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隨著中國數百萬農村人口被歡迎進入大城市作為廉價勞動力的來源,地方政府卻使用各種工具來限制他們獲得正式公民身分,形成既利用又排除的政策效果,以達到所謂及時回應(Just-in-time)的城鎮化機制。
本書提出的問題意識為:國家如何管理城市的流動人口?人民如何被城鎮化?其社會後果為何?作者打破傳統,把學校當成窗口,觀察更廣泛的城鎮化過程,並透過民族誌研究及上百次訪談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教職員與家長,探討中國如北京等特大城市一方面向精英階層提供他們不一定需要的優質公共服務;另一方面利用落戶、住房、勞動、學籍等政策,讓缺乏資源的低端家庭陷入規定朝令夕改的不安、在城鄉之間不斷遷移,和不平等的教育機會。備受剝削的中國農民工所面對的生命政治控制顯然更暴力也更嚴厲。
本書提出的問題意識為:國家如何管理城市的流動人口?人民如何被城鎮化?其社會後果為何?作者打破傳統,把學校當成窗口,觀察更廣泛的城鎮化過程,並透過民族誌研究及上百次訪談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教職員與家長,探討中國如北京等特大城市一方面向精英階層提供他們不一定需要的優質公共服務;另一方面利用落戶、住房、勞動、學籍等政策,讓缺乏資源的低端家庭陷入規定朝令夕改的不安、在城鄉之間不斷遷移,和不平等的教育機會。備受剝削的中國農民工所面對的生命政治控制顯然更暴力也更嚴厲。
- 推薦序/林宗弘
- 譯者序/江淮
- 中文版序
- 英文版序
- 圖表目次
-
導論
-
多重城鎮化
-
研究學校教育
-
研究設計
-
本書論點與章節安排
-
-
第一章 城鎮化政治的概念化:及時回應體系
-
資本主義和生命政治
-
管制流通:城市增長的兩難
-
JIT城鎮化
-
結論
-
-
第二章 城市發展主義和倒置福利國家
-
從工業化到城鎮化
-
重新配置社會空間等級制
-
「計畫外」同時接受教育
-
積分入學
-
倒置福利國家
-
結論
-
-
第三章 農民工子弟學校:集中式剝奪
-
製造非正式教育
-
稀缺資源
-
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流動性
-
非營利學校、非政府組織和基金會
-
結論
-
-
第四章 被製造的過剩人口:家長駕馭「教育控人」
-
進入計畫外的學校教育
-
教育控人
-
回「老家」
-
情緒緊張
-
結論
-
-
第五章 人口管理的「銳邊」:學校關閉和拆除
-
城市發展主義和移置
-
淘汰學校的獨特路徑
-
學校拆遷的影響
-
結論
-
-
第六章 再生產的減震器:民工子弟學校的教師
-
移民、理想主義的畢業生和退休人員
-
在集中剝奪的空間中勞動
-
亦師亦母與相親相愛
-
結論
-
-
結論 全球延伸
-
定位北京
-
資本主義式的人口管理:內延與外延
-
為誰復興?
-
從內延式增長到外延式增長?
-
- 附錄:方法論
- 徵引書目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350/7994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