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明公啟示錄-解密維摩詰經的大乘佛法實踐道(3):探索小乘與大乘之間的精髓教義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43183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何謂真正的道場?何為授記?
何為著魔?何為真正的布施?
維摩詰藉由機緣為菩薩四大弟子們說法,
傳達般若智慧皆從有為法而來,
都應從最基本的小乘教義開始修起,
把根基打穩了,才能走向大乘菩薩道!

由專研多年的范明公以深入淺出方式,點明《維摩詰經》的重要性有二:

第一:此為修行大乘佛法的方法及修行境界的最佳指導,深透的體現了修行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區別。
第二:如何修行大乘佛法才能走上一條成佛大道。

本書為《維摩詰經》第四品「菩薩品」及第五品「文殊師利問疾品」的內容解讀。
范明公先生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讀者呈現了大乘菩薩道的修行之道,即「不捨小乘,不住大乘」。這表示,大乘菩薩道為最尊、最上、最第一之法,但修行還需從最低處起修,如六度萬行、三十七道品皆為修行基礎。提醒中土眾生修佛之人應以小乘為根基起修,唯有根基築穩了,才能走向大乘菩薩道,也才是真正的「離苦得樂」之道!


@特色1:保留典故及故事,吸引一般人容易閱讀:《維摩詰經》中故事性很強元素,例如天女散花、請飯香土等等,故事人物鮮活,想像奇迥,富於文學趣味。而且《維摩詰經》中的許多典故,多變成禪宗公案。 
@特色2:釋義深入淺出,適合初學者入門:用淺近的方法引生大眾的信仰,是大乘經典的一大特色。
@特色3:運用現今社會情況帶入經義:以其慣有的現代筆法來執寫此部經典,教導眾生如何在入世的生活中,以出世心來應變各種生活中的困頓與難題、苦難、病苦。
@特色4:以凡人非居士或修佛者更貼近經典:身為紅塵人更知紅塵事,因此以其凡夫俗子身份寫來此部經典,讓佛法教義更簡單易讀、更與生活息息相關。

《維摩詰經》是中華佛教史上一部著名的經典,對中國佛教史影響非常巨大。它一共有三卷,十四品,字數為33,236個字。目前《維摩詰經》流傳有七個版本,其中流通最廣且影響力最大是中國姚秦時代,由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所翻譯的版本,也是這本書所依據講解的版本。

《維摩詰經》分三卷,按照佛經的分類,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序分」:序分就像一個前提,即為什麼講這部經?主題是什麼?它主要講述法會的緣起。
第二部分「正宗分」:第二品到第十二品是正宗分,是《維摩詰經》的主幹部分。
第三部分「流通分」:第十三和十四品是流通分,即流通這部經典的功德所在,盛讚受持宏傳這部經典。

在學習經文前,先瞭解這十四品的大意,這是研讀經典的學習方法:第一步先對經典建立一個框架體系,清晰經文的脈絡後,再進一步分解成局部,深入學習經義。
從一至十二品著手,先瞭解經文的緣由及主要內容。

本書主要是從第四品是菩薩品,聲聞乘的弟子不敢去,佛祖又選哪位去呢?於是選大乘的菩薩,比如彌勒,光嚴童子等大乘菩薩,然而這等大乘菩薩也覺得自己道行、境界遠遠不及維摩詰居士,也不敢代表佛祖前去問疾。這一品詳細講述這幾位大菩薩具體哪些修行境界不如維摩詰。這裡所說的維摩詰問疾,僅僅是一個事件,借由這個事件引發了很多關於修行境界(包括修行方法的高低)的闡述。

第五品是文殊師利問疾品,前面聲聞乘弟子和大乘菩薩都不敢去,於是佛祖就命大乘菩薩中智慧的代表——文殊師利菩薩前去。通過文殊師利帶領著眾聲聞及大乘菩薩去探視維摩詰,在維摩詰的住所,與維摩詰居士反復論法。這一品深入地闡明:什麼是空,什麼是菩薩行等大乘經義,這是《維摩詰經》裡很重要的一品。

以上講述的是《維摩詰經》主要的觀點、話題、以及充分的解答,這是整部經文的主體。
事實上,如前所提及《維摩詰經》的重要性,主要在以下二點:
第一:《維摩詰經》裡面的論點和主題是我們修行大乘佛法的方法及修行境界的最佳指導,是修行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區別。
第二:如何修行大乘的佛法才能走上一條成佛大道。

這些在《維摩詰經》裡講得非常透徹。
從思想、義理這個方面來講,整部《維摩詰經》有兩個最重要的觀點:第一個是「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第二個是「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這是畫龍點睛之筆。
第一個觀點即唯心淨土,是大乘佛教的基本思想,唯心淨土在不少的經典中都有涉及,但只有《維摩詰經》裡講述最直截了當,最生動透徹,它對中國的佛教——天臺、華嚴、禪宗這幾個宗派的影響非常巨大。
第二個觀點即世間及出世間不二,不能把世間和出世間對立起來,它是不二即沒有差別,這裡主張是出世就是入世,這是《維摩詰經》最重要的思想特點。

維摩詰居士,本身就是一個為化度眾生而出入世間的人,更甚的是他常在世間諸淫舍酒肆出入(淫舍即紅燈區、夜總會、妓院),天天聲色犬馬,天天喝酒吃肉,但他同時又能保持一塵不染的大悲菩薩。他為什麼要化身成這樣?給我們的感覺好像就很違反佛理、佛戒、佛律,其實他是用這種方式來告誡修行的眾生應該做到「隨所化生而取佛土」(這是經典裡面的語言),即心中不要有分別,沒有什麼低劣的行業是不可能去修行的;只要有眾生的地方,就有我大乘菩薩在,我用我的方法去救度他們,度化他們,這是一種出淤泥而不染,入世俗而化它的精神。這樣出世又入世的精神對中國的佛教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把從前被供奉起來的佛教,且高高在上地位給拉下來,拉回到眾生的尋常日用間,使佛教更加落地,也只有更加落地的佛教,才能深植於本土,更廣傳留故。
  • 【序】大乘不離小乘,修行還需從最低處起修!
  • 第一章 第四品菩薩品(一)開示彌勒菩薩感悟授記和菩提
    • 第一節 過去、現在、未來皆是幻相
    • 第二節 真正的授記、正位
    • 第三節 何處尋菩提?
    • 第四節 修行每一步都有實證的功夫
  • 第二章 第四品菩薩品(二)指點光嚴童子直心即道場
    • 第一節 「光嚴童子」名字的來歷
    • 第二節 何為真正的道場?
    • 第三節 放下我執法執,即得解脫
    • 第四節 以四攝為道場,隨緣教化
    • 第五節 通世間法智,從博學多聞開始
    • 第六節 大乘菩薩道從有為二乘法修起
    • 第七節 紅塵眾生所在便是修行道場
  • 第三章 第四品菩薩品(三)闡釋持世菩薩著魔的真相
    • 第一節 真正涅槃狀態為佛魔一體
    • 第二節 放下虛相,才能追求真的身命財
    • 第三節 持世菩薩執著度眾生,定功被破
    • 第四節 維摩詰看透魔王波旬,教化天女
    • 第五節 無盡燈法門照亮法身
  • 第四章 第四品菩薩品(四)點化長者子善德布施真義
    • 第一節 長者子善德以財布施
    • 第二節 法布施救人發菩提心
    • 第三節 般若智慧皆從有為法而來
    • 第四節 正行善法,隨其心淨
    • 第五節 隨機說法,平等布施
  • 第五章 第五品文殊師利品(一)文殊師利與維摩詰論道談空
    • 第一節 文殊師利菩薩讚揚圓融真俗二諦
    • 第二節 維摩詰以神通變化接引世人
    • 第三節 古佛相見,皆在表法
    • 第四節 無字真經方為真正的經
    • 第五節 眾生病皆因愚痴貪愛起
    • 第六節 二佛論空性
    • 第七節 破除六十二邪見,成正等正覺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