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生成式AI之科技風險管理與技術創新趨勢

出版日期
202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619384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新興科技之風險處理途徑,除了聚焦負面技術風險的實驗室層次之科技評估(tech-nology assessment) 之外,還需要同時關注正面與負面影響,並且同時關注技術風險與組織模式。因此,需要透過比較聚焦整體社會挑戰之風險評估途徑,包括:盡責創新(Responsible Innovation)、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盡責研究與創新(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RRI) 、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 等不同途徑,才能藉由降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表目錄
  • 圖目錄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社經挑戰導向之科技創新政策主要途徑
    • 第二節 因應整體社會挑戰之系統創新途徑概念工具
    • 第三節 RRI 與盡責創新、社會創新、Living Lab 之關聯
    • 第四節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AI 盡責創新之風險管理途徑
    • 第一節 OECD 之AI 風險與盡責創新政策
    • 第二節 美國NIST 之AI 風險架構與盡責創新
    • 第三節 各國生成式AI 風險因應與創新策略比較分析
    • 第四節 美國、中國與歐盟之生成式AI 風險管制途徑差異
    • 第五節 生成式AI 之關鍵風險與技術解決方案
  • 第三章 解決GAI 限制之技術解決方案
    • 第一節 盡責創新:AI TRiSM 之技術發展趨勢
    • 第二節 AI TRiSM 之企業市場需求
    • 第三節 生成式 AI 可見性(Generative AI Visibility)和AI TRiSM SaaS 平台
  • 第四章 結論
  • 參考文獻
  • 作者簡介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