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懂點中醫少生病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59608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資深藥師的六十帖健康指南】
【以貼近生活的方式,解開我們對中醫、養生、用藥的種種疑問】

 吃中藥就等於養生?
 中西藥一起吃,就是中西醫結合嗎?
 熬夜猝死是因為水火失衡?
 天王補心丹和牛黃清心丸的「心」是同一個「心」嗎?

「有病好好治病,沒病好好吃飯。」

感冒好不了?對「證」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餃子也養生?冬天吃餃子,其實大有學問。
保健品特別有效?小心藥物添加。
讓冷知識變成常識,
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比想像中簡單!

【本書特色】
 既是知名藥師的中醫漫談,也是寫給普通人的科普書。
 從細微處入手,解答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疾病和用藥疑問。
 分析個案,追溯中醫的文化源流,見樹又見林。

【理】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
【法】治療一步到位
【方】字裡行間藏著的秘密
【藥】吃得貴不如吃得對

中醫藥愈來愈普及,但五花八門的保健資訊,坊間令人眼花繚亂的保健品、中成藥,都讓我們難以好好審視自己的病痛或體質,對症下藥。本書立足於「中醫治的不是病,而是病人」、「以正養正,以偏糾偏」的經典理念,展開一連串親切、貼心的問答,自成體系,卻又通俗易懂,以個案與數據,帶我們走出生活中經常碰到的中醫藥誤區。超過六十篇小科普,就像一帖帖處方箋,總有一帖可以消除你的困惑!

【專業推薦】
許仁明/璞真中醫診所院長
高定一/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小末醫師/本末中醫院長

【推薦語】

張冰(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岐黃學者、首都名中醫)

中醫藥科普,很多人都在做。但從臨床藥師角度,從醫藥圓融角度,從文化與故事角度的中醫藥科普不多,本書可以算是一次有益的嘗試。作者金銳博士是我的學生,他熱愛中醫藥歷史文化,喜歡科普創作,能夠用幽默詼諧的比喻和故事把晦澀的觀點講出來,也能夠用意想不到的設問和對比把零散的內容關聯起來,看一眼題目,讀一段文字,你就會立刻產生興趣和思考。當然,創作這些科普文的初衷並不是博眼球,而是為了將老百姓忽視的中醫治療理念和中藥用藥理念,以另一種方式展現給大家。所以,本書講到了辨證論治的重要性,講到了毒性中藥安全合理使用的重要性,也講到了很多易錯易混的案例,相信會對大家正確認識中醫中藥起到有益的推動作用。

蘇婧(清華大學全球發展與健康傳播中心秘書長)

中醫不僅是一種醫學,更是一種文化。中醫文化歷史悠久,在其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一直不斷汲取哲學、文學、數學等多學科知識營養,為治病救人而不斷革新。一碗藥湯,一根銀針,常常就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本書秉承中醫「治未病」的思路,從細微處入手,解答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疾病和用藥問題。這些問題涵蓋從古至今、從生活到醫藥、從影視到現實,多元的主題,多樣的疑問,既講了「理法方藥」,也有雜談閒聊。實用,適用,有趣,有料,這是一本關於中醫的冷知識,但我相信,不久,它會很熱。

小末醫師(本末中醫院長)

中醫的治病特長是即使相同病症也會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給予差異性治療,本書即建立在此基礎上,強調任何用藥都應該經過專業的整體辨證,正是看待中醫須有的正確觀念。
  • 推薦語
  • 第一章 「理」: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
    • 中醫治的不是病,而是病人
    • 夸父為什麼要「逐日」?
    • 熬夜與猝死的關係
    • 中醫的「心」>西醫的「心」
    • 辨證論治是怎麼回事?
    • 中醫講「證」不講「病」?
    • 中西藥一起吃,就是中西醫結合嗎?
    • 以正養正,以偏糾偏
    • 為什麼推薦大家過農曆生日?
  • 第二章 「法」:治療一步到位
    • 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就能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嗎?
    • 被診斷為高血壓,就能吃牛黃降壓丸嗎?
    • 什麼樣的感冒好治,什麼樣的感冒難治?
    • 說明書上寫著「治便秘」,便秘了就能吃嗎?
    • 清熱解毒藥,就是中藥裡的抗菌消炎藥?
    • 嗓子疼,含個口含片就可以嗎?
    • 貧血了,就要吃補血藥嗎?
    • 一咳嗽就吃止咳藥,行嗎?
    • 上火了,就一定要吃清火藥嗎?
    • 都說有些中藥不宜長期服用,多長時間算長期呢?
  • 第三章 「方」:字裡行間藏著的秘密
    • 中成藥「顧名思義」到底行不行?
    • 了解一下名字裡含數字的中成藥?
    • 金匱腎氣丸,不是《金匱要略》中的腎氣丸
    • 六味地黃丸,其實是一個小兒專用中成藥
    • 驚蟄、冬至等節氣要吃安宮牛黃丸保健嗎?
    • 不能與頭孢類抗生素一起吃的,不是藿香正氣,是「水」
    • 複方甘草合劑,主角真不是甘草
    • 不是所有名字中有「銀翹」的都是中成藥
    • 止嗽定喘丸與定喘止嗽丸,真的很不一樣
    • 清熱解毒口服液與清熱解毒顆粒,差的不只是劑型
    • 正紅花油裡竟然沒有紅花?
    • 都含有當歸,為什麼一個叫人參健脾丸,一個叫人參歸脾丸?
    • 逍遙丸、調經促孕丸和烏雞白鳳丸,男人也能用
    • 這幾種「中醫秘方」不能信
  • 第四章 「藥」:吃得貴不如吃得對
    • 說中藥都是有毒的,說中藥都是無毒的,都是外行
    • 中藥與有毒元素的恩恩怨怨
    • 中藥肝損害的真相
    • 保健品比藥品安全嗎?
    • 為什麼止咳中成藥建議只選一種?
    • 為什麼藥酒別拿到聚餐宴會上喝?
    • 除了葛花,還有哪些「解酒藥」?
    • 細數那些「黃字輩」中藥
    • 藏紅花,就是西藏產的紅花嗎?
    • 土三七、野三七、菊三七,其實都不是三七
    • 「川草烏雪子」,人人該認識
    • 生首烏與製首烏,功效大不同
    • 治呼吸系統疾病用金銀花,治消化系統疾病用金銀花,治心腦血管疾病還用金銀花?
    • 枸杞能補腎,但不能壯陽
    • 長相奇特的冬蟲夏草,功效可能很普通
    • 冰片!冰片!還是冰片!
    • 人工牛黃與天然牛黃,差的不只是一點點
    • 龍角散到底是什麼?治什麼?
  • 第五章 雜談閒聊: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 劇毒的「烏金丸」,到底是什麼?
    • 影視劇中用感冒靈顆粒解酒可靠嗎?
    • 岐山臊子麵與桂枝湯的「神交」
    • 那些年,我們一起遠離的國外草藥類保健品
    • 喝豆漿、常化妝和肥胖,哪個會讓男人變「娘」?
    • 興奮劑,都能讓人興奮嗎?
    • 降壓藥纈沙坦致癌?
    • 后羿射日,就是射太陽嗎?
    • 你知道「元旦」的真正含義嗎?
    • 冬至到了,應該吃什麼餡的餃子好呢?
    • 一個關於爬山(隨機對照試驗)的故事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