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作者以輕快的散文,記述他在音樂路途上所遭遇到的惆悵與喜悅;用趣味的生活事實,談論嚴肅的樂教問題,其中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為了要使人人生活音樂化,作者致力推行音樂欣賞的教育工作;為此,不得不磨練好演奏技術,不得不著手創作樂曲,又不得不尋求音樂創作中國化的方法;這種「求諸己」的治學精神,在書內皆有切實的記錄。從書內,讀者可以看到抗戰期間的音樂概況,同時也可看到樂人在逆境中如何奮鬥。卷首三篇序文,均能指出此書的獨到之處。附篇論著,最能闡發古代樂論要旨,值得愛樂人士參考。 作者簡介: 黃友棣(1912-2010) 民國元年(1912)生於廣東省高要縣。國立中山大學第八屆(1934)教育系文學士。英國皇家音樂院提琴學位(L. R. S. M. 1955)。義大利羅馬滿德藝術院作曲學位(M. C. M. A. R. 1963)。1987年自香港珠海書院退休後,定居高雄,潛心著述。曾獲教育部五十一年度文藝獎(1962),中山文獎(1967),華僑創作獎(海光獎章)(1968),中國文藝協會榮譽獎(1982),國家文獎之特別貢獻獎(1983),行政院文化獎章(1994),高雄市特殊優良文化貢獻獎(1997)。已出版之音樂作品專輯共有十一冊,音樂著作包括:《中國風格和聲與作曲》,《中國音樂思想批判》。滄海叢刊樂教文集十二冊(1974-1995):《音樂人生》、《琴台碎語》、《樂林蓽露》、《樂谷鳴泉》、《樂韻飄香》、《樂圃長舂》、《樂苑春回》、《樂風泱泱》、《樂境花開》、《樂浦珠還》、《樂海無涯》、《樂教流芳》。
- 題 端
- 序一 感召與啟示
- 序二 音樂創作的虛靜境界
- 序三 讀後語
-
在工作中摸索前行
-
一 引言
-
二 如何助人享受音樂?
-
三 嘈吵的音樂晚會
-
四 唱片音樂會
-
五 空襲下的音樂講座
-
六 崎嶇的路途
-
-
在艱苦中尋找出路
-
七 羅馬求師
-
八 重建根基
-
九 與樂人們聊天
-
十 學習的旅程
-
十一 調式和聲與現代和聲
-
十二 從頭再學對位法
-
十三 中國風格的和聲
-
-
在困難裡設計開展
-
十四 造形音樂
-
十五 尋泉記
-
十六 為灰姑娘製玻璃鞋
-
十七 為兒童作藝術歌
-
十八 樂曲的印行
-
-
在實踐裡闡釋理論
-
十九 現代中國音樂的創作
-
二十 音樂的欣賞與創作
-
二十一 「創造的音樂」
-
二十二 聖「哲琪利亞」的山林
-
二十三 雙夢記
-
- 後 記
-
附 篇
-
二十四 亞洲古代音樂為現代音樂之泉源
-
二十五 左傳的「季札觀周樂」
-
- 版權宣告
- 封 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