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浙江、江苏等地农村案例,采取历史脉络梳理与现实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考察了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以来乡村普遍存在的精英治村现象,客观全面地剖析了精英治村的成因、特征、形态类型及其所面临的困境等,进而结合各地基层组织在村庄精英群体的作用发挥及行为监督等方面进行的富有成效的改革探索,就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优化村庄精英治理给出自己的思考,以期为推进乡村振兴及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
-
导 论
-
一、 本书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现状及述评
-
-
第一章 村庄精英治理的历史流变
-
第一节 传统社会时期:“乡村自治”中的乡绅治理
-
一、 双轨政治与“乡村自治”的形成
-
二、 作为“领袖”的乡绅阶层
-
三、 自治与绅治的合一
-
-
第二节 清末民国时期:“地方自治”下的劣绅操纵
-
一、 政权下沉与“地方自治”的兴起
-
二、 精英异化下的营利型经纪
-
三、 “乡村自治”的式微
-
-
第三节 人民公社时期:全能政治中的干部控制
-
一、 全能主义政治与“乡村自治”的终结
-
二、 国家权力代理人的角色扮演
-
三、 村庄自治形态的堙没
-
-
第四节 “乡政村治”时期:村民自治中的精英主导
-
一、 村民自治的兴起与变迁
-
二、 村庄场域中的精英话语
-
三、 村庄精英权力与普通村民权利的张力
-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
第二章 村庄精英治理的机理透视
-
第一节 情境探察:历史与现实二维因素的交织
-
一、 政治情境:行政性赋权与社会性赋权的融合
-
二、 经济情境:“无形之手”的“在场”
-
三、 文化情境:地方性知识的消解与潜存
-
-
第二节 主体审视:三元结构中的行动逻辑
-
一、 乡镇层面:悬浮型政权与“选择性治理”
-
二、 精英层面:利益驱动下的权力运作
-
三、 村民层面:“工具性差序格局”下的“碎片化”
-
-
第三节 过程检视:与村民自治应然状态的对比
-
一、 控制与动员:公开选举中的潜在尴尬
-
二、 精英代理:决策与管理中的角色替换
-
三、 敷衍抑或遗忘:监督中的制度悬置
-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村庄精英治理的类型划分
-
第一节 现实逻辑:村庄精英治理的生发缘由
-
一、 精英群体的突出能力与权威效应
-
二、 官本位思想与村治的行政化倾向
-
三、 人情观念、潜规则对正式制度的销蚀
-
四、 小农思想牵绊下的主体意识缺失
-
-
第二节 类型提炼:村庄精英治理的具体分类
-
一、 常态与病态:村庄精英治理的形态二分
-
二、 引领型精英治理:常态精英治理的类型之一
-
三、 维持型精英治理:常态精英治理的类型之二
-
四、 滞后型精英治理:病态精英治理的类型之一
-
五、 异变型精英治理:病态精英治理的类型之二
-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
第四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精英治理的困境分析
-
第一节 乡村振兴战略的嵌入及其诉求
-
一、 乡村振兴战略的嵌入
-
二、 乡村振兴战略对村庄民主治理的新要求
-
三、 乡村治理现代化及“三治融合”的目标指向
-
-
第二节 新情境下村庄精英治理的困境呈现
-
一、 精英治理侵蚀“法治权威”及“自治权利”
-
二、 人才缺失影响村庄“治理有效”的实现
-
三、 精英的资本再生产易导致群体隔阂
-
四、 精英异化消解村庄治理的“公共性”
-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
第五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精英治理优化的案例与经验
-
第一节 相关典型案例介绍
-
一、 关于村庄政治精英的选拔
-
二、 关于对村庄政治精英工作的监督
-
三、 关于壮大村庄精英队伍
-
四、 关于提升村庄精英质量及发挥精英作用
-
五、 关于推动广大村民参与村庄治理
-
-
第二节 经验启示:村庄精英治理优化的探索方向
-
一、 精英权威向制度权威的转化
-
二、 乡贤文化的复兴与新乡贤群体的培育
-
三、 乡村公民社会成长与村民公共参与的均衡化
-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
第六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精英治理优化的路径选择
-
第一节 健全村级选举制度,选拔合格村治精英
-
一、 创新村级选举方式,提升选举质量
-
二、 强化监督机制,规范选举纪律
-
三、 培养普通村民参选能力,增强选举实效
-
-
第二节 弘扬乡贤文化,吸纳各类精英参与治理
-
一、 充分挖掘乡贤文化资源
-
二、 健全乡贤的吸纳和培育机制
-
三、 健全乡贤参与治理机制
-
-
第三节 健全监督和惩治机制,规范权势精英行为
-
一、 强化制度机制约束,规范村庄公共权力运行
-
二、 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防止精英行为异化
-
三、 严厉打击村霸现象,产生强大震慑效应
-
-
第四节 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提升农村经济与农民素质
-
一、 提升组织化程度与规模效益,实现合作社规模化发展
-
二、 塑造合作文化与提升人力资本,实现合作社内生式发展
-
三、 强化监督治理,实现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
四、 强化品牌建设,实现合作社特色化发展
-
-
第五节 强化镇村干部素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
一、 培养镇村干部服务广大村民群众的意识和能力
-
二、 提升乡镇级村庄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三、 强化镇村干部的生态治理能力,建设美丽乡村
-
四、 强化镇村干部监督问责机制
-
-
第六节 推动非正式制度变迁,促进权威融合
-
一、 重视乡村社会的非正式制度作用
-
二、 促进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权威融合
-
-
第七节 创新村治逻辑,提升治理水平
-
一、 推进自上而下政治权威与自下而上内生动力之双重牵引
-
二、 塑造“精英引导下的参与型治理”格局
-
三、 塑造精英型农民群体,培育治理主体及能力
-
四、 强化多重资源基础,提供动力支撑
-
五、 寻求治理有效形式,重建乡村共同体
-
六、 健全相关配套法律制度,提供稳定保障
-
-
第八节 本章小结
-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 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214/270412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