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内容简介】
按照传统观念与语言学基本理论,“之乎者也”一类文言语气词是古代口语词汇。但本书通过对历代文献及有关论述的推理分析,却得出结论: “之乎者也”并非古代口语词汇,而是人为创造的一种书面语符号; 当唐宋之后的口语中出现白话语气词后,它才逐渐作为现代意义上的语气词使用于书面语。对传统语言学理论形成巨大挑战。
按照传统观念与语言学基本理论,“之乎者也”一类文言语气词是古代口语词汇。但本书通过对历代文献及有关论述的推理分析,却得出结论: “之乎者也”并非古代口语词汇,而是人为创造的一种书面语符号; 当唐宋之后的口语中出现白话语气词后,它才逐渐作为现代意义上的语气词使用于书面语。对传统语言学理论形成巨大挑战。
-
第一章 古代口语中有过“之乎者也”吗?
-
第一节 元明清
-
第二节 唐宋时期
-
第三节 汉魏六朝
-
一、魏晋南北朝
-
二、汉译佛经语体
-
三、汉代的口语中有无“之乎者也”?
-
-
-
第二章 文言虚词的“爆发”与迅速“消失”
-
第一节 文言虚词的“爆发”
-
一、甲骨文中的语气词
-
二、春秋战国虚词的大增长
-
-
第二节 先秦两汉虚词使用中的“乱象”
-
一、语气词的错乱
-
二、其他虚词的错乱
-
三、虚词运用的“个人化”特征
-
-
第三节 《春秋》三传的语气词考察
-
一、《春秋》何以没有语气词?
-
二、一种奇怪的问答形式“……也?……也”
-
-
第四节 “也”“邪”之别与语气词的连用
-
一、“也”与“邪”之别
-
二、同音语气词的连用
-
-
第五节 文言虚词的消失与遗留
-
一、虚词何以“消失”?
-
二、文言虚词的“遗留”
-
-
-
第三章 “辞”的本质———非口语
-
第一节 “辞”———“意内而言外”
-
一、“辞”非指虚词
-
二、何谓“意内而言外”
-
三、以名举实,以辞抒意
-
四、辞达而已
-
五、命题非“辞”
-
-
第二节 从“辞”的异名看其非口语本质
-
一、语助、助语、助辞
-
二、语已辞、语终辞、绝语辞
-
三、虚字
-
四、发语、发端、句端、发声
-
五、余声与韵
-
-
第三节 “声”与“貌”:摹写物状之词
-
一、拟声词
-
二、状貌词(形容语助)
-
-
-
第四章 文言“虚词”的产生
-
第一节 从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说起
-
一、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特点
-
二、是口语省略,还是书面语复杂?
-
三、汉语口语“退化”了吗?
-
-
第二节 语气的缺失与“辞”的产生
-
一、汉字能真实记录汉语吗?
-
二、语气与句末“辞”
-
三、停顿与“辞”
-
四、语气与关系词
-
-
第三节 假借与“虚化”
-
一、何谓“依声托事”?
-
二、句末“辞”的假借
-
三、句首、句中“辞”的假借
-
四、关于所谓“虚化”问题
-
-
第四节 “辞”指书面语
-
一、“辞”为政教
-
二、“辞”为辞命
-
三、祝盟之辞
-
四、文体之词与“辞”的关系
-
五、许慎何以改“辞”为“词”
-
-
-
第五章 “辞”的繁荣与“言外”观念之消亡
-
第一节 古代有普通话吗?
-
一、“雅言”“通语”不是普通话
-
二、“官话”也不是普通话
-
三、“雅言”是指书面语
-
-
第二节 “书同名”与“书同文”
-
一、郁郁乎文
-
二、书同文始于何时?
-
三、正名与书同文
-
四、几个方言语气词
-
五、秦始皇“书同文”是统一字体吗?
-
-
第三节 词类活用之“辞”
-
一、词类活用与“辞”
-
二、读破问题
-
三、词类活用与口语的关系
-
-
第四节 “言外”观念之消亡与一个假命题的诞生
-
一、清代以来“辞”观念之变迁
-
二、“言外”观念的遗响
-
三、一个假命题的诞生:“文言是古人口语”
-
-
-
第六章 “辞”的加减与替换
-
第一节 同书中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
第二节 不同版本的虚词异文
-
一、《尚书》虚词异文
-
二、《诗经》虚词异文
-
三、《周易》虚词异文
-
四、《论语》虚词异文
-
五、《老子》虚词异文
-
-
第三节 引文中的虚词异文
-
一、《孟子》引《论语》
-
二、《国语》引《尚书》
-
三、《史记》引文
-
四、《汉书》引《史记》
-
五、类书、注引中的虚词异文
-
-
第四节 经传注释中“辞”的加减
-
一、孔子为传注之祖
-
二、添加语气词
-
三、添加介词
-
四、添加连词
-
-
-
第七章 修辞:古人为文之法
-
第一节 语法与文法
-
一、古代为何没有语法学?
-
二、古代“文法”何以发达?
-
-
第二节 古人的修辞论
-
一、虚字之用
-
二、虚字难用
-
三、虚字难释
-
-
第三节 加字法与减字法
-
一、加字法
-
二、减字法
-
-
第四节 换字法与造字法
-
一、《世说新语》与《晋书》
-
二、《旧唐书》与《新唐书》
-
-
第五节 从加减换到全文翻译
-
第六节 王若虚论“辞”评析
-
一、《史记》辨惑
-
二、《新唐书》辨惑
-
三、韩欧文辨
-
-
- 参考文献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214/200204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