪ 如果存在外部障礙……
-應盡量幫助員工排除,並尋求其他主管或同事的支持。
只會發薪水跟徵才,你還敢說自己是一名HR嗎?
本書的思路,在於精確定義:
◎人力資源主管會做什麼?
◎人力資源總監會做什麼?
◎策略如何制定?
◎制度如何影響員工?
這些內容看似簡單,要想成功運用卻並非易事!
本書特色
本書分為入門篇、強化篇和精通篇三大部分:
[入門篇]
主要介紹整個績效體系及流程中的具體操作技術,透過對入門篇的學習,可以瞭解考核的基本方法和具體對象的考核方案,解決績效考核中的常見問題。
[強化篇]
主要介紹策略績效考核體系、績效分析和管理層的考核等內容,透過對強化篇的學習,可以掌握從策略到執行的績效管理系統的設計方法,系統地分析和解決績效問題,在績效管理領域獨當一面。
[精通篇]
介紹績效變革文化的導入、支持系統的建立及對於未來趨勢的預測,透過對精通篇的學習,可以將績效管理與企業營運結合,引領績效變革,建立全新績效思維。
- 序
- 第1篇 入門篇
-
緒言 厚積薄發 撥雲見日—寫給步入績效管理職的HR夥伴們
-
小視窗:測測你對績效管理的認知度
-
-
第1章 績效管理與績效考核
-
1.1績效管理的主要目標
-
1.1.1了解績效考核與績效管理
-
1.1.2績效管理的核心價值
-
1.1.3績效管理的功能定位
-
-
1.2績效考核管理體系
-
1.2.1績效考核的原則
-
1.2.2績效考核考什麼
-
1.2.3績效考核基本流程
-
-
-
第2章 績效計劃制訂
-
2.1績效目標設定
-
2.1.1績效目標的設計依據
-
2.1.2績效目標的內容
-
-
2.2績效指標的設定
-
2.2.1績效指標的設計原則
-
2.2.2績效指標的選擇
-
-
2.3績效衡量標準
-
2.3.1績效衡量標準的分類
-
2.3.2績效衡量標準的設計
-
-
2.4績效指標的權重
-
2.4.1績效指標權重設計的原則
-
2.4.2績效指標權重設計的方法
-
-
2.5績效行動計劃
-
2.5.1績效行動計劃的作用
-
2.5.2績效行動計劃的制訂
-
-
2.6績效計劃的溝通
-
2.6.1績效計劃的溝通因素
-
2.6.2績效計劃的發布
-
-
-
第3章 績效過程管理
-
3.1績效過程的日常管理
-
3.1.1績效過程檢查
-
3.1.2績效計劃進展展示
-
-
3.2績效溝通與輔導
-
3.2.1績效溝通與輔導的內容
-
3.2.2績效溝通與輔導的方式
-
-
-
第4章 績效考核實施
-
4.1為推進績效考核「鬆土」
-
4.2員工績效考核實施流程
-
4.3績效考核的企業與職責
-
1.績效與薪酬管理委員會/CEO/總裁
-
2.人力資源部/績效經理
-
3.人力資源部績效考核專員
-
4.業務部門各級考核主管
-
5.被考核員工
-
6.各數據支持部門
-
小視窗:把所有的「猴子」背在自己身上的HR,會剝奪員工的成長機會
-
-
4.4選擇合適的考核模式
-
4.4.1常用考核模式介紹
-
4.4.2不同人群的考核模式
-
4.4.3績效考核的週期
-
-
4.5績效考核啟動
-
4.5.1績效考核啟動通知
-
2020年12月16日—2021年1月13日
-
4.5.2績效考核啟動會議
-
4.5.3管理者績效培訓
-
4.5.4員工績效培訓
-
-
4.6員工績效考核數據的收集
-
4.6.1績效數據可獲得性檢查
-
4.6.2考核實施中的數據收集
-
4.6.3消除考核的主觀性偏差
-
-
4.7員工考核結果的確定
-
4.7.1絕對分數制與等級制的評價機制
-
4.7.2相對考核與絕對考核的評價機制
-
4.7.3員工績效考核結果確定的方法
-
4.7.4員工績效考核結果的管理
-
-
-
第5章 員工績效回饋與改進
-
5.1績效回饋的方式與適用場景
-
5.2績效面談
-
5.2.1績效面談準備
-
5.2.2績效面談內容
-
5.2.3不同績效人員的面談策略
-
5.2.4績效面談技巧
-
5.2.5績效面談效果衡量
-
-
5.3績效結果公示
-
5.3.1績效公示的條件
-
5.3.2績效公示的策略
-
-
5.4績效改進
-
5.4.1績效改進流程
-
5.4.2個人績效改進計劃
-
-
-
第6章 員工績效投訴的處理
-
6.1績效投訴的類型和處理技巧
-
6.1.1對考核方式的投訴和處理
-
6.1.2對考核結果的投訴和處理
-
6.1.3對結果應用的投訴和處理
-
-
6.2績效投訴的處理過程
-
6.2.1投訴受理
-
6.2.2投訴調查
-
6.2.3投訴處理
-
6.2.4員工申訴制度
-
-
-
第7章 員工績效考核結果應用
-
7.1員工考核結果應用方向
-
7.1.1考核結果應用方向
-
7.1.2考核因素應用方向
-
-
7.2績效考核結果應用於薪酬
-
7.2.1績效考核結果應用於薪水
-
7.2.2績效考核結果應用於獎金
-
-
7.3績效考核結果應用於培訓與開發
-
7.3.1績效考核結果診斷
-
7.3.2績效考核結果應用於培訓開發
-
-
7.4績效考核結果應用於人員異動
-
7.4.1績效考核結果應用於職位調整
-
7.4.2績效考核結果應用於員工淘汰
-
-
-
第8章 員工績效考核管理工具
-
8.1量表法
-
8.1.1評級量表法
-
8.1.2行為觀察量表法
-
-
8.2比較法
-
8.2.1個體排序法
-
8.2.2標竿比較法
-
8.2.3配對比較法
-
-
8.3描述法
-
8.3.1關鍵事件描述法
-
8.3.2評價中心法
-
-
-
第9章 關鍵因素考核表的設計
-
9.1分層分類的考核設計
-
9.1.1考核職位的分層分類
-
9.1.2考核因素的分層分類
-
-
9.2考核表的設計
-
9.2.1員工綜合考核表的設計
-
9.2.2員工工作業績考核表的設計
-
9.2.3員工工作能力考核表的設計
-
9.2.4員工工作態度考核表的設計
-
-
-
第10章 中基層管理職分析
-
10.1職位特點
-
10.2職位角色
-
10.3職位職責
-
10.4職位要求
-
1.職業素養
-
2.管理素養
-
3.業務素養
-
小視窗:中堅人才是關鍵
-
-
-
第11章 中基層管理者績效考核量化設計
-
11.1中基層管理者績效考核設計
-
11.1.1中基層管理者績效考核管理辦法
-
11.1.2中基層管理者績效述職的企業
-
-
11.2策略發展領域管理者量化考核
-
11.2.1策略總監量化考核
-
11.2.2策略規劃部經理量化考核
-
11.2.3企業管理部經理量化考核
-
-
11.3技術研發領域管理者量化考核
-
11.3.1技術總監量化考核
-
11.3.2技術部經理量化考核
-
11.3.3研發部經理量化考核
-
-
11.4採購供應領域管理者量化考核
-
11.4.1採購供應總監量化考核
-
11.4.2採購部經理量化考核
-
11.4.3供應商管理部經理量化考核
-
-
11.5生產領域管理者量化考核
-
11.5.1生產總監量化考核
-
11.5.2工藝部經理量化考核
-
11.5.3工廠主任量化考核
-
11.5.4工廠班組長量化考核
-
-
11.6行銷領域管理者量化考核
-
11.6.1行銷總監量化考核
-
11.6.2市場部經理量化考核
-
11.6.3銷售部經理量化考核
-
11.6.4客戶服務部經理量化考核
-
-
11.7人力行政領域管理者量化考核
-
11.7.1人力行政總監量化考核
-
11.7.2人力資源部經理量化考核
-
11.7.3招聘調動部經理量化考核
-
11.7.4培訓發展部經理量化考核
-
11.7.5績效薪酬部經理量化考核
-
11.7.6行政部經理量化考核
-
-
11.8財務領域管理者量化考核
-
11.8.1財務總監量化考核
-
11.8.2財務管理部經理量化考核
-
11.8.3會計核算部經理量化考核
-
11.8.4審計部經理量化考核
-
-
-
第12章 專業技術類員工績效考核量化設計
-
12.1專業技術類員工績效考核管理辦法
-
1.考核目的
-
2.適用範圍
-
3.指導思想
-
4.考核原則
-
5.考核週期
-
6.考核關係
-
7.考核程序
-
8.績效目標制定階段
-
9.績效輔導階段
-
10.考核及溝通階段
-
11.考核資訊
-
12.考核責任
-
13.溝通責任
-
14.考核申訴
-
15.考核等級及應用
-
-
12.2技術研發領域員工量化考核
-
12.2.1產品設計人員量化考核
-
12.2.2產品開發人員量化考核
-
12.2.3工程技術人員量化考核
-
12.2.4技術研究人員量化考核
-
-
12.3採購供應領域員工量化考核
-
12.3.1採購計劃人員量化考核
-
12.3.2採購執行人員量化考核
-
12.3.3採購檢驗人員量化考核
-
12.3.4供應商管理職人員量化考核
-
12.3.5儲運管理職人員量化考核
-
-
12.4生產領域員工量化考核
-
12.4.1生產計劃人員量化考核
-
12.4.2生產調度人員量化考核
-
12.4.3設備管理職人員量化考核
-
12.4.4安全管理職人員量化考核
-
12.4.5材料工藝人員量化考核
-
12.4.6產品工藝人員量化考核
-
-
12.5品質領域員工量化考核
-
12.5.1品質控制人員量化考核
-
12.5.2品質檢驗人員量化考核
-
-
12.6行銷領域員工量化考核
-
12.6.1市場策劃人員量化考核
-
12.6.2廣告企劃人員量化考核
-
12.6.3銷售代表人員量化考核
-
12.6.4通路拓展人員量化考核
-
12.6.5客戶經理人員量化考核
-
12.6.6售後服務人員量化考核
-
-
12.7人力行政領域員工量化考核
-
12.7.1招聘人員量化考核
-
12.7.2培訓人員量化考核
-
12.7.3薪酬人員量化考核
-
12.7.4績效管理職人員量化考核
-
12.7.5勞動關係人員量化考核
-
12.7.6法務管理職人員量化考核
-
12.7.7行政管理職人員量化考核
-
12.7.8後勤管理職人員量化考核
-
-
12.8財務領域員工量化考核
-
12.8.1會計人員量化考核
-
12.8.2出納人員量化考核
-
12.8.3投資管理職人員量化考核
-
12.8.4融資管理職人員量化考核
-
12.8.5資金管理職人員量化考核
-
12.8.6稅務管理職人員量化考核
-
12.8.7審計人員量化考核
-
-
-
第13章 操作輔助類職位績效考核量化設計
-
13.1操作輔助類員工績效考核管理辦法
-
1.考核目的
-
2.適用範圍
-
3.考核原則
-
4.工作職責
-
5.績效考核權限
-
6.考核內容
-
1)績效考核具體內容說明
-
2)考核內容權重分配(見表1)
-
3)考核標準制定
-
7.考核流程
-
1)月度考核流程
-
2)年度考核流程
-
8.考核結果等級分布(見表2)
-
9.員工參加考核說明
-
10.績效考核結果應用
-
11.績效考核申訴
-
-
13.2生產操作員量化考核
-
13.3倉管人員量化考核
-
13.4物流人員量化考核
-
13.5導購員量化考核
-
13.6客服人員
-
13.7櫃檯接待量化考核
-
13.8行政文員量化考核
-
13.9行政司機量化考核
-
小視窗:再好的考績表也不如找到一個積極主動有責任心的人
-
-
-
第14章 特殊類型人員績效考核
-
14.1特殊人才績效考核
-
14.1.1外聘顧問績效考核
-
14.1.2內部專家績效考核
-
-
14.2特殊人員績效考核
-
14.2.1試用期員工績效考核
-
14.2.2勞務人員績效考核
-
14.2.3實習人員績效考核
-
-
- 第2篇 強化篇
- 緒言 中堅力量 從策略到執行—寫給那些「有擔當」的績效經理
-
第15章 策略績效考核模式
-
15.1目標管理考核法
-
15.1.1目標管理考核法簡介
-
15.1.2目標管理考核法的關鍵程序
-
15.1.3目標管理考核的特點
-
15.2 360度考核法
-
15.2.1 360度考核法簡介
-
15.2.2 360度考核法的關鍵程序
-
15.2.3 360度考核法的特點
-
-
15.3關鍵績效指標考核法
-
15.3.1關鍵績效指標考核法簡介
-
15.3.2關鍵績效指標考核法的關鍵程序
-
15.3.3關鍵績效指標考核法的特點
-
-
15.4關鍵成功因素考核法
-
15.4.1關鍵成功因素考核法簡介
-
15.4.2關鍵成功因素考核法的關鍵程序
-
15.4.3關鍵成功因素考核法的特點
-
-
15.5平衡計分卡考核法
-
15.5.1平衡計分卡考核法簡介
-
15.5.2平衡計分卡考核法的關鍵程序
-
15.5.3平衡計分卡考核法的特點
-
-
15.6基於素養的績效考核法
-
15.6.1基於素養的績效考核法簡介
-
15.6.2基於素養的績效考核法的關鍵程序
-
15.6.3基於素養的績效考核法的特點
-
-
15.7各類考核模式的選擇與組合
-
-
第16章 策略績效體系設計
-
16.1確定公司使命、願景和核心價值觀
-
16.1.1確定公司使命和願景
-
16.1.2確定公司核心價值觀
-
-
16.2確定公司策略與策略地圖
-
16.2.1策略分析與描述
-
16.2.2繪製策略地圖
-
-
16.3部門策略解碼
-
16.3.1識別策略主題
-
16.3.2明確部門願景、使命和獨特價值
-
16.3.3建立價值模型及因果關係
-
-
16.4分解落實指標
-
16.4.1公司年度策略指標落實
-
16.4.2部門關鍵績效指標落實
-
16.4.3個人關鍵績效指標落實
-
-
-
第17章 績效指標體系建設與最佳化
-
17.1績效指標體系構建
-
17.1.1績效指標類型
-
17.1.2各部門及部門負責人指標結構
-
-
17.2績效指標庫建設與維護
-
17.2.1指標庫結構設計
-
17.2.2具體指標來源
-
-
17.3績效指標的選取程序
-
17.3.1關鍵業績指標的選取
-
17.3.2重點工作目標的選取
-
17.3.3績效指標庫的檢查
-
-
-
第18章 公司管理層績效考核
-
18.1 董事會考核
-
18.1.1董事會的考核企業
-
18.1.2董事會的考核內容
-
18.1.3董事個人的考核內容
-
18.1.4董事會考核結果應用
-
-
18.2公司高層管理團隊績效考核
-
18.2.1公司高層管理團隊績效考核設計原則
-
18.2.2公司高層管理團隊績效考核辦法
-
-
18.3 CEO績效考核
-
18.3.1 CEO的考核企業
-
18.3.2 CEO的考核內容
-
18.3.3 CEO考核結果應用
-
-
-
第19章 績效結果分析
-
19.1 績效結果分析方法
-
19.1.1 橫向比較分析
-
19.1.2 縱向比較分析
-
19.1.3 績效結果分析關鍵活動
-
-
19.2員工績效結果分析
-
19.2.1考核等級總體分析
-
19.2.2考核規範度分析
-
19.2.3部門分析
-
19.2.4職級分析
-
19.2.5職位分析
-
19.2.6年資分析
-
19.2.7等級分析
-
19.2.8結合其他維度分析
-
19.2.9員工績效考核實施總結報告
-
-
19.3企業績效分析
-
19.3.1企業績效診斷
-
19.3.2指標分析
-
19.3.3部門分析
-
19.3.4職能分析
-
-
- 第3篇 精通篇
- 緒言 頂層設計 創新之道—寫給勇敢引領績效變革的HRD們
-
第20章 構建策略績效管理體系的支持系統
-
20.1計劃管理
-
20.1.1策略規劃
-
20.1.2年度經營計劃
-
-
20.2預算管理
-
20.2.1預算管理和績效管理
-
20.2.2預算編制流程
-
20.2.3預算報表內容
-
-
-
第21章 高績效文化變革
-
21.1高績效文化與績效變革
-
21.1.1認識企業文化
-
21.1.2認識高績效文化
-
21.1.3高績效企業與高績效文化
-
-
21.2創建高績效文化
-
21.2.1高績效文化特徵
-
21.2.2高績效文化構建要件與流程
-
21.2.3價值觀文化建設與傳承
-
21.2.4工作環境建設
-
21.2.5激勵體系建設
-
21.2.6制度建設
-
-
-
第22章 績效管理資訊系統建設
-
22.1資訊化的需求
-
1.整合策略績效管理
-
2.推動績效管理應用
-
3.提高績效管理效率
-
4.績效分析支持決策
-
-
22.2資訊系統的設計
-
22.2.1應用模式設計
-
22.2.2平臺化的架構設計
-
22.2.3業務流程設計
-
22.2.4模組功能設計
-
-
22.3資訊系統推行的專案實施
-
22.3.1績效管理體系梳理
-
22.3.2績效管理資訊系統開發和驗收
-
-
-
第23章 產業集團的績效管理
-
23.1集團管理管控體系
-
23.1.1三種常見的管控模式
-
23.1.2集團管控模式的選擇
-
-
23.2集團化績效管理體系設計
-
23.2.1集團績效管理原則
-
23.2.2集團績效管理流程
-
-
-
第24章 績效管理的新趨勢
-
24.1策略性績效管理發展動態
-
24.1.1策略績效體系設計的變化趨勢
-
24.1.2策略績效流程執行的現實觀察
-
-
24.2績效管理和網路思維
-
24.2.1網路時代下的人力資源
-
24.2.2網路思維下的績效管理
-
-
- 附錄 企業常用績效考核指標字典
- 後記 面向不確定未來的應對之道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