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女性,戰爭與回憶:三十五位重慶婦女的抗戰講述

出版日期
2024/07/0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237340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抗日戰爭中,儘管全中國人民都飽受苦難,但女性經歷了許多特有的苦難。加倍的生育之苦、喪子之痛、家庭生計負擔沉重、性侵害與性暴力頻發……但婦女並不只是被動的受害者,她們還是參與抗日的行動者、戰時生產的組織者、生存策略的策劃者、日常生活的支撐者。

這本以女性為中心的抗戰口述史,為我們發掘了這個在歷史中失語的群體,揭示出抗日戰爭也是一個社會性別化的歷史。女性的貢獻通常錯綜複雜地交織在日常生活之中而顯得毫不起眼,但事實上,正是她們的生存決心、智慧和韌性保全了戰時的家與國。而女性的視角帶出了戰爭講述中少見的日常面向——戰爭不只是軍事博弈、高層鬥爭,還是一朝一夕一粥一飯,戰場不只 在前線,也在家中、田地、防空洞、工廠……

-----------------------------------------------------------------------------------------------------------------------------

抗戰是中國現代史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是一整代中國人的共同經驗和記憶,但相關的研究成果卻嚴重失衡:不但偏重軍事外交,也忽略婦女經驗。本書著重戰時婦女日常生活的再現,述說不一樣的抗戰故事。作者採訪的對象,許多是少為自己留下記錄的女工、女傭、家庭主婦等沉默的一群人,即便是女學生、女教師等知識女性也不見得有機會為抗戰史留下見證。從歷史多元性的角度來看,本書的出版的確極為必要。

—連玲玲 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
作者縝密的分析和受訪女性的生命故事共同為我們編繪出一段中國的戰爭史。本書敘事層次豐富,特別關注女性性別特質;同時為 讀者提供新鮮視角,有助於讀者理解抗戰歲月裏、民族存亡危機下,中國婦女的苦難、生存和抵抗。

—美國歷史學核心刊物 《歷史學家》(The Historian)
  • 新版序
  • 中文版致謝
  • 引言:歷史,女性和中國的抗日戰爭
  • 第一部分:抗日戰爭,女性與社會
    • 朱淑勤 女學生
    • 羅福慧 女學生
    • 金中恆 女學生
    • 李素瑤 女學生
    • 莫國鈞 女學生
    • 王代英 女學生
    • 朱淑君 女學生
    • 何佩華 重慶商會會長的兒媳婦
    • 劉群英 下江逃難婦女
    • 崔香玉 醫生的太太
    • 楊玉青 工人的太太
    • 趙知難 戰時兒童保育會收養的孤兒
    • 楊先知 戰時兒童保育會教師
    • 張慎勤 戰時兒童保育會教師
    • 陳國鈞 來自有財有勢家庭的女性
    • 李素華 貧困的農家女性
    • 王淑芬 貧困的農家女性
    • 蔣素芬 貧困的農家女性
  • 第二部分:抗日戰爭,女性與經濟
    • 烏淑群 教師、接線員
    • 徐承珍 小販的女兒
    • 范明珍 木工的女兒
    • 賓淑貞 女傭人
    • 龔雪 裁縫的太太
    • 曾永清 被拋棄的家庭主婦
    • 常隆玉 民生公司員工
    • 葉清碧 工廠女工
    • 楊坤慧 工廠女工
    • 梁易秀 工廠女工
    • 高忠賢 松溉實驗區女工
    • 游清雨 松溉實驗區女工
    • 趙桂芳 松溉實驗區女工
  • 第三部分:抗日戰爭,女性與政治
    • 任再一 為新運婦指會工作的女共產黨員
    • 白和蓉 革命學生
    • 羅自榮 救國會的婦女
    • 王素 中共地下黨員
  • 第四部分:女性,記憶與中國的抗日戰爭
  • 後記:抗戰後的她們
  • 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