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潛存教會的本色語言:周聯華《易的神學》重構

出版日期
2024/07/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985102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易》內蘊於中華文化深層,許多成語、典故皆從易經而來。然而,易經的卜筮體裁難免令基督徒有所抗拒。周聯華牧師 (1920-2016) 所撰《易的神學》嘗試以易經的語言素材,對教會闡釋基督教的神學概念,期望能建構本色化的神學;然而以文本批判理論所謂「理想讀者」而言,不熟悉易經文本的建制教會會眾恐怕並非首選。因此本書將既有的易經讀者,即《易》的詮釋群體,視作田立克 (Paul Tillich) 所謂「潛存的教會」(latent church),運用此群體累積的易學知識與概念體系,重構「易的神學」,期望能實現周聯華牧師在中華文化背景下寫作《易的神學》初衷,並能對精神文化的跨界域傳播工作者有所啟發。
  • 總序
  • 吳序
  • 誌謝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一)經文辯讀與宗教對話
      • (二)現象學與觀物取象的易學思維
      • (三)以「顯現與不顯現」的形式結構理解教會的潛存模態
    • 第四節 文獻回顧
      • (一)周聯華本色神學之論述與實踐
      • (二)本色語言的實踐例示——《易經》與基督教的對遇
    • 小結
  • 第二章 從「易的神學」到「易」的神學
    • 第一節 神論
      • (一)聖父之部
      • (二)聖子之部
      • (三)聖靈之部
    • 第二節 人類的處境與神的介入
      • (一)人之部與罪論
      • (二)救恩之部
    • 第三節 社群與終結
      • (一)教會觀
      • (二)末世論
    • 小結
  • 第三章 《易的神學》語言素材分析
    • 第一節 「易」之意義
    • 第二節 元亨利貞
      • (一)元
      • (二)亨
      • (三)利
    • 小結
  • 第四章 尋索易學詮釋群體與基督教的共通語言
    • 第一節 「尊乾法坤」的神學
    • 第二節 坤卦的耶穌生平敘事
    • 第三節 由乾坤推演六十四卦
      • (一)相遇與退避/復歸與臨在
      • (二)天地之交與不交/水火之濟與不濟
  • 結論:反省與展望
  • 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