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北亞與東亞交會下,多民族帝國的建立及其創新
從「參漢酌金」的視角,解讀滿洲統治下的大清。
如何理解歷史上的清代?百餘年來各家說法推陳出新,有從傳統漢族立場的「漢化」剖析,也有從非漢民族觀點切入的「新清史」論述。本書則另闢蹊徑,以「參漢酌金」的概念,指出清朝統治者為維護民族傳統,並鞏固少數統治多數的地位,於用人、行政各方面,無不以「首崇滿洲」為前提,自然呈現迥異於歷代漢族政權的特徵。另一方面,滿洲從初次起兵到定鼎北京,前後不過六十年,由於政權擴張過快,非原有的部落組織所能應付,加以面對治理廣土眾民的難題,遂借用若干明朝制度,則又展現漢族政權的特質。
書中由滿洲統治者的視域,探討其如何實踐「有效統治」和「加強控制」,先說明清朝的歷史地位、解釋模式、史料與史學,作為認識清史的途徑;再以豐富的史料和分析,分別就「從部落到國家」、「多民族帝國的確立」、「帝國的統治策略」、「皇帝的控制手段」四個面向,全面解釋自滿洲崛起推移至嘉慶時期的重要議題。除闡述清朝的社會現實和政治體制,更利用大量的滿文史料,從前人少有的角度,呈現清朝與中國其他朝代相比,異中有同、同中有異的特殊性,以及豐富多元、與當代息息相關的歷史議題。
▍【聯經中國史】簡介
聯經出版公司五十週年鉅獻
戰後臺灣中國歷史研究的總整理
亞洲視野,國際視角,全新解讀
終於,我們有一套新的中國通史
過去幾十年,臺灣的歷史學者們在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研究領域取得了許多嶄新成果。對於這些學術成果的積累,我們認為有必要展開一項全面的整理工作,因此有了「聯經中國史」的出版計劃。
這套書有以下幾項特點:
第一、寫作對象是對中國歷史有興趣的一般讀者與學生,因此採用敘事性的手法,而非僅僅純粹的史學論述或理論解釋。
第二、融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呈現新的視角,讓讀者對中國的歷史與文化有新的瞭解與認識。
第三、敘述的重心放在社會經濟、日常生活與文化發展,減少對宮廷政治的詳細描述。
第四、不再將漢族或漢字視為中國歷史的唯一中心,更加強調自古至今中國歷史與周邊不同族群的互動和交融。
第五、強調中國歷史與亞洲和世界的緊密聯繫,從更廣大的視野中突顯中國歷史的特色。
▍【聯經中國史】預定書目與作者
主編/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已出版:
《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呂春盛(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遼金元史》/陳昭揚(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華夏再造與多元轉型:明史》/徐泓編(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榮譽教授);徐泓、王鴻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巫仁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邱仲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邱澎生(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唐立宗(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合著
《首崇滿洲的多民族帝國:清史》/葉高樹(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吳翎君(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陸續出版:
《上古史》/黃銘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秦漢史》/李訓詳(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隋唐五代史》/陳登武(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宋史》/梁庚堯(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從「參漢酌金」的視角,解讀滿洲統治下的大清。
如何理解歷史上的清代?百餘年來各家說法推陳出新,有從傳統漢族立場的「漢化」剖析,也有從非漢民族觀點切入的「新清史」論述。本書則另闢蹊徑,以「參漢酌金」的概念,指出清朝統治者為維護民族傳統,並鞏固少數統治多數的地位,於用人、行政各方面,無不以「首崇滿洲」為前提,自然呈現迥異於歷代漢族政權的特徵。另一方面,滿洲從初次起兵到定鼎北京,前後不過六十年,由於政權擴張過快,非原有的部落組織所能應付,加以面對治理廣土眾民的難題,遂借用若干明朝制度,則又展現漢族政權的特質。
書中由滿洲統治者的視域,探討其如何實踐「有效統治」和「加強控制」,先說明清朝的歷史地位、解釋模式、史料與史學,作為認識清史的途徑;再以豐富的史料和分析,分別就「從部落到國家」、「多民族帝國的確立」、「帝國的統治策略」、「皇帝的控制手段」四個面向,全面解釋自滿洲崛起推移至嘉慶時期的重要議題。除闡述清朝的社會現實和政治體制,更利用大量的滿文史料,從前人少有的角度,呈現清朝與中國其他朝代相比,異中有同、同中有異的特殊性,以及豐富多元、與當代息息相關的歷史議題。
▍【聯經中國史】簡介
聯經出版公司五十週年鉅獻
戰後臺灣中國歷史研究的總整理
亞洲視野,國際視角,全新解讀
終於,我們有一套新的中國通史
過去幾十年,臺灣的歷史學者們在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研究領域取得了許多嶄新成果。對於這些學術成果的積累,我們認為有必要展開一項全面的整理工作,因此有了「聯經中國史」的出版計劃。
這套書有以下幾項特點:
第一、寫作對象是對中國歷史有興趣的一般讀者與學生,因此採用敘事性的手法,而非僅僅純粹的史學論述或理論解釋。
第二、融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呈現新的視角,讓讀者對中國的歷史與文化有新的瞭解與認識。
第三、敘述的重心放在社會經濟、日常生活與文化發展,減少對宮廷政治的詳細描述。
第四、不再將漢族或漢字視為中國歷史的唯一中心,更加強調自古至今中國歷史與周邊不同族群的互動和交融。
第五、強調中國歷史與亞洲和世界的緊密聯繫,從更廣大的視野中突顯中國歷史的特色。
▍【聯經中國史】預定書目與作者
主編/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已出版:
《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呂春盛(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遼金元史》/陳昭揚(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華夏再造與多元轉型:明史》/徐泓編(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榮譽教授);徐泓、王鴻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巫仁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邱仲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邱澎生(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唐立宗(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合著
《首崇滿洲的多民族帝國:清史》/葉高樹(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吳翎君(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陸續出版:
《上古史》/黃銘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秦漢史》/李訓詳(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隋唐五代史》/陳登武(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宋史》/梁庚堯(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總序
- 目次
-
導言
-
一、清朝的歷史地位
-
二、不同視角的清史論述
-
三、史料與官方修史
-
四、《清史稿》與官修正史
-
五、對清朝的表述
-
-
第一章 北亞與東亞——滿洲興起前的世界
-
一、明朝的疆域與邊防
-
二、蒙古諸部的消長
-
三、朝鮮與周邊的互動
-
四、女真諸部的動態
-
五、「滿洲」的由來
-
-
第二章 開國與建制——民族共同體的形成
-
一、努爾哈齊建國的歷程
-
二、滿文的創製及其發展
-
三、八旗制度的建立
-
四、議政政體的演變
-
五、部院組織與稱帝建號
-
-
第三章 傳說與史實——清初宮廷疑案解析
-
一、太祖幽弟殺子
-
二、孝莊太后下嫁
-
三、順治皇帝出家
-
四、雍正皇帝繼統
-
五、乾隆皇帝身世
-
-
第四章 征服與擴張——多民族帝國的建立
-
一、疆域的形成
-
二、因俗而治
-
三、化「邊陲」為「內地」
-
四、同文之治
-
五、戰爭與儀式
-
-
第五章 延續與創新——仿行明制及其更張
-
一、清承明制
-
二、考試制度的發展
-
三、理藩院的設置
-
四、軍機處的設立
-
五、內務府的創建
-
-
第六章 調適與支配——文化互動及其控制
-
一、統治的正當性
-
二、巡幸與治理
-
三、學術正統的確立
-
四、滿洲傳統的重建
-
五、徵書、編書與禁書
-
-
第七章 正信與異端——宗教信仰及其統制
-
一、薩滿信仰
-
二、藏傳佛教
-
三、佛教與道教
-
四、天主教與伊斯蘭教
-
五、民間秘密宗教
-
-
第八章 集權與極權——康雍乾三帝的治術
-
一、文字獄與言論控制
-
二、打擊朋黨與擴張皇權
-
三、密奏制度與強化皇權
-
四、整飭吏治與懲辦貪汙
-
五、社會組織與社會控制
-
-
第九章 危機與守成——局勢的惡化與遏止
-
一、乾嘉之交的治道
-
二、苗事與洋盜
-
三、民間秘密組織的擾動
-
四、對外關係的變化
-
五、「康乾盛世」之後
-
- 參考書目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