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投入電影事業以來,李安共創作了十四部電影,始終致力於實現東方與西方、商業與藝術、主流與非主流之間的平衡,創作普世作品,傳遞美學理念。
本書通過「兩難」結構進行分析,跳脫社會性觀點,回到心靈哲學的世界。運用酷兒理論、女性主義、後殖民理論,解讀李安電影美學。表明真正的美是共同的,不分國界、種族與時空。此共同點即「美在意象,美在兩難之間」。
本書通過「兩難」結構進行分析,跳脫社會性觀點,回到心靈哲學的世界。運用酷兒理論、女性主義、後殖民理論,解讀李安電影美學。表明真正的美是共同的,不分國界、種族與時空。此共同點即「美在意象,美在兩難之間」。
- 自序
-
「兩難」與「未知」
-
一 兩難結構:話語的緣起及其實質
-
二 兩難結構:理論定義及其與藝術的關聯
-
三 電影與兩難結構
-
-
推手 Pushing Hands
-
一 美與藝術
-
二 儒家思想與傳統文化
-
三 處於「邊緣化」境地的父親
-
四 《推手》中的「兩難」
-
-
喜宴 The Wedding Banquet
-
一 中西方婚姻倫理觀的差異
-
二 跨越性別與種族的「同性戀情」
-
三 「男性凝視」下的女性形象
-
四 《喜宴》中的「兩難」
-
-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
一 中國的飲食文化
-
二 傳統家庭中的倫理衝突
-
三 《飲食男女》中的「兩難」
-
四 「父親三部曲」中父親形象的演變
-
-
理性與感性 Sense and Sensibility
-
一 簡.奧斯汀的小說《理性與感性》
-
二 李安的電影《理性與感性》
-
三 理性與感性的「兩難」
-
-
冰風暴 The Ice Storm
-
一 西方家庭的解構與重構
-
二 對於「性」與「兩性關係」的探討
-
三 影片的「悲劇性」內核
-
-
與魔鬼共騎 Ride with the Devil
-
一 美國南北戰爭
-
二 愛情與成長
-
三 解放黑奴與種族平等
-
四 傑克.羅德爾的「兩難」
-
-
臥虎藏龍 Crouching Tiger
-
一 中國武俠精神
-
二 全球化認同
-
三 多元立體的女性形象
-
四 《臥虎藏龍》中的「兩難」
-
-
綠巨人浩克 Hulk
-
一 美國漫威漫畫公司出品的超級英雄系列
-
二 綠巨人浩克的悲劇性內核
-
三 反暴力與反英雄主義
-
-
斷背山 Brokeback Mountain
-
一 美國西部地區的自然風光呈現
-
二 西部牛仔的「洋基」精神
-
三 「酷兒理論」視域下的「同性戀」
-
四 《斷背山》中的「兩難」
-
-
色.戒 Lust/Caution
-
一 張愛玲作品的影視化熱潮
-
二 情色與欲望的交織
-
三 女性意識的覺醒
-
四 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
-
-
胡士托風波 Taking Woodstock
-
一 音樂、愛與自由
-
二 戰爭與和平
-
三 「去英雄化」與「去性別化」
-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
一 Pi的宗教信仰觀
-
二 《少年Pi》中的典型符號
-
三 人性與獸性
-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
一 美國的戰爭片
-
二 比利.林恩的「反英雄」形象
-
三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技術創新
-
-
雙子殺手 Gemini Man
-
一 「父—子」的對立與和解
-
二 對人工智慧與複製技術的倫理反思
-
三 全球化語境下的跨文化傳播
-
- 後序
- 李安導演作品年表
- 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